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域音乐特征在其民歌合唱作品中的表现手法及运用

时间:2022-06-10 01:37:39

浅谈地域音乐特征在其民歌合唱作品中的表现手法及运用

摘要:民歌作为一种独有的艺术表现形式,与地域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在融入地方歌曲以及民间习俗的基础上,将音乐表达方式包括艺术运用、歌曲形式、歌词本土化、歌曲旋律等多方面的艺术魅力,都呈现出相应的地域音乐特征,因此,对地域性民歌音乐的分析,能形成一种艺术研究的整体效果,具有很大的现实价值。本文将围绕民歌表现形式与地域音乐特征的融入性进行分析,阐述民间音乐的地域性表现,进而探讨地域音乐特征在其民歌合唱作品中的表现手法运用

关键词:地域音乐特征 民歌合唱作品 表现手法 运用

在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地域性特征音乐与民歌的音乐体裁有着很大的关联,在源自于地域性生活、文化、历史底蕴等多方面的因素中,形成了鲜明地域特征的民歌形式,并在民歌合唱作品中体现出强大的地域特征,这些深厚的文化气质,更好地融入了中国地域性音乐文化元素。

一、地域音乐特征的整体特点与优势

1.历史悠久的丰富体裁

从当前地域性音乐文化的整体情况来看,在中国民歌合唱歌曲的艺术表达中,形成了多种形态的音乐表现形式,早期的劳动号子,曲调小、节奏简单,在突出呐喊、吆喝的演唱形式中,将民族歌曲模式表现出来,并且呈现出不同地区的民歌形式,在湖南、江苏、广东、台湾、福建等地方性民歌合唱中,更加鲜明地展现出一种历史韵味,如《竹枝歌》、《吴歌》、《木兰辞》、《茉莉花》等大量的优秀民歌作品,都在演唱过程中延续着一份特有的历史底蕴,并出现强大的发展势头,《十五的月亮》、《乌苏里船歌》、《小白杨》等脍炙人口的声乐作品,都是地域性特征音乐的代表之作。通过对这些作品的整体展示,更好地丰富了民歌的表现形式。

2.即兴性的演唱模式

在地域性音乐特征与民歌合唱的作品表现中,这些民歌都源自于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是劳动人民生产与劳动的智慧表现,有些地域性音乐文化突出简单的旋律,没有固定的歌词,而是通过演唱者即兴的演唱,形成民歌地域性的子体与变异性发展,更好地融入大众接受的范畴。《茉莉花》、《绣荷包》、《阿诗玛》等民歌变体在很多地方都有呈现,这些艺术表达在广泛传播的基础上,将目光聚焦在民间,取材于民间,在内容上更加具有地域特征,贴近生活,主题鲜明、感情真挚、通俗易懂,传播面积广、速度快、流行性强。如:我国民歌《茉莉花》的旋律就曾经被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在其歌剧《图兰朵》中运用,这就说明地域性音乐的艺术魅力是强大的,并在民歌合唱的演绎方式中形成不同地域的演唱,譬如,《小放牛》、《五更调》、《孟姜女》、《凤阳花鼓》、《王老五》、《游击队歌》等优秀作品都能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形成强大的民歌魅力。

二、地域音乐特征在其民歌合唱作品中的表现手法及运用

1.情感渲染的艺术运用手段

在结合地域性音乐特征文化的基础上,将民歌合唱作品的主题、旋律、情感把握融入到整首作品之中,尤其是注重情感渲染的表达方式,将一些简单的、平铺直叙的民歌合唱作品在情感上注重理性的把握,在地域性发展的基础上,尤其是在整个流传过程中,形成鲜明的情感倾向,可以曲调朴素、平直,也可以曲调火爆、热情,将不同的民歌合唱作品呈现出相应的艺术表达形式,并将地域性音乐融入其中,更好地实现整个民歌的整体优势。譬如,在《孟姜女》的情感表达中,将这种对爱情与现实的渴望,融入到演唱者的地域文化之中,形成一种哀怨而又激昂的艺术魅力,更好的凸显出地域音乐特征的艺术价值。

2.体裁艺术的相互变动

在地域性民歌表达艺术中,将不同的曲调或者腔调融入到合唱之中,体现出不同的主题,尤其是在歌曲的速度上,平稳流畅的艺术表达,综合慢速时候的徐缓抒情,快速时候的活泼与激情,在变速中强调民歌子体的变化,并形成体裁之间的相互融洽、交叉与渗透运用。比如有些小民歌吸收了戏曲的音乐表现形式,因此,可以增强叙事故事、展开情节的表现功能,在民间音乐、乐器的配合下,扩大戏剧性冲突与紧张情绪等功能,更大的拓宽了表现手法和范围,在整个艺术魅力的实现中,将这种题材的变动与民歌合唱中地域性的融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形成整个魅力的再现。

3.社会功能的整体发挥

在民歌地域性音乐文化的表现中,要结合社会模式的实现,将歌曲演唱与社会融合在一起,形成地域性音乐文化的综合表现。在中国的一些著名的民歌表现中,涌现出吴雁泽、李双江、郭颂、阎维文、等一大批歌唱家。在作品上如《赞歌》、《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乌苏里船歌》、《十五的月亮》等,都具有很强的社会功能性。民歌的礼仪功能贯穿于人生的四个阶段,即诞生、成年、婚姻、死亡。如我国的傣族人民在婴儿降生时就要唱《接子歌》。而广西的壮族人民在男人18岁时要到山顶上歌唱《18岁之歌》,代表开始拥有成年人的权利。婚礼是各族人民都很重视的终身大事,有些民族更有专用的歌曲及规定。如:生活在云南的普米族的婚礼,男方去女方家迎亲时要唱《迎亲调》,新娘离家前要唱《上马调》,接到新郎家时主婚人要唱《关门调》、《开门调》等,这些都具有一定的社会功能,也是民歌在地域特征音乐中的一个表现。

三、结语

地域音乐特征具有广泛性、即兴性、地域性、文化性等多种性质,在民歌合唱作品中的表现,要结合地域民歌的综合特点,在流传与演唱之中,形成强大的艺术魅力,融入对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积累,在加工筛选过程中不断提炼与升华,形成地域音乐文化净化人的心灵,培养人的思想境界等多方面的功能,形成更加强大的艺术生命力。

参考文献:

[1]范险恩.研究王志信声乐作品钢琴伴奏的民族性及其演奏诠释[D].武汉:武汉音乐学院,2009年.

[2]吴修林,何英奇.论《故乡的回忆》的艺术特色[J].歌海,2008,(03).

[3]朱文琪.飘自雪域高原的颂歌――李遇秋《扎西德勒》第一、二乐章浅析[J].艺术研究,2008,(02).

[4]李家祥.西部歌曲创作中的问题及对策[J].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02). [5]徐曼珊.20世纪80年代中国歌曲对民族主义的建构――以歌词为中心的考察[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6).

作者简介:

岳炳丽(1963.10-),女,民族:汉族,籍贯:云南省弥勒市人,云南省红河学院音乐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声乐演唱及本土音乐传承。

上一篇:基于中学生英语综合学习运用能力培养的探究 下一篇:逶迤蛇年 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