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调控”如何实现调控目标

时间:2022-06-10 10:10:13

“目标调控”如何实现调控目标

1月26日公布的“新国八条”要求,2011年各城市人民政府要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目标和居民住房支付能力,合理确定本地区年度新建住房价格控制目标,并于一季度向社会公布。临近“大限”之期,各地的房价调控目标“千呼万唤始出来”。截至3月31日,据各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上报汇总,全国657个(包括287个设区城市、370个县级市)城市中,已有608个城市公布年度新建住房价格控制目标,占92.5%。还有49个城市没能按期完成公布训控目标,按照“新固八条”的要求,将对相关负责人进行问责。

人们注意到:在这些城市的目标调控中,除北京提出“新建普通住房价格控制目标为新建普通住房价格与去年相比稳中有降”、长春提出“新建住房房价收入比(住房套型标准按60平方米计算)控制在5.8以内”将目标调控与房价收入比挂钩外,其他城市大多以GDP增速和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为标准,并未关联“居民支付能力”计算,从而令“目标调控”大打折扣,甚至背道而驰。

由此,被解读为“限涨令”的地方楼市调控目标广受批评。鉴于公众对各地房价的质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出《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各地确定年度新建住房价格控制目标时,要在本地区内听取社会的意见,使调控目标的制定科学合理,并取得社会的认同和支持。已经公布控制目标的城市,也要以适当的方式听取社会的意见,并根据听取意见的情况,酌情调整己的调控目标。这说明中央对各地己出台的训控目标并不满意。

在这场“目标训控”风波中,主要凸显了两个问题。其一,大多数地方政府既要规避中央的“责难”,又想最大程度减少房地产市场萎缩对当地经济的影响,于是在调控目标的制定上玩起了“文字游戏”。在己公布2011年房价控制目标的城市中,除了北京提出房价稳中有“降”之外,其余多数城市将房价调控目标与当地GDP增速或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涨幅挂钩,将当地的房价涨幅定在10%左右。

其二,“国八条”提出,各地根据经济发展目标、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和居民住房支付能力,确定新建住房价格控制目标。但己出台调控目标的地方,大多参照了前两项标准,鲜有以“居民住房支付能力”为参照。况且,各地采用的基数也不尽相同。如合肥、上海等地的控制目标以“新建住房”价格为基准,而兰州、银川等地则以“新建商品住房”价格为基准。以新建住房价格为基准的计算方式包括保障房在内;而保障房价格很低,能够拉低住房整体价格水平。这种所谓的“数字游戏”给目标的设定注入了很多水分,政府实施的目标调控政策也失去了效力。

由此,地方政府对中央政策的执行力问题被再一次提起。目标调控的落实首先要强化政策的执行力,问责机制的建立并不是万能的,当前的新问题是防范和解决“软执行”。其次,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进一步扩大受益阶层的范围,采取“釜底抽薪”的办法以有效拉低居高不下的房价,同时也能促使我国房地产市场进入健康发展的轨道。此外,应发挥调控政策组合拳的效应,通过严格执行限购、限价、差别化信贷、扩大供应等多种方式,将调控政策进行到底。

上一篇:房屋征收中规划执法分析与应用 下一篇:目标调控:时机\立意适宜但手段尚需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