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怎样创设职校生物课堂背景

时间:2022-06-10 07:53:26

谈怎样创设职校生物课堂背景

摘 要:课堂应成为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能力的主渠道。在教学中,教师应着力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善于质疑,大胆创新。

关键词:生物课堂; 提问技巧; 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2-119-01

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生硬地说:“同学们,现在开始提问吧。”多数学生会感到无从下手,很难张口。因此,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如果把学生的大脑比作一池平静的池水,那么教师就要善于设置问题的背景,创设的情境像投入池水中的一粒石子,可以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启迪学生的心扉,开拓学生的思维,使他们思维的积极性、灵活性和创造性处于最佳状态,学生就会从问题的背景中去感受和体验,从而发现和提出问题。

一、利用课本插图,创设问题的背景

教材有很多插图,可让学生先观察,再提出问题。如在学习膈的作用前,先让学生观察家兔“膈的运动与呼吸的关系”图示,学生会提出“为何肺能扩大和缩小?”“膈为何能前后运动?”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又如在学习鲸是否是鱼时,先让学生观察“蓝鲸呼吸”图示,学生会提出“鲸为何在呼吸时会形成美丽的喷泉?”这些问题都使获得相关知识成为学生的需要,从而驱动学生自主探究。

二、利用日常生活现象,创设问题的背景

生活现象往往天天呈现,我们已习以为常。教师如将大自然中司空见惯的现象,制作成动画巧妙的再现于课堂,往往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无穷求知欲。如在学习家鸽的摄食和消化时,我将鸟儿吃沙粒和飞行中也会排便的习性制成FLASH动画,设计成以一个小朋友的视角,先看到鸟吃沙拉,而又在鸟儿振翅飞行时,被粪便击中的趣味场面。学生观看后,兴趣大增,提出了“鸟为何吃沙粒?”及“鸟为什么振翅飞行时也排便?”的问题,这样原本枯燥的生物学知识,就成为学生的自主需求的”美餐“。

三、利用古诗、各种俗语,创设问题的背景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沉淀,如唐诗宋词除具美学价值,很多还有生物学道理,流传的民间的俗语虽不乏调侃性,但也孕含着科学道理。如讲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时,先让学生欣赏古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做春泥更护花”,花儿落了,为何会化作泥土中的肥料?这样学生就会分析出细菌分解动植物的遗体,将其转化为无机物,才被植物的根吸收。在学习影响花儿开放的外界条件时,先让学生赏析古诗“人间三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学生会提出“为何山上的桃花比山下的花开得迟?”学生在此问题的驱动下,会很快分析出温度是影响花开的主要因素之一。在学习动物的防御行为时,先让学生讨论俗语“兔子不吃窝边草”,“缩头乌龟”,引导学生分析并提出问题,学生兴趣浓厚。

四、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如小品、童话,创设问题情境

童话伴随学生成长,为学生所喜爱,在教学中,我们既可利用学生熟知的童话,也可自编童话作为问题的背景。

小品可以丰富学生课余生活,也可作为创设问题的背景。如在学习血液时,我事先安排几个学生在课上表演自编献血小品,当学生生动地诠释了当前人们对献血的各种心态时,学生提出了“血液有重要作用,为什么有的人不愿献血?”“献多少血在安全范围内,不会危及生命?”“献了血后,自身血量还能恢复么?”等问题。学生在这样问题的引导下,就能很好地突破本节课的重点。

五、利用实验,作为创设问题的背景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师既可利用学生实验前的准备,也可利用实验现象作为创设问题的背景。如当学习“蜓蚓”时,我问到:“同学们有何疑问?”同学们哑雀无声,可当我给学生提供了一篇学生日记:“星期五,生物老师布置我们挖蜓蚓,星期一带到实验室。我和爸爸一起到菜园地里挖蜓蚓,因为今年秋天很少下雨,地特别干,费了好大力气才挖了两条,听爸爸说这块地去年蜓蚓特别多,今年却很少。”这篇日记让学生活跃起来,有的问“为什么他们会到菜园地里挖蜓蚓?”有的问:为什么天气干旱,蜓蚓就少?”还有的问:“我是星期六挖的蜓蚓,可是到今天它已经死了,怎么养蜓蚓?”等等。当学生在观察蜓蚓的运动和对外界剌激的反应时,学生又会提出很多问题。有的问:“蜓蚓为什么在纸板上没有在玻璃板上快?”有的问:“魁蚓运动时,哪一端先动?它怎么一伸一缩的运动?”还有的问“蜓蚓为什么怕光?”等等,当学生的求知欲调动起来,就会促使学生自主学习,教师也会感到得心应手。

六、利用现代生物学科技成果,作为创设问题的背景

新课程标准倡导对学生渗透STS教育,所以利用现代生物学科技成果作为创设问题的背景,既可对学生进行STS教育,还可以引发学生产生问题。如在学习特异性免疫时,给学生出示当前利用克隆技术为患者提供移植器官的科技成果时,学生提出“为什么患者移植他人的器官不易成活,而利用自身细胞克隆出的器官则易成活?”还有问“他人的器官中的抗原,我们能不能使其失去活性?”这样学生不仅能从这些问题中获得生物学知识,而且还能有自己大胆的想法,说不定学生将来会将这些看似神话的想法变成现实。

七、利用当前社会热点,作为创设问题的背景

现代教育不再是培养读死书的呆子,而是培养国事家事事事关心的社会人。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和能力。利用当前人们关注的热点作为创设问题的背景,有一举两得之效。如利用发生的水灾,启发学生提出生态农业、环境污染问题。

总之,问题来自于实践活动。创设问题情境的途径有多种,老师创设问题情境的办法就是设法让学生将要学习的内容与他们的经验建立联系,当学生产生认识冲突时,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问题。一旦学生形成了“问题意识”,就能够更敏锐地感受和觉察与该问题有关的信息,提高对无关信息的抗干扰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应摆正自己的位置,充分创设情境,给学生合作思考,独立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同时教师的指导工作重点放在设计让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的情境上,而不是在设计问题本身上,应着力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这样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勇于质疑、大胆创新。

上一篇:高考中解析几何的常考题型分析 下一篇:如何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