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为数学课堂注入“源头活水”

时间:2022-06-11 06:54:37

信息技术为数学课堂注入“源头活水”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成了数学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使数学课堂教学面貌焕然一新,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将过去传统的、静态的书本教材形式转变为由文、图、声、像具备的动态教材形式,而且能够实现教材各元素的非线性链接和灵活跳转,提供人性化的人机交互环境。同时,通过互联互通,将教学内容扩大到了更大的范围。它不仅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也改变了教育和学习方式,使得教育的时空界限不断拓宽,学生学习的兴趣、效率和能动性进一步提高。可以说信息技术为数课堂教学注入了“源头活水”,在课堂教学中显出其独特优势。

一、 信息技术为数学课堂情景注入了“生活化的活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的踪影,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也应该多多引入生活元素。

1、使用信息技术,用好书本上的生活情景内容,在情景中学习数学。小学生喜欢在情境中学习。《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中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新课程小学数学教材每一节课都会安排一个主题情境图, 为我们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了丰富的可借鉴的课程资源。但是,教材中的情景图大多是半成品,从某一个角度讲,教材上的情景图是死的,只是一个教学资源的模板,它的素材表现在课本上都是静止的,只有结论而少了过程。

2、使用信息技术,化静止的为活动的,在生活化的环境中体验学习数学的情趣。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注意力容易分散,现代信息技术具有形象性、直观性、色彩鲜艳、图像逼真等特点,能将抽象的教学内容变成具体的视听形象,激趣,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同时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多角度轻松舒畅地接受内容,并使其记忆长久。

二、信息技术为数学课堂教学内容注入了“现代化的活水”,优化了学生的学习过程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可以在事物的大小、远近、虚实、快慢、动静、繁简、抽象与具体之间实现转换,为课堂教学内容注入现代化气息。

1、化远为近,弥补不足。数学教学有些知识是学生熟知的,有些则不然。学生限于生活的经历,时间的久远,再现的困难,很难正确感知或理解教材的内容,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就可缩短学生认识和客观事物间的距离,在学生心中唤起强烈的真实感。如教学“圆的周长”时,学生通过操作发现圆的周长除以直径的商是个固定的数叫做圆周率,这是无限不循环小数。老师这时利用课件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用“割圆术”来计算圆周长的近似值。利用课件对“割圆术”的适时渗透,既丰富了圆的周长一课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初步感悟无限逼近的数学思想,通过多媒体技术重现古人的方法又使学生感受到我国古代数学家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增强探索数学奥秘的愿望。

2、化难为易,突破重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常有教学内容与学生认知水平相冲突,产生学习障碍。有经验的老师总有非常多的方法,帮助学生突破障碍。利用多信息技术使教学具有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等独特功能和综合优势,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如教学“圆的面积”时,学生对课本中的描述,如果分的越多,每一份就会越细,拼成的图形就会越接近于长方形的描述,难以理解。因为用手工分,实际只接近于平行四边形。当我们用多媒体技术,就可以从动态的演示(8份16份32份64份……)中,学生从量的变化到质的飞跃,确信一个圆的等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就会越来越接近于长方形。这就顺利地化解了难点,也讲清了重点,也展示了知识形成的过程,深化了理解。

3、化少为多,获取信息。网络是我们获取有效信息的最便捷的方式之一,同时也是现代社会信息交流的主渠道之一,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就要为学生提供各种信息资源。如教学北师大版《人民币的认识与标价》,如果就让学生认认自己或同学带来的标价无疑是不够的,而课堂里让学生亲身到店里现场体验又有困难,我们就利用网络搜索出本城金百汇超市里各种各样的商品即各种标价,让学生记录下自己喜欢的集中商品,再集中讨论。然后,通过视频亲身感受购物、付钱、找钱的过程。还通过搜索,了解该店节庆、季节变化、产品积压促销等活动的信息。

三、信息技术为数学课堂练习设计注入了“个性化的活水”,提高了学生作业的实效性

数学课堂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巩固所学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实现课堂练习设计的层次性、交互性、个体针对性是我们的追求。

1、作业实现层次性。数学课堂设计练习题时常常把内容分为3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基础练习,使学生初步形成技能,练习是基本的、单一的、带有模仿性的;第二层次是拓展练习,使学生巩固技能,把掌握的新技能纳入已有的知识中去,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第三层次是思维训练,使学生发展技能,启迪思维,开拓智力,练习的难度较大、较灵活、有一定的开放性。每天作业设计工作量大,效果检测滞后,运用信息技术,可以实现题目事先设计好,学生的练习和讲评做到同步,练习做到大容量,高密度,课堂实现高效率。

2、作业实现交互性。随着计算机软件技术的飞速发展,出现了大量的操练练习型软件、个别辅导软件和计算机辅助测验软件,让学生在练习和测验中巩固、熟练所学的知识,决定下一步学习的方向,实现了个别辅导式教学。计算机软件实现了教师职能的部分代替,如:出题、评定等。这种技术在“智慧课堂”中是常用的,内容包括:操练和练习、对话、游戏、模拟、测试、问题解答等。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注意了学生的个别差异,提高学生学习的投入性。

当然,信息技术融入到课程中,并不是将之简单地应用于教学,而是要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把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丰富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并将这些工具全面地应用到各种教学过程中,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环节,相互融合,改变教师的教学模式,同时也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实现以学生为主体,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标。

上一篇:健康教育对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置管患者的影响 下一篇:2010~239株粪肠球菌临床耐药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