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诗词教学中引领学生追求美

时间:2022-06-10 04:24:08

在诗词教学中引领学生追求美

【摘要】审美是一种再创造,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我们要努力驾驭好课堂,营造良好的审美意境,努力追求知识的获得和文化素养的提高相统一的理想教育,努力吸收陶行知先生教育美学思想的精华,从“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迷茫惆怅中走出,以期得到“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惊喜。总之,在语文古诗词的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达到学生人文素养的教育。

【关键词】诗词教学;引领;追求美;审美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古诗词教学一直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古诗词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对增加学生文学基本素养和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趣有着重要的意义。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诗歌鉴赏是教学难度较大的内容。有的教师自己感触很深,侃侃而谈,可是学生缺乏对诗歌的感性认识,无法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因而对诗词鉴赏考试望而生畏。因此,改变诗歌教学的现状,激发学生鉴赏诗歌的兴趣,让课堂成为学生追求美与善的殿堂,已成当务之急。

一、分析意境,追求情感美

所谓诗的意境,就是诗的艺术境界,是诗歌中所描绘的客观图景与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它是“意象合一”的艺术升华,是想象空间的艺术化境界。具有虚实相生、意与境谐、深邃幽远的审美特征,能使读者产生想象和联想,如身入其境,在思想情感上受到感染。既然诗歌的意境就是诗人强烈的思想感情(意)和生动的客观事物(境)相契合的统一体,那么,我们在诗歌教学中,就要引导学生分析诗人创造了什么意境,是如何创造的,进而深入地体味意境,再现意境,感悟、体味诗歌的情感。

诗歌意境的分析,首先要求教师把原诗意境和再造意境,用准确而又有启发性的语言描述给学生,使之受到感染、熏陶,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以唤起学生的形象思维活动,在他们心中呈现出一幅幅情景交融的图画来。没有想象就没有诗歌,从抽象的文字符号到栩栩如生、有声有色的画面的形成,这中间的桥梁便是想象思维;分析诗歌的意境,还要抓住意象,并反复揣摩意象,意象是指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对于意境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诗人对意象的选取与描绘,正是作者主观感情的流露。因此,鉴赏诗歌时,抓住意象并反复揣摩、体味意象,是体会作者思想感情从而顺利进入诗歌意境的关键。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叠用九个名词,描写了富有特征而又互有联系的景物,并以概括而巧妙的艺术构思组成一幅弥漫着阴冷气氛和灰暗色彩的秋郊夕阳图。暮色思归的乌鸦,安逸自适的人家,旅途劳顿的老马,烘托出浪迹天涯的游子思念故乡、彷徨悲苦的情怀。曲中的九个名词正是九个意象,每一个意象都牵连着作者的那份羁旅愁思。这种看似简单的意象组合,却出人意料地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而成为元曲中的绝唱。

二、反复吟诵,体会诗意美

诗歌富有音乐性,是种声音的艺术。坡曾说:“三分诗七分读”,打开诗歌教学的一把金钥匙就是吟诵,有感情的朗读是学生走进诗歌意境的第一步,不懂读诗的人是不可能生成诗歌的审美能力。朱自清在《论朗读》中就说:“现在多数学生不能欣赏古文旧诗词等,又不能写作文言,不会吟也不屑吟恐怕是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在诗歌教学中,我们可以采取范读、个读、齐读、默读、吟唱、朗读等各种各样的读,让学生在诵读中感悟,并且在诵读中让学生读出诗歌的节奏来,进而更加细腻地体会诗歌含义和情感,以增强作品艺术感染力,从中体味音律美,真正做到“以声动情”、“以情动人”。

例如《蒹葭》都是四言句,朗读时采用“二二”拍,整齐的节奏,每章都押韵、运用叠词、叠章,这样的重章反复,前后三章,只更换个别的字词,体现了诗歌咏唱的音乐特点,增强了韵律的悠扬和谐美,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能得到感悟到一唱三叹的美感,同时能感受到一位痴情男子对心上人的爱恋、追求和求之不得的伤感越来越强烈。

三、品词析句,体会语言美

古诗词用词非常精确,一字一句都是经过作者反复推敲的,所以,抓住重点字词分析理解句意是古诗词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传统的古诗词教学采取的大多是“串讲法”,即教师滔滔不绝的讲解,学生听的厌烦,提不起学习的兴趣,以致怕学古诗词。而现代多媒体教学能够克服时空的限制,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直观、具体、生动、形象的视听文字。这样就能帮助学生抓住诗中的诗眼或含有深刻意义的词语,反复推敲,理解、体味语言文字的精妙之处;提高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

在分析《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时,为了让学生领悟到“绿”的妙处,笔者通过录像展示江南春日的美景,那一幅幅花红柳绿、草长莺飞的江南春色的画面将学生带入了特定的语言环境,然后小组合作,在小组中畅所欲言,细细品味了语言美,通过对每个字的比较、推敲,最终领悟到了“绿”的神韵。体会到“绿”字既概括“满、入、过、到、吹”等字的意思,又突出了东风催春势不可挡的盎然生机,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通过此环节的教学,学生不仅理解了诗中的语言文字的表层意思,而且也体会到了语言文字的深层含义和感彩。

审美是一种再创造,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我们要努力驾驭好课堂,营造良好的审美意境,努力追求知识的获得和文化素养的提高相统一的理想教育,努力吸收陶行知先生教育美学思想的精华,从“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迷茫惆怅中走出,以期得到“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惊喜。总之,在语文古诗词的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达到学生人文素养的教育。

上一篇:小学低年级语文高效课堂构建分析 下一篇:小学语文教学情感朗读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