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渐变构成的几点心得

时间:2022-06-11 09:14:34

透析渐变构成的几点心得

学生在学习渐变构成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思维匮乏、行动能力差、思路不集中等症状,针对这些经常出现的问题,我总结了一些办法,比如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启用旧有知识联系法、提问法、鼓励打压鼓励法、手把手教授法及以快带慢法等来改善这些问题。

渐变是一种规律性很强的形的变化。渐变的程度在设计中非常重要,渐变的程度太大,速度太快,就容易失去了渐变所特有的规律的效果,给人以不连贯的感觉和视觉上的跃动感。反之,如果渐变的程度太慢,会产生重复之感。因此在教学中,要启发学生设计时应考虑好渐变的骨式变化,让它既有规律性很强的节奏感,又有连贯一气的韵律美感。但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思维匮乏、行动能力差、思路不集中等症状,针对这些经常出现的问题,我总结了一些办法,来改善这些问题。

1.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1.1运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求知欲,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学生只有对学习活动持主动态度,才会使自己的思维活动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思维也才能具有创造性。在解答问题时,启发、鼓励学生采取一些新的思路或方案,以此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其创造思维。

1.2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

在创造思维活动中,发散思维起主导作用。发散思维具有灵活性,独特性和流畅性。灵活性能突破习惯思维的限制,使人产生新的构思,提出新的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当然也不能忽视聚合思维的培养。

1.3发展学生创造想象能力

创造思维需要创造想象的参与。创造想象对于各种创造活动都极为重要。也是学生的创造性活动所必须的。教师应在课堂教学及其他教育轰动中引导学生观察社会与自然现象,并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丰富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2.启用新的教学方法

2.1旧有经验联系法

我首先应用了经验联系法,从生活中常见的渐变事物入手,讲解渐变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视觉现象,和透视一样,具有近大远小、近宽远窄的视觉感受,同时具有空间的延伸感。使大家集思广益积极的去回忆生活中什么事物具备渐变的特征,例如:音乐运用渐变使音阶从弱到强,或从一个音阶渐变到另一个音阶;教材中层层梯田由近到远、由大到小的渐变;语音室内电教器材有大到小的渐变;还有同学们在放学的路上,路旁的树木由高到底的渐变;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大地由暗到亮染上一片金黄的色彩的渐变,等等,都给我们带来有顺序、有节奏的形式美感。

2.2提问法

进一步使用提问法进一步进行引导,这些学生回忆出来的事物中,哪些事物属于大小渐变,哪些渐变属于方向渐变、位置渐变、形状渐变和颜色渐变。在这些问题中,除了形状渐变以外,其他种类都理解的比较到位。形状渐变属于旧有经验与科学概念发生了消极影响,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虽然从字面理解两个不同的基本形从一个形自然地渐变成另一个形。看起来比较简单,但实际应用的时候常常不知如何下手。不知道怎样从一个形体向另一个形体转变。这是渐变学习中的一个瓶颈。解决的办法是多观察生活中的事物,使学生对知识点先有一个感性认识;然后通过演示手法讲述如何一步步从一个事物渐变到另一个事物的具体过程。

2.3鼓励、打压,鼓励法

设计相应的实训项目,有针对性的进行设计训练,使学生在勾勒草图过程应用形式规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于思考比较快,但不认真研究的同学,进行打压方法,对于自信心较弱,但愿意思考的同学,进行鼓励方法,从整个项目的思考来说,采取否定之否定的方法,也就是先鼓励、打压,最终鼓励的教学方法。

2.4手把手教授法

另外加强草图辅导工作,采取手把手教授的学习方法,使学生掌握重点及难点内容;

2.5以快带慢

由于有些难点内容不容易理解,出错率较高,要多进行分析总结;在学生中间采用以快帮慢的学生教授学生的方式,既提高了快同学的表达能力,又帮助了慢同学,对接受能力过慢的学生还要进行耐心细致的个别辅导,直到化解难点内容为止。

3.设计过程

3.1课内实践

多媒体内讲完渐变的理论基础后,根据内容要求,让学生进行本构成形式的训练,以草图的形式快速地把这一构成形式表达出来。

3.2课外实践

课下在生活中去提取素材,找到自己的感受,然后回到课堂进行资料整理,运用所学的构成的相关知识,去表现这种感受,从而学会如何去创造形象。

3.3项目教学过程

让学生进行课程任务训练,根据构成的相关的知识点去完成课程任务,此课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并且与实际设计紧密相关,这样就训练了学生的实际操作的能力。1)将学生分为每六人一组,布置任务,明确要求。2)绘制草图。要求每位学生都对渐变内容进行素材分析和整理,小组讨论画出草图,每位学生独立尝试各种造型方法,再通过讨论找到最佳的草图意向(必要的时候由教师进行适当提示和启发)。每位学生都要先找老师审阅草图,草图通过才能进行最终的作品绘制工作。3)最终绘制出符合要求的平面构成作品。4)评论分析。通过以上三个教学环节,使学生摆脱了以往依赖书本,完全地模仿别人的作品,而没有真正地掌握实际设计的方法,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得不到提高,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平面构成的设计语言,即设计方法和程序,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结语

回顾整个教学过程,通过对于学生心理状态的了解和拿捏,通过不同方法在教学中的应用,使每个同学都有了不同程度上的提高,教学相长,我在教学的同时也在不断总结经验,评价各种教学方法的应用价值,并不断向教研室内有经验的老师请教,自己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参考文献

[1] 王伟,刘媛媛,顾万方.《平面•构成•设计》.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0.

[2] 郑美京.《二维设计基础》. 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

(作者单位:保定职业技术学院传播技术系河北保定071051)

上一篇:民间剪纸艺术在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高校美术教育专业教学实习漫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