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时间:2022-06-11 06:44:38

广东省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摘 要:文章选取广东省1989~2008年的相关数据,运用计量经济分析方法并结合对相关时间序列数据变化趋势的观察,对广东省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进行了实证分析。同时,文章还从国民收入分配、农村居民消费状况和社会保障水平这三个方面探究了当前制约广东省居民消费增长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居民消费 经济增长 国民收入分配 社会保障

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10-207-03

一、引言

当前,在中国经济经历了30年高速增长之后,以往主要依赖于投资和出口拉动的经济增长模式,面对着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其自身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产能过剩、经济结构失衡、资源消耗过度、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的困扰,已经越来越难以持续。因此,如何转变经济增长模式,扩大内需,增强最终消费的增长对整体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正成为摆在全国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最终消费由政府消费和居民消费两部分构成,其中居民消费一般占到70%~80%,是消费的主要方面。可见,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主要要着力提高居民消费的增长速度。广东省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现今经济总量居全国第一的经济大省,其经济发展轨迹在全国具有代表性意义。本文因而采用1989~2009年的相关数据,分析了居民消费对广东省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并对当前制约广东省居民消费增长的主要因素进行了探究。

二、居民消费对广东省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1.居民消费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的变化趋势。从《广东统计年鉴2009》中取得相关数据,计算得出1989~2008年广东省居民消费总额占按支出法计算的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观察其变化趋势。可见,除某些年份有所反弹外,整体上1989~2008年间广东省居民消费总额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呈下降趋势(从1989年时的55.16%下降到2008年时仅有38.28%),这表明居民消费增长速度低于整体经济的增长速度。

2.居民消费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贡献率的变化趋势。居民消费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是指居民消费增量占地区生产总值增量的比重。观察1990~2008年广东省居民消费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及其变化趋势,逐年来看,由于影响居民消费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贡献率大小的因素较为复杂,1990~2008年间广东省居民消费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各年波动较大。为分析贡献率变动的整体趋势,将1990~2008年分为1990~1999年和2000~2008年两个阶段,分别计算这两个阶段居民消费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贡献率的平均值,得出1990~1999年间广东省居民消费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为42.23%,而2000~2008年间的平均贡献率为35.81%,可见整体上1990~2008年间广东省居民消费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呈下降趋势。

3.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影响作用的计量分析。

(1)影响经济增长的变量选择及其变量值的数据选取。按支出法计算,广东省的地区生产总值由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投资)、货物和服务净流出三部分构成,其中最终消费又分为政府消费和居民消费两部分。从广东省的实际数据看,影响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是居民消费、政府消费和资本形成总额(投资)这三个变量的变动。因此,下面就选择广东省地区生产总值、居民消费、政府消费和资本形成总额(投资)这四个变量,构建反映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方程模型。在变量值的数据选取上,将按支出法计算的1989~2008各年广东省地区生产总值、居民消费、政府消费和资本形成总额(投资)的名义值分别除以当年的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以1978年为基年)得到各自的实际值,分别用GDP、jxf、zxf和tz表示。

(2)变量的ADF单位根检验和Johansen-Juselius协整检验。选取了相关的变量及其变量值数据,接下来就按照计量经济学中的协整理论来构建反映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方程模型。所谓协整,是指如果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变量序列是非平稳的,但是它们的某种线性组合却表现出平稳性,则这几个变量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关系,即协整关系。在对变量进行协整检验之前必须先对分析中所涉及的变量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即单位根检验。单位根检验方法有很多种,本文选择ADF单位根检验方法,取GDP、jxf、zxf和tz的对数,用Ln(gdp)、Ln(jxf)、Ln(zxf)和Ln(tz)表示,再用Ln(gdp)、Ln(jxf)、Ln(zxf)和Ln(tz)分别表示它们的一阶差分,用Ln(gdp)、Ln(jxf)、Ln(zxf)和Ln(tz)分别表示它们的二阶差分,对各变量进行ADF单位根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

可见,ln(gdp)、ln(jxf)、ln(zxf)和ln(tz)都是二阶单整序列,它们之间可能存在协整关系,接下来就对它们是否存在协整关系进行协整检验。常用的协整检验方法有Engle-Granger协整检验法和Johansen-Juselius协整检验法,由于EngleGranger检验法只适用于两个变量之间的协整关系检验,这里涉及到四个变量,就运用Johansen-Juselius检验法对这四个变量间是否具有协整关系进行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结果表明,在5%显著性水平下迹统计量拒绝了协整关系个数为零和至多为1的假设,不能拒绝协整关系个数至多为2的假设;而最大特征值统计量拒绝了协整关系个数为零的假设,不能拒绝协整关系个数至多为1的假设。结合两个统计量,可知ln(gdp), ln(jxf), ln(zxf), ln(tz)这四个变量之间有1个或2个协整关系。

(3)建立反映各因素对经济增长影响作用的协整方程。通过检验已知ln(gdp), ln(jxf), ln(zxf)和ln(tz)四个变量之间有1个或2个协整关系,以ln(gdp)为被解释变量,ln(jxf), ln(zxf)和ln(tz)为解释变量,运用OLS法进行协整回归,得到反映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协整方程,为:

Ln(gdp)=0.807284+0.623390Ln(jxf)+0.184103Ln(zxf)+0.239781Ln(tz)

t=(5.856717) (7.944967) (6.182170)(3.970401)

R2=0.999317,Adj-R2=0.999188,SE=0.023458,DW=1.084915,F=7799.139

模型的拟合优度很高,且F统计量和各解释变量对应的t统计量都通过了5%水平上的显著性检验。为防止“伪回归”现象,对该协整方程的残差序列进行ADF单位根检验,得到ADF检验值为-4.138076,小于5%显著性水平下的临界值,表明残差序列平稳。从协整方程中可以看出广东省居民消费、政府消费、资本形成总额(投资)与地区生产总值之间有着稳定的长期均衡关系,居民消费、政府消费和投资对地区生产总值的影响弹性分别为0.623390、0.184103和0.239781,即如果居民消费、政府消费或投资增长1%,分别能拉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0.623390%、0.184103%和0.239781%,可见在影响广东省经济增长的因素中,居民消费的增长会对整体经济增长产生比政府消费和投资更为显著的拉动作用。

4.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影响分析的总结。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在长期均衡关系中,广东省居民消费对地区生产总值的影响弹性比之政府消费和投资都要大很多,居民消费的增长会对整体经济增长产生比政府消费和投资更为显著的拉动作用,而从1989~2008年间的实际数据来看,广东省居民消费总额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和居民消费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都呈整体下降趋势,居民消费增长速度低于整体经济的增长速度,可见近年来广东省的居民消费增速偏低、没有充分发挥其拉动经济增长的应有作用。因此,广东省在接下来要保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就必须着力扩大内需,提高居民消费的增长速度,使其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

三、当前制约广东省居民消费增长的主要因素探究

前文分析认为当前广东省的居民消费增速偏低、尚未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拉动经济增长的显著作用,那么制约广东省居民消费增长的主要因素有哪些?以下将进行一些探究。

1.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不合理导致居民的消费能力不足。在当前广东省地区生产总值的分配结构中,劳动者报酬所占的比重偏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劳动者报酬占GDP比重一般在54%~65%之间,而广东省的劳动者报酬在地区生产总值分配中所占的比重在1989年时尚有55.68%,到了2008年却下降到仅有39.22%,大大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可见,近20年间广东省在经济总量不断增长的同时,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却不尽合理,劳动者报酬占国民收入分配的比重不断下降。在我国目前的经济现实中,劳动者报酬是绝大多数居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因此劳动者报酬占国民收入分配的比重偏低制约了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是导致居民消费能力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

2.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和消费意愿均较为低下。当前广东省农村居民的人均消费水平远低于城镇居民,2008年广东省城镇居民的人均消费性支出为15527.97元,而农村居民的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仅为4872.96元。不仅如此,依据凯恩斯消费函数模型,选取1989~2008年的相关数据可测算得到广东省城镇居民的人均边际消费倾向为0.757724,而农村居民的人均边际消费倾向只有0.666551。(这里是参照凯恩斯1936年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提出的总消费函数的形式,来构造某个居民群体的人均消费函数,测定其人均边际消费倾向。广东省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人均消费函数形式均为c=a+br,其中b为人均边际消费倾向,a为居民维持生存所必需的人均自主性消费;城镇居民人均消费函数中,c为当期的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r为当期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拟合函数时这两个变量的数据选取按1978年价格计算的实际值;农村居民人均消费函数中,c为当期的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r为当期的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拟合函数时这两个变量的数据选取按1983年价格计算的实际值。)可见,广东省城镇居民的人均边际消费倾向高于农村居民,这一实际状况不符合传统的凯恩斯消费函数理论。传统的凯恩斯消费理论认为人的边际消费倾向随收入的增加而递减,低收入者的边际消费倾向高于高收入者,而广东省农村居民的人均收入明显低于城镇居民(2008年广东省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9732.86元,农村居民的人均纯收入仅为6399.77元),边际消费倾向却仍然低于城镇居民,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农村居民享有的社会保障水平较低以及农村的消费便利、金融便利条件较差等,使得当前广东省的农村居民在人均收入和人均消费水平都远远低于城镇居民的情况下,收入增加所带来的消费增加意愿仍较弱,边际消费倾向低于城镇居民。因此,占当前广东省人口总数约48%的农村居民不仅实际消费水平较为低下,而且缺乏增加消费的意愿,这是阻碍广东省整体居民消费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

3.社会保障水平偏低使居民在消费上有后顾之忧。近年来,随着广东省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不断推进,居民享有的社会保障水平较之以前有了较大提高,但仍未达到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适度保障水平。这里采用辽宁大学社会保障学教授穆怀中(1997)提出的社会保障适度水平测算模型,来测算当前广东省所需社会保障的适度水平。根据穆怀中的模型,一个地区社会保障的适度水平以该地区社会保障支出总额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来衡量,为:

SSL=SST/GDP=SST/W*W/GDP=Q*H=(OP+Z+J+M)*H

其中,SSL――代表社会保障水平,即社会保障支出总额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SST――为社会保障支出总额;GDP――为地区生产总值;W――为工资收入总额;Q――为社会保障支出总额占工资收入总额的比重,又称社会保障负担系数;H――为工资收入总额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又称劳动生产要素投入分配系数(依据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H值取为0.75);OP――为老年人口比重;Z――为失业保障支出占工资收入总额的比重,它的取值范围为0.1%~1.5%;J――为工伤、生育保障支出占工资收入总额的比重,它的取值范围为0.016%~1.5%;M――为社会福利、优抚支出占工资收入总额的比重,它的取值范围为1%~1.5%。

根据上面确定的各项模型指标的取值或取值范围,并将2008年广东省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7.9%)作为OP的取值,则可计算得到2008年广东省社会保障的适度水平,即社会保障支出总额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的适度水平上限为SSLU=0.75×(7.9%+1.5%+1.5%+1.5%)=9.3%,下限为SSLD=0.75×(7.9%+0.1%+0.016%+1%)=6.762%。

再来看2008年广东省社会保障的实际水平:按照现行的社会保障体系和统计习惯,广东省目前的社会保障支出主要由财政在“社会保障与就业”项目上的支出和来自社会统筹的社会保险支出(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支出)这两大部分构成。2008年广东全省各级财政在“社会保障与就业”项目上的支出总额为362.83亿元, 全省社会保险总支出为697亿元,两部分加总得到社会保障支出总额为1059.83亿元,而2008年广东省地区生产总值为35696.46亿元,因此,社会保障支出总额占地区生产总值的实际比重为1059.83/35696.46=2.969%,这个比重远低于由公式计算得到的广东省社会保障适度水平的下限6.762%。可见,当前广东省社会保障的实际水平与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度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社会保障水平偏低使居民需要进行较多的储蓄以应对疾病、失业或退休等情形所带来的支出增加或收入减少的状况,从而不敢放心地进行即期消费。

四、结论与启示

本文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广东省居民消费的增长会对整体经济增长产生显著的拉动作用,比政府消费和投资的拉动作用更大。然而,在近年来广东省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中,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居民消费的增长目前仍受到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不合理、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和消费意愿低下以及社会保障水平偏低等因素的制约。因此,今后广东省要促进居民消费的增长、更充分地发挥居民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就要采取相关的政策措施着力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劳动者报酬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所占比重,提升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加强农村商品市场、金融市场等方面的软硬件建设以改善农村居民在消费和金融信贷上的便利条件,同时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尤其是农村居民享有的社会保障水平。

参考文献:

1.李子奈.计量经济学(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美)鲁迪格・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第八版)[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1

3.(英)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4

4.广东省统计局.广东统计年鉴2009[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9

5.汪荣伟.贵州省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计量分析[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1999(3)

6.谢俊.湖北省投资、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协整分析[J].消费导刊,2009(11)

7.江立明.我国居民边际消费倾向提升策略研究[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8(12)

8.穆怀中.社会保障适度水平研究[J].经济研究,1997,(2)

9.贺方.GDP有望超日美背后的隐忧[R].www.省略新华网,2009.10.19

10.林硕.广东社保各类参保人数均居全国首位[R].www.省略中国经济信息网,2009.06.05

(作者单位:广东商学院 广东广州 510000)

(责编:贾伟)

上一篇:广西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机遇与挑战 下一篇:关于完善厦门外向型经济的理性思考和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