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DI对广东省就业的影响分析

时间:2022-01-29 11:45:58

FDI对广东省就业的影响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利用FDI发展十分迅速。1979年广东省FDI仅有3074万美元,2011年增长到了217.98亿美元,增长了6倍。FDI对广东省的经济运行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并带动了就业规模的扩大,就业人数从1978年的2275.95万人,增长至2011年的5960.74万人,年均增长约3%。然而,从全国实际利用外资来看,广东省FDI占全国的比重却呈现出下降趋势。1985年广东省实际利用FDI占全国FDI的比率为30.1%,2011年广东省实际利用FDI占全国FDI的比重下降到了18.2%,降低了11.9个百分点。与此同时,近年来广东省FDI的增长速度逐步放缓。2003年广东省FDI同比增长6.33%,2011年广东省FDI同比增长率下降至3.62%,下降了2.71个百分点,其中2010年同比增长率更低至1.77%。这对广东省就业形势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以珠江三角洲为代表,2005年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为17.38万人,2011年该数字上升至21.47万人,6年间增长了23.53%。因此,考察FDI输入对广东省就业人数变动的作用机制及影响程度,为完善吸引和利用FDI的相关政策,进而加强FDI的就业效应,提供有价值的理论参考,这对于促进广东省经济发展以及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文献综述

学者们就FDI对中国就业的影响做出了一系列的研究。部分学者认为,FDI对于中国就业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沙文兵、陶爱萍(2007)运用时间序列模型对中国FDI与就业的互动关系作出检验,认为FDI与就业量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黄旭平、张明之(2007)运用面板VAR模型分析FDI与就业的关系,发现FDI对就业具有正向的影响作用。金碧、陈仲常(2007)进一步研究FDI独资化倾向对中国就业的影响,认为FDI独资化倾向同样对中国就业有着显著的正影响。在影响路径上,蔡昉、王德文(2004)认为FDI引进了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进而推动了我国就业数量的上升。因此我们要顺应其带给我们的利益和效应,促进产业关联和加强人才开发,使FDI为我国的就业乃至经济做出更大的贡献(邱晓明,2004)。但也有部分学者持相反观点,认为FDI虽然在改革开放初期起到扩大就业的作用,但这种作用逐步减弱,并从1998年起反而导致了失业的扩大(李海舰,2000)。从产业的影响效应看,FDI对第一、第二产业的就业起到了负面影响,仅对第三产业的就业起到了促进作用,而对就业的综合影响则为负(黄为民,2000)。

目前关于FDI对中国就业效应的研究存在一定的争议。广东省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重点地区,研究FDI对广东省就业变化的影响,不仅有助于完善广东省FDI的相关政策法规,而且对于探讨中国利用FDI对就业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本文对广东省FDI与就业人数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考察FDI对广东省就业总量的促进效应,并分析FDI对广东省三大产业的就业结构影响,最后结合研究结论给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二、FDI对广东省就业总量的影响作用分析

改革开放以后,广东省就业人数呈现出持续、稳定的增长态势。与此同时,广东省实际利用FDI虽然在年际间增长速度变化较快,但整体上也呈增长态势(见图1)。因此,FDI对广东省就业规模的扩大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本文通过估计广东省实际利用FDI对其就业人数变动的影响程度,考察广东省FDI的就业效应,并分析产生这种效应的具体原因,以及可能存在的反向影响的原因。

1、实证分析

(1)数据说明。本文主要针对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对其就业人数变动的影响进行研究,因此选取广东省外商直接投资金额(以FDI代表)和广东省从业人员年末人数(以EMP代表)作为分析变量,时间跨度为1979年至2011年。为了避免时间序列数据中的异方差对分析结果的影响,均对所选数据取其自然对数值进行分析。数据来源于2012年《广东统计年鉴》。所有数据及模型分析均使用STATA11.0软件。

(2)实证分析。为了分析广东省外商直接投资对其就业人员的影响程度,首先确定方程形式。根据Pearson相关系数(见表1),Ln(FDI)与Ln(EMP)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8527,表明两个变量之间存在极强的相关关系。

由于Pearson相关系数是一种线性相关系数,因此Ln(FDI)与Ln(EMP)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建立线性回归方程如下:

Ln(EMPt)=α+βLn(FDIt)+μt (1)

在式(1)中,α为常数项,β表示FDIt对EMPt的长期弹性,μt为方程的残差项。运用最少二乘法对式(1)进行回归,得到估计方程如下:

Ln(EMPt)=7.50+0.17Ln(FDIt)+μt (2)

t:(9.09)

Adj-R2:0.72 F:86.62

考察残差序列μt的自相关系数、偏自相关系数和Q统计量(见图2),由于只有滞后1阶和滞后2阶的自相关系数大于0.5,偏自相关系数只有滞后1阶系数大于0.5,其余滞后系数逐步趋向于0,因此残差序列μt可能存在1阶序列相关,进而导致模型估计结果的失真。因此,利用AR(1)模型修正残差项的序列相关。在式(1)中加入AR(1)后的方程如下:

Ln(EMPt)=α+βLn(FDIt)+γAR(1)+εt

εt=μt-AR(1) (3)

对式(3)进行OLS回归,估计结果如下:

Ln(EMPt)=7.47+0.17Ln(FDIt)+0.78AR(1)+εt

t:(13.12) (6.65)

Adj-R2:0.88 F:117.04

考察残差序列εt的自相关系数、偏自相关系数和Q统计量(见图3),发现修正后的回归方程残差序列不存在序列相关性。进一步对残差序列εt进行LM检验,结果见表2,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检验结果不能拒绝“不存在序列相关”的原假设,即修正后的回归防长残差序列εt不存在序列相关性,因此,用AR(1)模型修正后的回归方程(3)的估计结果是有效的。根据式(3)的回归结果可知,当广东省实际利用FDI增长1%时,广东省就业人数将会提高0.17%。因此,FDI对广东省就业人数的增长具有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

2、FDI促进广东省就业增长的主要原因分析

根据实证分析可以看出,广东省FDI的增长对广东省就业总人数具有正向的拉动作用。从广东省的实际情况看,这种拉动作用可以表现为两方面。一方面,FDI为广东省某些中小企业提供了资金支持,拉动了就业人数的上升。具体表现为FDI与国内企业合资、合作等形式,这扩大了这些企业的规模和运营范围,使其对从业人数的需求上升。同时,FDI也可以在东道国设立子公司或者分支机构,随着这些公司或机构的本土化,广东省人力资源的本土化也随之实现,从而吸收更多的劳动力。如微软(中国)公司、沃尔玛(中国)公司等世界知名跨国公司,其在中国分公司中的本土员工占总员工数的比重已经超过了90%,而IBM(中国)有限公司90%以上的员工和50%以上的经理人员都来自大陆。

另一方面,FDI的输入引进了世界先进的生产技术、管理技巧和科技创新等,产生了技术溢出效应。这不仅促进了广东省企业竞争能力的提高和岗位需求的扩大,而且提升了部分劳动力的技能水平,提高了其就业能力。

3、FDI阻碍广东省就业增长的主要因素分析

虽然实证分析表明广东省实际利用FDI的上升对广东省就业人数的增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其影响程度较低,FDI每增加1%,就业人数才上升0.17%。这表明FDI在促进广东省就业增长的同时,也有可能在某些方面阻碍了就业的扩大。

一方面,FDI在给广东省企业带来技术支持的同时,也扩大了机械化生产规模。例如本田公司虽然在广东省设立了汽车生产基地,但这些基地已实现机械手操作的流水作业,并造成了对相关技能员工的需求下降。由于外资企业在生产和服务过程中追求技术和效率,大部分的冗员因此被排挤在外,导致了失业人数的上升。另外,在外商与本土企业进行并购和重组时,都会对就业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

另一方面,外资企业特别是外商独资企业,因其拥有发达国家的生产技术、管理效率和适应性灵活等因素,竞争力往往会比本土企业要强,使得本土企业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下不得不缩小规模,进而对本土企业的员工造成了“挤出效应”,这也是FDI造成失业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从总量上看,FDI对广东省就业虽然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排挤的效应也不容小觑。2005年以来,广东省失业人数一直呈上升态势,从34.49万人扩大至2011年的38.83万人,其中2009年失业人数更高达39.51万人。广东省失业人数的增长,与FDI的负面影响存在一定的关系。

三、FDI对广东省三大产业就业结构的影响分析

广东省FDI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在三大产业中的比重达到了68.21%(见表3)。这表明,FDI对于广东省就业的影响作用主要在于第二产业,使得第二产业的从业人员规模进一步扩大。2006年,第二产业从业人员年末人数为2037.6万人,2011年增长至2487.7万人,增长了22.09%,是三大产业中增长速度最快的。第二产业的从业人员结构比例也是三大产业中最高的,其比例从2006年的38.81%上升至2011年的42.38%,增长了3.57个百分点。

第三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广东省FDI对其的投入持续上升,但其投入比重依然远低于第二产业,从业人员的规模也相对较低。2011年,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年末人数为1947.9万人,在三大产业中的比重为33.18%,低于第二产业,其从业人员的增长速度略低于第二产业,2006年至2011年增长了20.37%。当然,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第三产业的发展潜力巨大,FDI的投资力度也逐渐转向第三产业,将可能进一步拉动第三产业就业规模的扩大。

对于第一产业,由于广东省的政策限制以及比较利益低下,FDI进入第一产业领域的投资较少,对于第一产业从业人数的拉动效应不显著。

四、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1、研究结论

本文主要从两个方面分析了FDI对广东省就业的影响作用。一方面是通过实证研究,考察FDI对广东省就业总量的影响程度及相关原因,认为FDI对广东省就业人数的增长具有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这主要是因为FDI为广东省企业提供了资金、生产技术、管理技巧和科技创新等元素,进而推动了企业对从业人员需求的扩大。然而,生产技术、管理效率和适应性灵活等因素反过来也会产生负面影响,由于外资企业拥有这些方面的优势,其从业人员需求下降,对本土企业的员工往往造成“挤出效应”,因此FDI促进广东省就业总量的程度并不深。

另一方面,本文分析了FDI对广东省三大产业就业结构的影响,发现FDI对广东省第二产业的输入比重最大,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第二产业从业人员规模的扩张。第三产业虽然是中国的新兴产业,但由于FDI对广东省第三产业的投资相对较低,因此无论是就业人数增长速度,还是就业规模,均比第二产业低。由于政策限制和比较利益低下,FDI输入第一产业的资金很少,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该产业就业人数构成比例与第二、三产业存在较大差距。

2、政策建议

(1)进一步扩大FDI规模。根据实证分析可知,FDI对广东省就业人数的增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广东省政府应完善FDI的投资环境,在政策上给予适当倾斜,让该省企业直接获得一定的资金援助,实现产业或企业升级,扩大企业规模,从而增加就业的数量,缓解就业压力。

(2)注重“技术外溢”资本的引进。“技术外溢”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广东省就业人数的增加,而美、欧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拥有世界领先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技能,来自于这些地区的“技术外溢”效应更强。目前,广东省FDI多来源于亚洲,主要集中在港澳台、日本及韩国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其“技术外溢”基本已被广东省企业吸收。但与亚洲相比,美洲、欧洲等区域的FDI输入比重较低。因此,为了扩大“技术外溢”效应,增加广东省就业的人数,政府应与美国、欧洲各国建立更多的合作关系,同时适当放宽要求,促进其FDI对广东省的输入。

(3)引导FDI均衡投资。低成本的原材料和劳动力导致了FDI对广东省第二产业的投资比重相对较高,不仅不利于作为朝阳产业的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同时也难以借助FDI推动广东省农业的发展。因此,广东省政府应实施诸如税收、补贴等优惠政策,有目的地引导FDI更多地流入第一、三产业。特别是第一产业,应适当加大力度引导FDI的输入,从而提升农民的务农收入,扩大第一产业的就业规模,减轻城镇的失业压力。

【参考文献】

[1] 沙文兵、陶爱萍:外商直接投资的就业效应分析——基于协整理论的实证分析[J].国际经贸,2007(229).

[2] 黄旭平、张明之: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就业的影响:基于面板VAR的分析[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7(1).

[3] 金碧、陈仲常:中国外商直接投资就业效应传导渠道研究[J].人口与经济,2007(1).

[4] 蔡昉、王德文:外商直接投资与就业——一个人力资本分析框架[J].财经论丛,2004(1).

[5] 邱晓明:外商直接投资的就业效应变迁分析[J].经济论坛,2004(3).

[6] 李海舰: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成效分析(上)[J].中国外资,2000(3).

[7] 黄为民: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宏观经济影响的实证分析[J].经济评论,2000(6).

上一篇:关注阅读习惯,迈好阅读教学第一步 下一篇:让识字教学“两腿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