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学校与初中学校的接轨

时间:2022-06-11 09:53:30

浅谈中职学校与初中学校的接轨

摘要:当前,我国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职业教育担负着改善民生、加强社会建设的重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落实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切实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是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是推进就业和再就业的必然选择。本文从初中学校与中职学校教育接轨的角度谈谈中职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中职学校;初中学校;加快接轨

一、推进中职学校与初中学校的接轨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从客观上讲,初中毕业生选择上高中、考大学,最终成功的只有30%,受高中“三限政策”(限分数、限钱数、限人数)的影响,大部分初中毕业生不能踏进普通高中的门槛。这部分初中毕业生出路在哪儿?前途在何处?

搞好中职学校与初中学校接轨,对这些毕业进行合理引导,让这些学生从自身爱好、家庭经济情况和对前途的向往出发,选择学知求艺学校,既是对学生和家长负责,又是对国家和社会负责。从学生和家长的角度而言,初中毕业后尽早考虑他们的未来,对考大学无望的初中毕业生,及时引导他们报考相关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接受职业技术教育,既可使家长以最少的教育投资获得最满意的回报,又能使学生在掌握一定文化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接受职业技术培训,变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有施展才华、发挥才能的领域和舞台。因此,实现中职学校与初中学校的接轨,引导并鼓励那些上大学无望的初中毕业生积极报考适合自身发展的中职学校,接受职业教育,是家长和学生理智而务实的选择。

就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的需要而言,人类文明进步和现代化目标的实现,既需要高层次、高学历的科研人员和技术创新人才,又需要大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具有一定专业技术的高素质劳动者。社会有分工,不管多高水平的研究、创新和设计,最后还是要靠工人、农民去生产、去应用,在实践中把高新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对创新技术的扩展对社会形成的推动力远远大于技术创新产生的推动力。而高素质劳动者的培养主要是靠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完成的,从目前情况看,制约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是劳动者素质低下;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农村实际来看,通过让农民的孩子上普高、考大学来提高农民整体素质,不仅不可能,反而不现实,唯一可行且积极有效的途径,是引导那些考大学无望的初中毕业生走职业技术教育之路。

由此看来,立足社会经济发展,充分考虑国情和区域经济实际,引导初中毕业生报考中等职业学校,接受中等职业教育,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二、加快中职学校和初中学校接轨的建议。

1.加大职业教育宣传力度。

长期以来,人们由于对职业教育重视不够,研究不深,对职业教育产生鄙薄思想和认识误区,社会上许多人不知道何为中职,总觉得职业学校不是很“正规”的学校,甚至认为职业教育就是培养劳动者的教育,学上两三年,最后还是回到家里,还得待业,因而不支持子女上中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为使家长和学生走出认识误区,消除人们对职业教育的偏见,加大对职业教育的宣传力度是一个有效途径。例如,以职教就业学生杰出代表和先进典型为榜样,对家长和学生进行宣传引导,使他们从国家政策、社会需要及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认识到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提高对职业教育的认识。所以,着眼社会需要,转变社会认识,职业教育发展将大有可为。

2.加强与初中学校的联系沟通。

“走出去”,深入中学,与学生、与教师开展面对面招生宣传,让农村初中教师、学生深入了解职业学校专业设置、就业安置、办学特色等,让学生对中职学校产生浓厚兴趣,愿意到中职学校学一两门技术,这对家长、社会消除对中职学校的偏见,减少学生初中毕业后盲目流向社会必将有益。中职学校“走出去”,到各农村中学也可获得初中毕业生各方面的信息,如学生学习素质、思想动态和毕业生升学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可避免中等职业教育与九年义务教育的“断层”和“脱节”,有利于中等职业学校灵活调整专业设置,更好地为农村经济和县域经济发展服务。

3.落实并加大贫困生资助力度。

中等职业学校实施“走出去”策略,是解决农村家长思想观的问题,而对农村贫困生的扶贫资助,是解决农村家长对子女高额教育投资负担的问题。不少家长想送子女读中职,却没有经济能力,他们更渴望能享受到国家政策的扶贫优惠,让子女在九年义务教育后,继续接受中等职业教育,所以中职学校要尽最大努力争取政策,积极落实并加大贫困生资助力度。

4.解决好学生就业问题是根本。

中等职业学校在抓好招生,解决“入口”的同时,应花大力气解决“出口”问题,这是从根本上解决生源问题、增强职业学校吸引力的有效措施。为此,学校应该加强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一方面教育学生正确面对现实,客观分析就业形势,公正认识、评价自我,找到自身定位。另一方面积极与有关部门、企业和社会团体联系,与他们建立长期、深层次上的合作关系,为他们培养所需人才,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以此拉动招生,推进中职教育和初中学校的接轨。

5.加强对初中学生分流工作的指导。

在初中教育阶段,有的学校在初三时期基本上对学生进行了提前“分流”。例如有的学校在初二升初三时进行“2+1”分流,进行为期一年的职业教育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等。但从现代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分析,其教育功能不大,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长效性不强。首先,由于受基础知识的局限,在初中经半年或一年的培训教育后,这些分流学生还是难以达到较强的专业技术水平;其次,受专业教师和培训基地限制,农村中学只能对分流学生进行理论培训,要真正解决一技之长问题,还是中等职业学校具备条件。所以,中等职业学校要充分发挥优势,有效利用教育资源,对农村初中学生分流工作进行指导,在学生自愿和家长同意的基础上,引导初三下学期部分学生到中职学校就读,合理分配农村初中毕业生人数,推行中职学校“春季招生”,这样既能让义务教育阶段的初中学生“有序分流”,又能减少中职学校的招生竞争。

加快职业教育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事业的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我们要认真总结,开拓创新,扎实工作,推动职业教育的科学发展。

上一篇:在实践中探索奥尔夫音乐教学 下一篇: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发展史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