我国无形资产保护现状

时间:2022-06-11 11:42:52

我国无形资产保护现状

摘要: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数字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给知识产权,尤其是版权制度带来了危机与挑战,版权制度不能及时适应数字技术的发展,这给版权相关人带来了相应的影响,尤其给版权所有者带来一定的损失,版权法不能适应数字技术的状态,给我国社会经济、文化、法律都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本文从数字环境下分析我国版权法面临的传播途径、传播媒介、私人复制等方面的危机,并从技术保护、权利管理信息、版权法、特别版权费等方面提出相关对策。

关键词:数字环境 版权法 危机与对策

版权是知识产权的一种类型,由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文学、音乐、戏剧等方面的作品组成,由于版权性质的特殊性,使得版权与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版权制度在其产生以及发展的过程中一直因技术的发展和进步而不断地加以修改和调整,但是,进入数字时代以后,版权制度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其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传播途径的多元化

数字技术使得作品的制作和传播途径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传统版权法中,版权权利人实施版权便利是在作品传播的过程中通过相关节点完成的,即中间媒介组织,传统的作品传播模式只有有限的可控的中间媒介组织,但是,在数字技术环境下,各种作品都可以通过二进制比特的虚拟形式传播,这使得中间媒介组织的数量和种类都增加很多,甚至连普通大众都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中间媒介传播者,这意味着,作品有可能不经过传统的中间媒介而经过新的媒介——数字技术媒介,将作品直接传播到消费者手中,这使得传统版权中,无论是版权相关人的法律制度还是经济模式都发生了变化,并且这种经济模式的变化,给版权所有者带来一定的挑战,数字环境下的消费者就像进电影院没有买票一样享受版权人的作品。

二、传播媒介的一体化

版权法具有一定的媒介偏向性,而随着技术的一体化,即数字化,所有的媒介都将以数字的形式存在和传播,即不管书籍、音乐还是影视作品,其内容最终以0和1的形式传播,传统上的媒介都将趋于一体化,而传统的版权法是具有媒介偏向性的版权法,不同媒介对应不同的版权法种类,受到版权法的不同约束,但是,现在“分而治之”的版权法受到较大的挑战,版权法是规范作品有形载体的复制与发行的法案,而数字环境下,版权规定相关的传输数据,这意味着以前基于不同纸质种类的版权法和现在基于数据的版权法没有太多的共同点,而我国比较健全的版权法在上世纪90年布,比发达国家晚了200年左右,而互联网接入我国也是在90年代,这意味着我国版权法在刚出台时就已经落后了,落后于数字技术,例如:在1999年,将他人作品发到BBS上,是侵犯了版权人的发行权还是复制权,当时并不清楚,因而,也不能确定是否还适应第一销售原则,版权分类的媒体偏向性在数字环境下不在适用,相应的版权法亟待健全。

三、私人复制的大众化

合法的私人复制主要指作品的个人使用者为非商业性的目的对合法获得的作品进行复制,合法私人复制即基于市场失效理论以及基于对版权人极小的利益冲突,但是,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公共复制以及私人复制的概念变得越来越模糊,也就是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复制变得越来越大众化,私人复制对成本、技术的要求越来越低,普遍的私人复制出现,与传统手写、打印不同,数字技术的出现可以使私人复制进行得简单完美,并且,私人复制已经进入了音乐、电影等行业,金斯伯教授对此有些评价:传统上,版权人总是避免打击版权作品的最终用户,这部分原因是是追究最终用户的责任是高成本和不受欢迎的,但主要原因终端用户很少能复印版权保护的作品,即使复制,量也很少,也很少进行广泛传播”。但是,数字技术下的私人广泛复制已经成为可能,私人复制对版权人的冲突也是很大的,版权人如果对此不进行合适的调整,显然赢得这场胜利的希望是很小的,这是数字技术给版权带来的挑战之一。

与传统的技术相比,数字技术下的信息传播具有更强的功能性,这以计算机程序为代表的数字技术的表现尤为突出,计算机程序的这些功能是以往版权保护所不曾提过的,但是,技术的问题可以用技术以及法律解决,尤其数字技术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问题的解决方案:

一、技术措施保护

技术措施保护,通常是指版权权利人对作品的接触控制、复制控制或者其他控制等来实现对版权作品的适用进行控制的技术措施,我国《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二十六条对技术保护的定义为:“技术措施,是指用于防止、限制未经权利人许可阅览、欣赏作品、表演、录音录像制品的或者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提供作品、表演、录音制品的有效技术、装置或者部件。

一般而言,根据保护措施的目的,可以将保护措施分为四类:一是保护版权人排他性权利的技术保护措施,主要指通过技术措施禁止他人未经版权人授权的许可而实施侵犯版权人权利的行为。二是控制结束的技术措施,主要指控制对所保护的信息和内容的接触和获得,这种措施,一方面可获得相应的费用,另一方面保护内容,此种保护可通过密码密钥技术来实现,即通过支付一定费用获得密钥的消费者才可获得阅读权限,三是标志与识别功能的技术保护措施,主要指保护包括作品在内的一系列的相关信息,该保护措施受WCT第12条保护,四是电子权利管理系统保护措施,即通过电子网络的形式对作品许可使用进行认证即监管,包括数据加密技术加密技术、资质认证技术等

二、权利管理信息

WCT对权利管理系统的定义为:“指识别作品、作品的作者、对作品拥有任何权利的所有人的信息,或者有关作品使用的条款以及条件的信息和代表此种信息的任何数字或代码,各种该类信息均附于作品的作品的每件复制品上或作品在向作品在向公众传播时出现。”权利管理信息在数字环境出现之前就已经开始使用,在数字技术环境下,权利管理信息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例如:有关许可的获得、版税的支付方式、版权人的有关要求等,因此,其在各国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我国《信息网络广播管理条例》中的“权利管理电子信息”是指说明作品及其作者、表演及其表演者、录音录像制品及其制作者的信息、作品、表演、录音录像制品权利人的信息和使用条件的信息,以及表示上述信息的数字及代码,通过权利管理信息来传递作品内容以及提供提供和使用版权权利人设计的规则或者版权法规所规定的规则,进而实现版权保护,权利管理也有与之相配套的一系列法律概念,包括DRM等

三、完善版权法

数字环境日新月异,也要求有不断完善的法律制度与之相适应,数字环境下的版权法适应不断地发展以及完善中不断寻找版权平衡,完善版权法规,为技术管理等提供相关基础,同时版权的传播有诸多的结点,而进行版权传播传输的中间组织机构也呈金字塔状,即在几个大的网络信息传递公司之下存在着为数众多的附加传输机构,版权法也可在信息传输的重要结点上给予相关规定

四、特别版权费

特别版权费,即版权人放弃行使排他性权利中禁止他人使用在其作品的部分而剩下获得相应版权的部分,特别版权费,也就是允许作品的传播,但是依靠一定的技术保护机制,使得作品在传播的过程中版权人能够得到相应的版税,这类同于“按需付款”的商业模式,在这个模式下,用户是面向大众的所有群体,用户为每次从互联网上获得作品或者作品的某些部分而支付相应的版税,在这样的机制下,版权传播的金字塔结构也向扁平化的方向发展,版权人通过这种形式来适应数字技术环境下版权传播违大众的特点,以此来适应技术的发展,维护自身权益。

参考文献:

[1]PAMELA SAMUELSON Copyright ,digitaldata,and fair use in digital networked environment [EB/OL]

[2]TIM WLL.Ibid:B4

[3]WCT第12条

[4]《计算机网络》 谢希仁

作者简介:

孙自学(1990.2- ),江苏徐州人,本科,南京中医药大学

上一篇:关于网络团购的市场营销策略发展探讨 下一篇:试论企业管理制度建立的必要性与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