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教育微课程教学变革分析

时间:2022-06-11 04:55:56

开放教育微课程教学变革分析

摘要:微课程和翻转课堂在教育实践中已经出现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并成为热点。在广播电视大学向开放大学转型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由此面临教学方式的转变。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背景下,开放大学出现了以微课程为基础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但是,微课程这种教学模式在法学专业开放教育教学实践中也存在一些知识“碎片化”等问题。

关键词:挑战;微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碎片化”

2011年,我国《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指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要以教育理念创新为先导,以优质教育资源和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为基础,以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创新为核心”[1]。2012年,正是基于教育改革的角度,为破除传统教育的壁垒,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学习需求,在广播电视大学基础上建立的国家开放大学应运而生。

一、转型期的开放教育教学面临的挑战

1.教师要树立教育变革的坚定信念

教育变革首先是教育理念的革新,这对任何一所大学的发展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麻省理工学院的教育理念就是“科学与实践并重,动手与动脑同行”,其成长和发展也经历了从间接参与社会服务到直接参与的改革过程[2]。由广播电视大学到开放大学,远程教育对象的学习需求是多样化的、多层次的,这与传统普通高校不同,即开放大学的重点应放在理论够用、产学结合、支持服务等价值点上。随之我们教师的教育理念应定位于“开放、责任、质量、多样化”几个方面。

2.教师应具有较高的教育信息化素养

教育信息化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教师的信息素养却是教育教学信息化的瓶颈。目前,基层电大教师还存在观念陈旧、信息意识淡薄、信息技术使用能力不强等现象,制约着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那么具备计算机操作技术是否就是具备了信息化素养呢?当然不是,所谓教师信息化素养,主要是指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的能力,其核心是信息技术与课程知识的整合,即教师要考虑如何运用信息技术这个工具进行教学设计和课程资源开发,并能够运用信息化平台进行教学管理等。那么如何提升教师的信息化素养呢?第一,教师要培养积极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态度和意识;第二,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活到老,学到老。对于智能手机、上网本、微信、Wifi等新的信息技术要不断学习,不断实践和探索;第三,要养成积极使用教育技术设备的良好习惯;第四,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第五,要加强教师信息技术培训[3]。

3.学生应积极转变学习方式,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开放教育的学生群体具有差异性,学习动机具有复杂性,学习障碍具有长期性,这些特点导致面授辅导课很多学生无法参加,而三级网络平台的开放教育资源利用率又非常低,追根溯源,除了学习风气的因素,就应归责于这些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当前大数据时代来临的背景下,网络上不乏优秀的课程视频资源,成人学生应该树立“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学会如何利用自己的碎片化时间,从课堂学习向移动学习转变,从被动学习向自主学习转变,从个体学习向协作学习转变。

二、基于微课程的开放教育翻转课堂实施模式

教学模式是指具有独特风格的教学样式,是就教学过程的结构、阶段和程序而言的。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将信息技术的学习和应用与教育理念的更新有机结合起来,利用信息技术改革传统的教学形式,逐步探索“微课程加翻转课堂”的法学专业教学模式。

(一)课前设计

1.教师要准备教学资源、制作微课程及布置任务等最早研究和实践微课程的胡铁生老师认为,微课程是根据实践教学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的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结合。它具有主题明确突出、内容短小精悍、资源丰富多样、结构相对独立等本体特征,适合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个性化自主学习。而“翻转课堂”则有别于传统课堂教学,它是把结合实时讲解和PPT演示的视频上传到网络,让学生在课外观看,然后把课堂时间节省出来用于讨论和作业辅导。因此,可以说微课程是翻转课堂的主要载体,二者的完美结合可以为我们的开放教育带来更多新的思路。

(1)微课程制作微课程的制作要经过选题、设计、录制和后期制作、上传等流程,内容一般包含教学目标、教学策略和学习评价三个要素。在制作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课程特征和应用角度,选择主题突出、重点明确的教学内容,并充分调动必要的教学手段和策略,形成明晰的教学思路,这是微课程设计的关键。那么如何遴选教学内容呢?教师应首先分析课程教学目标和学习者的特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教学子目标,并确定章节知识点,这样就将课程内容细化成若干承载某一知识点的学习对象[4]。但是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会发现有的知识适合启发提问,有的却适合小组讨论,我们应选择概念性和分析性的问题制作微课程,而将探讨性的问题留到课堂上进行。以法学专业本科课程《证据学》为例,它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应用型学科,学习该课程的学生先期必须具备法学尤其是诉讼法学的基础知识。例如在第五章“证据的种类”中“证人的资格条件”是教学重点也是难点,我们不妨以“证人证言岂能任意采信”的案例来导入问题,利用多媒体播放电视剧《大宋提刑官》的部分片段,结合案情正确分析并理解证人的资格,同时附加不同层次的练习以便学生自我检验。

(2)准备教学资源微课程制作是资源准备的核心内容,但是教师还应当在教材资源的基础上进行知识拓展,如介绍参考书籍、电子课件及相关专业网站等。根据本人的经验,教学的关键不是讲课,而是备课。只有备课备好了,才能上课挥洒自如游刃有余。教学资源准备是备课的重要内容。作为信息时代的老师,教学资源不能是廉价的,不能是简单从网上下载的,不能是拷贝的。因为这些资源学生也能够获得,没有必要老师自己当网络资料的“搬运工”。应当利用教师独特的学术资源,寻找学生不易获得的教学资源,譬如ProQuestCentral数据库等等。课件的图片也不宜都从网上寻找,应当自己拍摄一部分图片。总之,教学资源的稀有性是准备的要旨。这样,学生的听课热情才会持续。

(3)提供确切的课前自学任务单教师根据学习内容、学生层次精心设计学习任务单,该任务单具有明确的导向性、较强的针对性,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起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如在“证据的种类”任务单中,首先介绍观看视频指南,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及困惑反馈等。

2.学生自主学习微课程,进行课前针对性练习

学生在充分了解教师安排的学习任务基础上,利用课余时间观看微视频,有能力的学生可以浏览拓展资源,完成课前针对性练习,然后总结自己学到的知识并记录疑难困惑及时反馈。如此的课余自主学习不仅能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是第一次的知识内化环节。

(二)课堂活动

翻转课堂中,课堂应是生命相遇、心灵相约的场域,是质疑问难的场所,是通过对话探求真理的地方。

1.师生共同确定问题

教师根据课下收集的学生反馈总结出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精心组织,决定是组织“以实践活动为主线的探究式课堂”,还是“以问题探讨为主体的讨论式课堂”。无论是哪种方式,一定要注意问题的针对性及学生参与的全面性,譬如2014年全国闻名的“呼格吉勒图案”追责问题。

2.小组协作

基于上述问题,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或者讨论,小组成员通常控制在5人左右。每位学生都要积极参与进课堂活动中,随时提出自己的观念和想法,通过辩论交流完成知识的内化。在此过程中教师要随时加以指导,对学生进行有效引领。该过程实质是知识的第二次内化。成员的组成尽量让学生自由组合,做到密切配合,避免假协作真单干。同时,现在男生较少,要做到男女生搭配,避免纯男生合作和纯女生合作。

3.交流展示阶段

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协作之后,个人或小组间可以通过总结或者辩论等方式将学习所得进行成果展示。本人的做法是每次上课前大约10分钟,事先找1名同学将自主学习的内容,通过制作PPT的形式来展示。然后,老师进行简短的点评。当然,点评过程中,主要谈学生的优点,对于不足少谈或者不谈。因为学生对于他们的不足是可以感受到的,避免给学生造成不愉快,影响同学参与的积极性。重点是针对学生的展示进行知识性的讨论。这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必须做到及时的准确的相关的知识讲解,丰富学生的展示内容。这是因为很多时候,学生不愿意或者不能及时提交所要展示的PPT,老师并不知道学生要具体讲什么。

(三)课后评价

学生在任何学习环境中的行为方式和表达方式都存在着显著不同,基于微课程的翻转课堂中同样如此。那么翻转课堂的评价体制就应该有着不同于传统课堂的方式,我们不但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其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协作性及反思力,最终通过学生自我评价、互相评价和教师评价等多元化方式来提供有参考意义的评价结果。无论是大课程还是微课程,教师都要积极地经常地进行教学反馈,虚心倾听学生的意见,主动了解学生的感受,改进不足,发扬优点。

三、对教学实践的反思

基于微课程的翻转课堂模式在开放教育教学中刚刚起步,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积极效果,但其中也有很多问题值得反思。该教学模式正在使传统课堂教与学的关系慢慢发生转化,真正促进教学结构的变革。微课程教学更好地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且提高了学习效率,翻转课堂则迫使教师更新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它将教师知识传授者的身份向引导者和促进者转变,要求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学科知识,而且要懂得灵活运用教学策略来设计整个教学过程。因此,随着学生主体意识的提高,该模式的运用必将促进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应该长期不懈的坚持下去。尽管这种微课程加翻转课堂的模式有着不错的效果,但是微课程是否对所有学科任何知识都适用呢?答案是否定的。微课程本身短小精悍,面对具有复杂逻辑知识的体系时难免逊色于大容量的普通学科教学。因此对知识结构简单、目的性强的知识点可以适用微课程的形式,而对结构复杂、不易阐述清楚的知识则不宜采用这种形式。同样对于理工科例题定律公式等的讲解适宜采用微课程,而文经类课程因涉及领域广泛,需要进行取舍。因此成人学生零散的学习时间与课程的大量信息如何协调?在微课程知识“碎片化”的形式下,如何让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并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这是值得教师思考的问题。教师个人的有限能力制约着优质教学资源的研制和开发。在美国有非营利性的“可汗学院”的支持,能够提供各学科大量优质教学资源,我国目前仅有由华东师范大学牵头设立的仍处于起步阶段的慕课联盟,因此要使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常态化”,仅凭教师一己之力制作的微课程是显然不够的,亟需建设一个优质教学资源的开发共享平台。“学生能否在业余时间真正地学习微课程”是关系教学效果非常重要的一环。微课程加翻转课堂的整个学习过程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其中,课前学习反思微课视频,课中提出问题、参与讨论,课后总结经验、升华知识。这样的学习方式对学生的自觉性有着较高的要求。如果在课前不积极观看学习,那么在课上练习和讨论时就无法提出实质问题,完不成学习任务。经实践发现,影响成人学生自主学习的因素很多,工学矛盾突出、学习基础差,尤其是自我监控和调节能力较弱。我想在实践中我们不必拘泥于课前与课中,完全可以将课前学习和课堂面对面的时间加以调整或变通,例如将一节课的时间由45分钟调整为25分钟,就可以为学生自主学习腾出更多的时间,使这一环节目标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Z].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8):5-14.

[2]吕立志,关娜.浅议新型大学的教育理念创新———以麻省理工学院为例[J].江苏高教,2013,(2):39.

[3]刘新海.教师信息化素养提升技巧[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4]王觅.面向碎片化学习时代微视频课程的内容设计[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3.

作者:郑延培 单位:洛阳广播电视大学

上一篇:新时期高中英语教师教学方式变革 下一篇:新时期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模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