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不是无情物,化作芳馨沁心田

时间:2022-06-10 04:39:33

“教材”不是无情物,化作芳馨沁心田

摘 要: 本文从巧设问题、抓住契机、画中感知、情境朗读等方面探讨如何有效利用英语教材文本进行德育渗透,既向学生传授教材知识,又成功地渗透了德育教育。

关键词: 小学英语教学 教材文本 德育渗透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现阶段,我们往往重视学生的语言知识和技能,而很少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殊不知,寓德育于各科教学的内容和过程之中,是每一个教师的职责。“教书”“育人”两者同等重要。忽视其中的任何一部分都是教师的失职。因此,英语教师除了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外,更重要的是在教学中达到育人的目的。那么,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呢?笔者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阐述。

一、巧设问题,无声渗透

巧设课堂问题,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问题的愿望,发展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在课堂设问中,若能注重德育渗透,文道结合,则能使学生在无声中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

鉴于小学英语低段课文大多是些浅而易懂的对话,笔者就充分利用了每单元结尾的Story Time。PEP4 Unit5 How much is it?中的Story Time,讲述的是Zoom去服装店做导购,当顾客来选购时,他将一条裙子的标价91,倒放成了16,结果被炒鱿鱼。笔者提问:Why was Zoom fired?(Zoom为什么被辞退了?)学生答道:Because he made a mistake.(因为他犯了错误。)“He misplaced the price‘91’for‘16’.”笔者借此问道:“Why would Zoom make such a mistake? If you were Zoom ,what would you do?”(为什么Zoom犯了错误?如果你是他,你会怎么做?)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你一言我一句,讨论异常激烈。于交流和探讨中,学生悟道:做事要小心仔细,对待任何顾客要礼貌等。“没有认真谨慎,做什么事都要失败”这个教训在学生心中生了根,发了芽。

故事中,笔者再次利用里面的情景,提问:“If you were the customer, would you buy the skirt?”(如果你是顾客,你会买这条裙子吗?)学生1:“If it’s 16 yuan, I would buy, it’s cheap. But 91 yuan was expensive, the skirt didn’t deserve this price.”(16元很划算,我会买,但91元就贵了,那条裙子不值这个价。)学生2:“I will think twice, and go to other shops to have a look...”(我会货比三家,仔细考虑……)

在这短短的10几分钟里,一个小小的故事,却能让学生感悟许多,他们懂得做事要谨慎,钱来之不易,要节约用钱。

二、抓住契机,点滴渗透

语言是思想文化的载体,英语教材的课文内容自然渗透丰富的思想教育内容。教材中丰富的思想教育内容的充分获得利用,主要靠教师深入钻研教材,认真挖掘教材潜在的德育因素,通过融合、渗透的方法,有目的、有计划、自觉地寓德育于英语语言教学之中。

例如在PEP6 Recycle1 period3 ,关于四季――春夏秋冬的区分中,不仅涉及每个季节的异同,还对每个季节中不同的节日进行了划分。Spring――Ester Day,April’s Fool’s Day,Mother’ Day,Father’s Day.课前笔者给学生布置任务: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节日,描述它,且能举出相关的例子。

刚临近五月,对于学生而言,最熟悉的莫过于母亲节,大部分学生收集了Mother’s Day的资料――十七世纪中叶,在英格兰,为表达对母亲们的敬意,乃定四月斋(四月斋是指复活节前夕之前,星期天除外的40天)的第四个星期日为“Mothering Sunday”,人们在这一天回家探视双亲,并致礼表示敬意。

由于课前细心准备了,课上学生们都娓娓道来:中国历史上,有孟母三迁、岳母刺字及那朗朗上口的《游子吟》,还有在语文课本中学过的《慈母情深》。笔者因势利导,“Do you love your mother? What can you do for your mom?”在刚才积极的交流过后,学生们更加激动,学生1:“I can make the bed ,wash the dishes...” “I can empty the trash,cook the meals,sweep the floor...” 一位平时内向的学生也发言了:“I love my mother, she is tired. I will study hard. I want my mother to be happy!”(我要好好学习,让妈妈高兴。)

课后,课代表做了一张Mother’s Day 的卡片,写了“I love you, mom. Happy mother’s Day!”笔者结合Let’s make的要求,让学生制作一张贺卡,回家送给妈妈。另外,还要求学生不管是什么节日,都要尽自己的能力帮助父母,以此表达对父母的爱。最后,让学生欣赏歌曲《感恩的心》。短短的半节课,将对父母的理解与感恩这种思想点滴浸润到学生的心中。

苏霍姆林斯基说:“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精神正直、良心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我们要为学生创造一个真善美的情感空间,使他们在英语学习的同时把握情感品质的内化力量,在英语天空中享受心灵的滋润。

三、画中感知,悄然渗透

高尔基说:“艺术的作品不是叙述,而是用形象、图画来描写现实。”小学生喜好新奇事物,易对感兴趣的事物产生爱好。英语课堂教学中抽象、空洞的说教枯燥乏味,不能感染、打动学生,而鲜明、生动的绘画则更易于感知和接受。每单元结束,笔者引导学生对一单元的知识做简洁的复习后,结合每单元的主情境图和Let’s make,即要求学生制作英语小报,要求:形式各异,但是在图片文字中能看出自己的思考。(注:笔者所教年级是四年级,英语知识摄入量较少,允许学生参考课外书询问家长)

四年级寒假作业:My vacation,让学生对自己的寒假生活有一定的规划。

Christmas Day,圣诞节,做袜子贺卡表达对家人、老师、朋友的祝福。

四、情境朗读,熏陶渗透

朗读不仅是学生听说读写诸能力中重要的一个环节,更是文字与心灵的叩击,是英语教学中进行思想道德熏陶的有效途径之一,要发挥英语特有的“语言味儿”。

记得高中时,老师介绍了雪莱《西风颂》的背景和含义,暗示黑暗社会的人们,不要放弃希望,而要勇于与黑暗的现实斗争,迎取胜利的光芒。听到她饱含深情地朗读这句“If winter comes, will spring be far behind?”我们仿佛看到了黎明前的希望。可见,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时,若能启发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用心体味,则定会激起学生感情的浪花,更好地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

以小学英语低段课文为例,大多是关于生活场景的一些对话。如:PEP3 Unit6 My Family中,对话中包括一些对父母亲人的描述,“My father looks young.”“Cool!”“She’s a nurse. She likes music.”“I love my family.”在朗读中,要注重对学生升降调、停顿、重读连读的指导。此外,朗读前,让学生先对自己的父母进行描述,再慢慢通过情境进入对话,将课文联系到自己生活中,自己的父母有多年轻,多强壮,对父母的爱有多深,就读出应有的味儿,很自然将学生带入了课文中。学生的朗读一次比一次投入,一次比一次有激情,在反复的朗读中,他们体味到了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的美感,也感受到了亲人那种倍感温馨的爱。

“教材不是无情物”,教材都源自生活,在一定程度上流露出编者的情感价值取向,而这种价值取向则是引领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导航仪。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一得天独厚的条件,时刻把握学生的精神脉搏,让文本化作点点的芳馨飘进学生的心田,真正体现英语教学的德育功能。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朱丹萍.寓德育于英语教学[J].小学教学参考,2011.08.

上一篇:雅典回到神话时代 下一篇:如果一天有25个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