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机遇与挑战

时间:2022-06-11 11:39:23

中国: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机遇与挑战

当今世界的主要问题

从全球范围来看,过去几十年那种自由放任、以不公平为核心内容的发展方式走到了尽头。从国内经济关系看,那种发展方式的特点就是收入不公和贫富悬殊。从国际经济关系看,那种发展方式的特点就是发展中国家生产,发达国家消费;发展中国家储蓄,发达国家借债。放眼当今世界的经济格局,就是世界范围内的国内分配不公和全球范围内的国际分配不公交织。

不公正是当今世界的主要问题,也是当今许多国家包括发达国家的主要问题。

让我们先看看发达国家。我们知道发达国家普遍为债务危机或潜在的债务危机所困扰,欧洲如此,美国也如此。债务危机是如何产生的呢?我们知道一个经济体稳定的基础是总需求和总供给相等。总需求是有效需求的总和,而有效需求是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支付能力是说,你要么有钱,要么能借到钱。过去几十年,西方走了一条富人减税、中下层收入相对下降的道路。在对富人减税的同时,中下层要求不削减起码的公共支出和社会保障。在这种情况下,西方就走上了政府举债、中下层借钱的道路。这条道路掩盖了过去总需求不足的问题。现在这条道路再也走不下去了。西方面临漫长的衰退。

再让我们看看发展中国家。许多发展中国家走上了出口导向的道路。这种道路是以国内分配不公为前提的。现在,这条路也走不下去了。

总之,历史通过经济危机和危机后的各种挑战告诉我们,过去一段时间风靡人类的道路选择和理念模式,是不可持续的,是一个死胡同。我们需要重新出发。

不公平的经济关系是了解当今世界经济困境的钥匙,而放弃这一经济关系是摆脱困境的根本出路。这是我们所处时代的主要课题,是激荡我们这个时代的主要旋律。

中国也是这样。

谁能在这一轮改革中胜出,谁就能在下一次危机中立于不败之地;谁能将受到的冲击降到最低,谁就能引领这个世纪;谁能在这场激荡中奏出最强音,谁就能赢得这个世纪。

西方面临全面的衰退

在世界范围内获取经济资源,是西方国家经济繁荣的基础。一旦世界资源不再大规模流向西方,西方的相对衰落就不可避免。

从获取世界资源的角度看,西方发展的历史有两个基本的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殖民地阶段,通过殖民政策掠夺资源。这条道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基本走向终结。第二个阶段是“华盛顿共识”阶段。它通过构建国际经济关系,实现“发达国家消费、发展中国家生产”的经济模式,使资源同样大规模地流向发达国家。结果,过去几十年,许多发展中国家经济高速增长,而经济资源却大规模流出。这个模式也走到了尽头。

过去几百年中,建立在别国资源基础上的繁荣走到了尽头。西方相对衰退的时代已经来临。

据《经济学家》杂志预测,中国的经济总量将在2019年超过美国。而美国花旗银行认为,中国将在2020年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我们认为,只要中国处理好贫富悬殊问题,就将迎来另外20-30年的高速增长。中国有可能在2019年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从那以后再经过大约3个五年规划的时间,即2034年,中国经济总量将是美国的两倍。

公正是中国世纪的基石

中国经济发展必须建立在内需和内生发展的基础上。如果中国继续以出口为导向,试问在这个世界上有哪一个市场或市场集合能支撑?美国目前是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但是美国出口占GDP的份额远远低于中国。如果中国能在2019年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中国的经济总量将为19万亿美元。如果中国的出口依然相当于GDP的30%-40%,则需要大约5.7万亿-7.6万亿美元的出口市场。如果中国经济总量要在2034年达到美国经济总量的两倍的话,中国对出口市场的需求将会更加巨大,那将是一个天文数字。这是在向不可能挑战。而且,这种战略带来的潜在冲突会很大。总之,中国的世纪不可能建立在出口导向的基础上,必须建立在自己的市场上,建立在内需、内生发展的基础上。

内需和内生发展需要解决收入分配不公和贫富悬殊问题。中国有13-14亿的人口,有广袤的国土,目前市场容量狭小是由于分配不公。如果中国能有效解决贫富悬殊问题,尽快调整收入不公,然后在这个基础上让中下层的消费赶上GDP的增长,那将是何等巨大的市场潜力!有人提倡眼睛向外。在某种程度上,向外是对的,但是,中国守着世界上最大的市场,从长远看,有哪一个市场能够同我们自己身边的这个市场相比?千万不要守着金碗银碗不要,而去寻找泥饭碗。

公正是中国世纪的基石。中国需要用公正来打造自己的金碗银碗。只要对内公正,就能复兴。这就是中国面临的历史机会。

有人认为,中国需要向改革要发展、要增长。我们认为,中国需要向公平正义要发展、要增长。这是现阶段中国面临的历史性机会和挑战,也是一种更加艰巨、广泛和全面的改革。

这种增长模式是一种公正的、人道的、有包容性的增长模式,是一种停止物质财富大量向西方流动的增长模式。一种依靠追求不公平来推动经济的体制和文明由于内在的矛盾开始衰退,而另一种依靠追求某种程度的公平来推动经济的体制和文明正在兴起。

中国只要脚踏实地走好自己的路,眼睛向内,调整经济不平衡,实现有包容的经济增长,提振公平正义,扩大内需,对外捍卫好自己的国家利益,就可能在不长的时间内超过美国,创造出一种新的文明,一种新的价值体系,一种别样的现代化道路,为人类提供一种新的选择。那将是一种传承了5000年历史的文明!

西方力图保持和扩大中国的贫富悬殊

有人认为,中国同西方的冲突是意识形态的冲突和文化的冲突。其实,中国同西方冲突的根本原因是利益上的冲突,是中国在现代化过程中与西方在世界资源再分配上的潜在冲突。

西方以不到20%的人口,享用了全球76%左右的资源。中国人口占到世界人口的20%以上,在现有条件下,如果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到西方的程度,那就大约需要1.5-2个地球,如果全世界人口都达到西方的生活水平,那我们大概需要4-5个地球。否则,中国现代化的过程就是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而发达国家生活水平相对降低的过程。

中国的发展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事实上就是要改变20%的人口享用76%的资源的不公平现状。希望西方支持拥护,未免有些天真。所以,有些人就想把中国的经济发展以及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纳入符合自己利益的框架。

那么,什么框架最符合他们的利益呢?

这个最符合他们利益的发展方式,就是让中国走上贫富悬殊和收入不公的道路。这条道路将在中国造就大约1亿左右的富有阶层,但却会使中国大多数人处于贫困状态。如果中国只有1亿人口参加世界资源的重新分配,比起13亿人口来说,那是一个西方国家比较能够接受的选择,它不会从根本上改变少数人口占有76%的资源的现实。而

且,这个贫富悬殊还必须通过体制固定下来。那就是让金钱全面介入政治,从上层建筑上保证贫富悬殊的持续存在。

争夺资源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主要问题。然而,有人将这个问题通过意识形态、文化、“普世价值”、市场选择包装起来,好让事态朝有利于自己利益的方向发展。于是,这场争论就变成了关于“西方先进体制”的争论,变成了“普世价值”的争论,变成了“文化”的争论。这就是为什么有人要在中国推动彻底的市场化和金钱政治的根本原因。

其实,这些都是争夺资源的手段。如果你不信,就看看在某些口号的帮助下,中东、东欧、非洲以及南海、南亚、东亚所发生的一切。

只要中国不改变追求共同富裕这个社会经济目标,世界范围内资源的重新分配就不可避免,西方就不会改变态度,同西方的某些冲突就不会停止,别人就会用多种方式来冲击你。

西方那些战略家也知道,中国不解决贫富悬殊问题,会导致社会动荡。但是,动荡而衰弱的中国,是不是正好符合他们的利益呢?现在有一种力量,把导致贫富悬殊的原因当成解决贫富悬殊问题的手段,诱导中国引进金钱民主,甚至实施什么联邦制。如果中国看不清这个错综复杂的国际冲突的根本原因,在有些人的误导下作出错误的选择,那么等待中国的将是另外一种结果。中国有可能出现经济和社会的动荡,甚至更加严重的局面,中华民族在世界资源分配中将彻底失败。2034年的中国将会是大多数炎黄子孙不愿意看到的中国。

中国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同西方在资源分配上的潜在冲突是必然存在的。所以,越要追求共同富裕,越要自强。这是历史和现实的结论。

中国面临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与挑战

中国经济过去几十年高速、不间断的增长,在人类历史上是空前的,甚至可能是绝后的,除非这个纪录为中国自己打破。在这个基础上,中国完全有可能在未来不太长的时间内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但是,中国经济同样面临深层次的问题。

贫富悬殊、分配不公、价值沉沦、官员腐败、市场秩序混乱、中下阶层贫困等等。不仅如此,各种思潮在中国交互激荡,某些思潮力图左右中国未来的选择。

2034年,中国有两种可能:一种是经济总量达到美国的两倍;另一种是处于漫长的社会动荡中。尽管发生前一种可能的概率非常高,但我们必须看到,有一种力量力图将中国推向后一种可能。

中国现在面临的最大挑战,其实既不是人民币汇率,也不是别国的战略挤压,更不是那些大大小小专门找中国不快的噪音。这些方面虽然重要,但不管别人有什么企图,主导权和决策权毕竟在中国自己手中。凭中国目前的经济和军事实力,谁也无法强迫中国。中国面临的最大问题还是在自己内部。中国经济内部不平衡和外部不平衡交织在一起。能否妥善处理外部不平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妥善处理内部不平衡。

必须以有利于中国自己的方式来解决外部不平衡,否则外部不平衡的解决过程就可能变成加剧内部不平衡的契机,将中国引入长期的经济动荡,出现恶性通货膨胀、房产泡沫恶性扩张、贫富悬殊难以缩小、人民币大幅度升值、经济空心化、经济增长骤然滑坡等问题。

所以,中国必须在这几年内下大决心,以大智慧解决经济社会的主要问题。要分清经济社会面临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要抓住要点。在解决主要矛盾方面,要有同时间赛跑的紧迫感,要知行合一,雷厉风行,想到做到,不要为次要矛盾所迷惑。比如在解决贫富悬殊方面,有些人担心“养懒汉”。贫富悬殊是主要矛盾,“养懒汉”是次要矛盾。又比如那些扩大差异的方法和措施,即使有一万条理由,由于会扩大贫富悬殊,恶化主要矛盾,也应当果断停止。

上一篇:金融化全球化的垄断资本主义与全球性金融-经济... 下一篇:美国发展模式的破产与中国新发展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