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学生 读懂教材

时间:2022-10-01 08:16:24

读懂学生 读懂教材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5-0206-01

数学教学是基于学生已有经验基础上的师生互动过程,其中“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者,教师仅是主导者”。然而在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往往以成人的眼光思考数学问题,从“教”的角度设计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而忽略了用学生的眼光思考数学,造成教与学脱节、断层,导致教学盲目,内耗增大。下面笔者以“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为例,谈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关注学情,提升教学质量。

1 教学实例

案例A:

教师根据教材例题(P21例6),用课件创设了学生“套圈圈”活动情境,引出数学问题:小华套中12个圈,小雪套中了7个圈。小华比小雪多套几个圈?然后通过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动手拼摆学具,并让学生边摆边思考:“谁与谁比?小华的套中数可以分成哪两部分?”(小华的套中数要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与小雪同样多的7个,另一部分比小雪多的部分)要求小华比小雪多几个?该怎样计算?(从小华的12个中去掉与小雪同样多的7个,剩下的就是小华比小雪多的个数,所以列式为12-7=5)。尽管教师不断的提示、激励,引导学生表达思维过程,可是学生感到晦涩难懂,表述困难,教师为学生不流畅的表达感到很不满。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参与不积极,教师为自己精心设计的教学“泡汤”感到很无奈。

案例B:

教师也利用课件呈示“套圈圈”的活动情境,引出“小华比小雪多套中几个圈”后,教师没有马上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而是放手让学生探索:“谁与谁比?谁多谁少?猜猜结果是多少?”结果有的学生很快就提出“小华比小雪多套5个圈,比方说,我与弟弟的岁数想比,就是把两人的岁数相减就行了”“对呀,只要用大数减小数”……学生畅所欲言,教师看火候已到,就启发学生:“你能通过摆学具,把你的想法和同交流吗?”学生纷纷动手操作,有的说小华和小雪的圆片1个对1个,小雪的圆片没有了,小华还有4个,就是小华比小雪多4个;有的说先摆12个蓝圆形(表示小华的),从12个蓝圆形中拿走5个,就和7个黄圆形(表示小雪)同样多,所以小华比小雪多5个。算式是:12-5=7;还有的说先摆7个黄圆形,再摆5个黄圆形,就和蓝圆形同样多,所以小华比小雪多4个。算式是:8+4=12……,学生尽管表述不“严谨”,但是人人都能说会算,教师都给予积极评价肯定。从学生高高举起的小手中,可以看出,他们学习热情高涨。这是一节成功的数学课!

2 教学思考

同样的教学内容,由于教者对教学的关注点不同,导致了教学行为的差异。案例A中教师关注的是自己的“教”,以教引学,而案例B中,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以学导教。分析上述两个案例有利于广大教师深入理解“让学生学习自己的数学”的教学真谛,有利于构建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

2.1蹲下身子,根据学生的需求设计数学学习

上述两个教例都创设了与学生亲近的“作业评比”情境,在引发了学生兴趣后,不知教师可否想过:“小学生面临这样的问题时,他们最想做的是什么?怎样让操作成为他们的主动行为?”案例A中,教师即刻让学生动手操作圆片一步一步地进行探究,这就忽略了小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与好胜心的心理特点,背离了“小学生总是希望自己是探索者”的心理愿望,使操作活动成了教师指令下的被动实践,这就不难理解学生为什么“参与不积极,课堂气氛沉闷”了。而案例B中,教师珍视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让学生先大胆猜测,相互交流,在实现不同思维的碰撞与交锋后,教师通过“你能通过摆小棒把你的想法和同桌说说吗?”的引导,让学生在跃跃欲试中产生“想说清楚讲明白“的需求,这就使动手操作成了有水之源,有本之木。因此,教师不仅要重视研究教材,更要重视研究学生,通过师生角色换位思考,“蹲下身子”,准确了解学生的认知需求,精心组织教学,构建学生乐于参与的数学课堂。

2.2拓展空间,以学生的眼光思考数学问题

在小学生眼里,数学是万花筒。由于小学生的认知经验、思维方式有所不同,所以要积极践行数学新课标所倡导的“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这就是说,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认知差异出发,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思考数学,让学生用自己方式建构数学。可是案例A中,教师更多的迷信教材,用成人眼中的标准方法去束缚学生,学生只能亦步亦趋,成被动填充的容器,没有学习的主动权,这也是学生参与不积极缘由。而案例B中,教师提供足够的思维时空,放手让学生去实践探索,相互交流,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数学,结果学生创造出了一个一个对应再相比的“对应比较法”、从多的部分删减同样多的“删减比较法”、从少的部分增加不足的“补充比较法”等等,可以看出,学生的思维是多样的、开放的,学生的个性因探索时空的宽畅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因此,教师要摒弃传统的思维定势,用学生的眼光思考数学,还学生创造数学的机会与权利,课堂因学生的积极参与而精彩。

2.3宽容激励,用学生的视野评价学习活动

鉴于小学生认知水平的局限性,决定了他们的数学学习不同于数学家的严谨论证,而更多地通过经验感悟来建构数学的。这就要求我们摒弃答案的标准与统一,而要用学生的视野去评价学习活动,多一些宽容,少一些苛刻,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的思考解答,要求学生机械套用“把大数分成两部分,从大数中减去与小数同样多的部分,就是大数比小数多的部分”的格式准确、流畅地表述,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不但思维过程复杂、冗长,而且抽象晦涩,实为困难。而上述案例A中,教师紧扣着教材提示的标准答案,让学生拘于格式,机械训练,甚至“为学生不流畅的表达感到很不满”,这就忽略了小学数学学科的建构特点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把数学问题复杂化,造成学生学习被动、情绪低落。而案例B中,教师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宽容学生的“再创造”活动,不拘一格,对于学生正确的个性化表达给予充分的肯定,有利于让学生体验到自我创造的愉悦,形成主动学习愿望,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因此,教师要从学生的视野评价数学学习,宽容学生的数学“再创造”活动,尽可能让学生获得积极的学习情感,促进可持续发展。

总之,数学教学是学生的思维活动过程。数学教学中,要把“学”的权利还给学生,把“想”的时间交给学生,把“做”的过程留给学生,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让学生学习自己的数学,才能构建有效数学课堂。

上一篇:高校生物统计学实验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 下一篇:谈语文教学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