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数学课堂生活化,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

时间:2022-06-10 04:33:58

实施数学课堂生活化,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课程标准中强调了课程的内容要改变“繁、难、偏、旧”和偏重于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强调了在各学科的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加强过程性、体验性目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从而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改变单一的记忆、接受、模仿的被动学习方式,发展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老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地学习。然而,怎样才能实现这些目标呢?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所以,实施生活化的数学课堂教学是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加强学生实践能力,从而推进素质教育的必要途径。

一、教师教学意识的转变是前提

以往,教学完全被看作是教师“教”学生的活动,教师是主动的,学生是被“教”的。教学就是为了传授知识技能、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没有更全面地看待学生的发展。在新课程中,教学已不再被理解以传授知识为主或简单的知智统一,而是以追求使每一个学生获得发展为内涵,使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是它的重要特征。因此,教师必须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彻底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用新的教学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实现由传授者到促进者的转变,由管理者到引导者的转变,真正认识到数学教学要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做到不唯书,不盲从,灵活处理教材,改变传统教育的弊端,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使有差异的学生个体都能得到最佳发展的理念。

1.在教学中要树立服务意识。

因为服务是一种资源,优质服务是创设舒心环境,获得最佳效益的有效手段。在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者应服务学生,旨在点拨、引导、创设情境,必须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精湛的教学技艺,科学的教学方法,“润物细无声”地引导学生探究、获取知识,学会思维。例如,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我让学生利用转换的思想方法,把平行四边形剪拼为一个面积相等的长方形,再通过观察、思考,使学生发现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从而得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为“底和高的乘积”。在此过程中,我指导学生操作,引导学生观察,有意识地板书就是对活动主体的服务。

2.在教学中必须树立生活意识。

从生活实践中培养创新能力这一点上,美国“木匠教学法”很成功。“木匠教学法”的核心就是注重知识来源于生活,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知识,让学生自我发现问题和自我解决问题,充分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现在小学数学教材知识系统性太强,与学生密切联系生活太少,而教师的教学观念虽已有很大的转变,但为了达到教学目标而搞题海战术,反复机械训练的情况仍然存在,阻碍了学生思维发展。所以教师的教学意识要彻底转变,不但要树立服务意识,而且要树立生活意识。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直接经验,把教学归朴于实践,归朴于生活。

二、善于捕捉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是基础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现实世界中寻找数学题材,让教学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摸到数学。例如在教学统计时,我让学生收集家里一年中每月水电费用数据,然后绘制成统计图,让父母能从中清楚地知道哪方面的费用较多,今后需要怎样节省开支。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但能使学生加深对新学知识的理解和巩固,还能渗透对学生进行勤俭节约的品德教育。再例如,在学生学习了物体的表面积后,我让学生进行礼盒包装比赛,比一比谁包装得美观大方而又省材料。就选择的活动内容来说,因为是学生生活中熟悉而感兴趣的问题,所以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很快地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就活动的意义来说,不但加深了学生对表面积的进一步理解,更能体会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价值,并通过实践活动使其感悟到:只有学好知识,掌握好技能,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

三、善于创设数学课堂中的教学情境是关键

创设教学情景是模拟生活,使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身,加强感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激发思维。因此,教师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提高探索知识的积极性。教师具体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生动、形象地引入新课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因此,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应通过设置各种问题情境,创设各种具有启发性的外界刺激,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激起学生要“弄懂”、“学会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欲望。例如在教学“循环小数”时,我让学生讲永远讲不完的故事,“从前,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在说从前山上有座庙……”通过实例初步感知“不断重复”,再举出自然现象“水汽云水”的循环引出“循环”的概念。利用这样生动而形象的事例导入新课,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的内驱力,而且可使所要学习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和形象化。又如在教学“百分数的认识”时,让学生收集各种酒的标签,然后来讨论哪种酒“厉害”,是怎样知道这酒“厉害”的。从观察讨论酒精度而引入“百分数”,使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生活中,能看到和摸到,更能使学生围绕酒的“厉害”或“不厉害”,从而使学生自觉地去发现和解决问题。在想象力和创造力得以发展的同时,其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2.在实践操作中探索新知

荷兰著名的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主张:“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因此,在新知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创设动手操作的情境,把课本中的现成结论转变为学生的探索对象,促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教师应让学生在实践活动和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丰富数学知识、数学问题的现实背景。获取解决问题的策略,奠定创新思维的基础。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时,当学生掌握了用重叠法和数方格的方法来比较两个长方形的大小时,我让学生比较学校东西两个操场的大小,产生知识冲突,促使学生要进一步去思考,再次激起探索的欲望。此时,我再进一步引导,让学生猜测长方形的面积可能与什么有关,应该怎样来验证呢?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在已知长和宽的长方形中摆小方块,在利用小方块拼成的长方形中来发现它的长与宽等,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这样,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是学生在操作、观察、思考中概括而来,能尝试到成功的快乐,不但能掌握知识,更能培养信心和兴趣。

3.在实际生活的运用中巩固知识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数学是对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关系的一种抽象。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尽可能让抽象的数学概念在生活中找到原型;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促使学生能利用学到的数学知识去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有关的数学现象,并能初步解决一些有关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知识实践化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为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创设运用数学知识的条件给学生以实际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实际生活的运用中来加深对新学知识的巩固。例如,在教学“元、角、分”的认识时,教师可开展模拟购物活动;在教学“统计表”时,可让学生测量并统计全班同学的身高情况,等等。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实施生活化的课堂教学,必须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生活资源,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善于捕捉、获取、积累生活中的数学。要加强知识与实际的联系,充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在课堂上能亲自实践,大胆探索。通过各种活动来获取知识,在掌握学习方法的同时,使思维得到很好的训练。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以人为先,让学生能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通过合作交流学好知识,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师应切实认识到课堂的主人是学生,要把数学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灵活驾驭教材,做到以课本为主源,而又不受课本知识的禁锢,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鼓励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从而实现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我爱学”。笃实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能真正做到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善于合作。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个性得以充分发展的、具有丰富多彩人格的新世纪接班人。

上一篇:关注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教师在小学数学授课中实施创新教育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