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医学本科生导师制教学的探讨

时间:2022-06-11 12:12:42

关于医学本科生导师制教学的探讨

【摘 要】实施医学本科生导师制教学是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新的探索,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有着积极的意义。本文在分析本科生导师制的基础上,探讨了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一些具体措施。

【关键词】医学本科生 导师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14-0045-02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健康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医学教育事关教育和医疗两个最为重要的民生问题。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和人民群众对优质卫生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的要求,培养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高素质医生显得尤为重要。在这种形势下,医学院校必须加速医学教育改革的步伐,创新教育模式,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本科生导师制的引进和实施为这一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新的思路,取得了明显效果。

一 本科生导师制的概念

导师制是一种由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品德和生活等方面进行个别指导的制度。导师制的英文是“TUTORIA”,最早始于14世纪英国的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主要目的是为了加强对学生的学习和思想指导,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强调因材施教。在医学教育中实施导师制最早开始于加拿大麦克玛斯大学医学院。本科生导师制的对象是本科大学生,导师主要为学生提供生活、学习、工作、科研等全面的咨询,在关键问题上提出建议和意见,以便学生参考,但避免为学生做出任何决定。要求导师采取定期见面会、电话、网络等不同的方式主动与学生联络,做到为人师表、言传身教,以潜移默化和直接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关心。

二 实施本科生导师制教学的意义

1.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大学教育要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大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已初步形成,但又不太稳定,可塑性较大。导师制的实施建立了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导师通过言传身教,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目标,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培养学生团结、互助、合作的集体主义精神,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激励大学生立志成才。

2.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我国正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医学院校应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本科生导师的重要任务之一。导师可以结合自己的科研和教学实践,给学生讲解创新的过程,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结合学习和社会需求,开展科技创新和社会实践活动,培养优秀的医务工作者和卫生事业科学发展的奋力推动者。

3.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

当代大学生正处在一个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面临着学习、就业、恋爱、婚姻等方面的压力和困惑,普遍存在着压力大、紧张、焦虑、孤独、情绪不稳定等心理问题,影响着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导师要及时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积极解答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惑,并积极引导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开展经常性的心理健康调查,加强个别辅导与咨询活动,做好大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促进大学生全面成长成才。

4.唤起大学生个性和特色,促进素质教育

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首先给了本科生充分接触学院师资的机会,使新生一入学就能接受导师面对面的指导。另外,在大一新生中推行学分制,意味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更广泛的选课和专业选择的自由度,在这种充分自由的环境中的大一新生,无论是在思想理念,还是学习方法或是日常生活中,都迫切需要教师的耐心指导,而导师恰好是学生与学院相互了解的桥梁。本科生导师制的推行,在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强化了个性意识,使学生更加有自己的个性和特色,为本科生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 实施本科生导师制教学的措施

1.深化对实施本科导师制意义的认识

结合开展教育思想与教育观念大讨论活动,及时转变教师的传统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认识到面向21世纪教学改革的迫切性和必要性,调动每一位教师参与教学改革的积极性,理解接受新时期人才培养的观念与模式,并能结合自己的具体工作,自觉强化素质意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新时期人才培养体系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2.强化本科生导师制的职业培训

强化本科生导师制的职业培训可以使每一位导师能了解学分制的基本构成、基本制度及运行的基本体制;了解导师的素质要求与职责及主要工作内容;了解新形势下人才培养模式的变化,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了解学分制下本专业教学计划的结构、培养目标、业务要求、各模块之间的关系、学分比例等。作为导师,不但要了解自己所讲授课程在整个教学计划中的位置、作用及与其他课程的关系,还应了解整个教学计划的结构,了解每门课程的位置、作用及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较好地指导学生。

3.健全本科生导师制聘任制

学校应当建立严格的考核办法和激励机制,制订奖励措施。导师在受聘期间应享受导师津贴,导师工作按指导学生的数量和质量直接计入教学工作量之内,同教学工作量一样享受校内津贴等福利政策。将导师考评结果记入教师年度考核档案,作为教师晋职晋级评优的重要依据。对工作成绩突出的导师,给予表彰和奖励。对不负责任的导师,取消导师资格,并视不同的情况给予相应的处理。

4.搭建师生互动交流平台,创新导师指导模式

各高校可采取设置导师课、设立学校导师工作日等措施,为师生搭建交流与沟通平台,推进师生的互动与交流;同时,要开拓导师指导的形式,创新导师指导的模式。开展有针对性的指导是本科生导师制有效实施的关键。在与学生的交流方式上,既可开展师生面对面的交流,也可利用电话、互联网等现代通讯手段加强沟通;既可以让资深导师做公开性的专题报告,广泛地为本科生作指导,也可以让本科生互相交流,做相关的总结报告。此外,在促进导师与学生交流,倡导导师找学生交流的同时,应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要求学生主动找导师交流,主动与导师预约时间请教问题,发挥师生两方面的积极性。通过多途径、多渠道的师生沟通与交流,改善师生关系,形成良性互动,促进本科生导师制的有效实施。

参考文献

[1]袁贵仁.医学教育要培养让群众放心的合格医生[N].中国教育报,2012.5.14

[2]王红云、方正.试论中医院校实行本科生导师制的合理性[J].西北医学教育,2003(3)

[3]张宝昌、肖月、张彪.关于做好本科生导师工作的几点思考[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09(4)

上一篇:浅谈后方法时代大学外语教师的角色定位 下一篇:浅谈Phonics(自然发音法)在大学英语视听说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