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思考

时间:2022-06-10 02:38:11

高职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思考

摘 要: 本文采用了大学生人格问卷(UPI),对我院2010级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从总体状况、关键项和附加题等方面,分析了高职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提出了加强高职新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的对策,旨在为有效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提供依据。

关键词: 高职新生 心理健康状况 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

全面了解和掌握高职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对高职新生的心理问题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特别是对有心理危机的学生进行早期心理危机干预,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2010级新生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分析这一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为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和学校管理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

一、调查对象和方法

1.调查对象。

接受本次调查的对象为我院全体2010级的新生,共970人。本次调查共发出调查问卷970份,回收有效问卷944份,回收有效率97.3%。

2.调查方法。

调查采用《大学生人格问卷》(简称UPI)。UPI是为早期发现、治疗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而编制的心理健康调查表,主要以大学新生为对象,入学时作为心理健康调查而使用,是我国高校应用最早也最为广泛的心理普查量表之一。通过UPI主要了解大学生中神经症、心身疾病症、精神分裂症及其他各种学生的烦恼、迷惘、不满、冲突等状况。

UPI量表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学生的基本情况,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等,第二部分是UPI问卷本身,共有60道题,其中4道测谎题,不计入总分。其他56道题是反映学生的苦恼、焦虑、矛盾等症状的项目,做肯定选择的每题计1分,满分为56分。得分越高,说明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越差。第三部分是附加题,主要了解被试对自身身心健康状况的总评价。

3.施测过程。

在学生入学一个月后,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团体施测,由心理老师统一指导,学生在指定的时间范围内独立作答后当场收回问卷。再进行筛选、分类、约请面谈和分析评价。

二、调查结果分析

1.UPI筛查标准。

根据调查中反映出心理问题的严重程度,可将参测者分为一、二、三类:

一类筛选的标准: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为可能有较明显的心理问题的学生,需尽快约请前来咨询,进行面谈和复查。(1)UPI总分在25分以上者(包括25分);(2)第25题作肯定选择者;(3)辅助题中至少有两题做肯定选择者;(4)明确提出咨询要求者。

二类筛选的标准: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为可能有某种心理问题,但不严重,应引起关注。(1)总分在20―24分之间者;(2)第8、16、26题中有1题作肯定选择者;(3)辅助题中有1题作肯定答复者。

三类筛选的标准:除了第一、第二类之外,其他的学生都属于第三类,即暂无心理问题、心理健康状况良好者。

2.调查结果分析。

(1)新生心理健康总体状况(见表1)

由表1可见,本院中需要及时进行咨询的一类学生有78人,占有效问卷总数的8.3%;需要关注的二类学生有268人,占有效问卷总数的28.4%;心理健康的三类学生有598人,占有效问卷总数的63.3%。从调查结果来看,本院新生心理健康总体状况良好,多数学生对大学生活基本适应,但新生中一类和二类学生相加仍有36.7%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这说明,本院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经过对一类、二类学生约请面谈,发现学生心理困扰的发生有明显的偏向性,主要集中在人际关系不适、自信心缺乏、学习动力不足、情绪困扰、环境适应不良等方面,个别学生还有比较明显的神经症表现,这提示我们:日后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工作要有所侧重,要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工作。

(2)新生关键项选择情况(见表2)

UPI调查的关键项是指第8题、第16题、第25题和第26题,它们是神经症、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等心理问题的重要线索,凡选择关键项的学生,心理老师和辅导员都应该及时了解他们的精神状况,防止出现意外事件。由表2可知,在本院学生中,认为自己的过去和家庭是不幸的人有38人,占有效问卷总数的4.0%;常常失眠的有46人,占4.9%;有自杀倾向的26人,占2.8%;对任何事情都不感兴趣的有43人,占4.6%。这些人的比例虽然不高,却是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对象,需要引起高度重视,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避免高危事件的发生。

(3)新生附加题得分统计结果(见表3)

由表3可知,本院高职新生感到自身觉得心理卫生方面有问题的比率是13.6%,可见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确实不容乐观,对健康或心理方面明确提出要求的人数比率是7.1%,但至今接受过心理咨询的学生只占被测人数的0.7%。这一方面说明本院新生对心理咨询的需求比较大,但学生想接受心理辅导的意愿与真正走进心理咨询室进行咨询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另一方面也说明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和教育的力度还是不够大,心理咨询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

三、对策与思考

1.做好入学教育工作,使新生顺利度过心理不适应期。

高职院校新生多数都是外地生源,部分新生由于对环境和同学的陌生而产生焦虑感和孤独感,极易出现失落、自卑、茫然等消极情绪,如不及时排解,就容易造成心理问题。因此,在入学教育工作中,及时对高职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高职院校要通过教育,增强学生对专业的了解、对未来的信心,帮助他们尽快完成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转变,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大学的生活、学习和人际交往等环境所发生的变化,引导他们在实践中积极锻炼独立自主的能力,并提供有效的心理调适方法,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同时,还要让学生充分了解心理咨询对心理健康的作用,并有效利用这一手段,使其健康成长。

2.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新生自我调适的能力。

要进一步提高面向全体学生对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目的是让学生系统学习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培养自我认识、自我保健、自我教育的能力,从而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发挥能动性、自主性、创造性。因此,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的文件精神,我们应在全校学生中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强化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系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高职院校要通过给新生开办讲座,充分利用墙报、广播、报纸、宣传册等多种形式的媒体和手段,广泛开展知识宣传;积极开展“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月系列活动,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团体训练、知识竞赛、体育、娱乐等活动。通过心理知识学习和日常各项活动相结合,强化新生心理健康意识,达到心理自我调适和自助成长的目的。

3.强化心理咨询功能,提高心理咨询中心的工作质量。

心理咨询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形式,是帮助大学生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的重要途径。大学生心理咨询的类型包括发展性心理咨询、适应性心理咨询和障碍性心理咨询。咨询形式又以面谈咨询、团体咨询为常见。就新生而言,通过普查,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然后分类指导,提供不同层次的咨询。对发现明显患有心理疾病的新生要积极实施心理治疗,及时修补他们的心灵创伤。心理咨询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窗口,从某种意义上讲,心理咨询的质量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的体现,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水平是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的重要环节。我院要进一步加强和重视心理咨询和辅导工作,通过个别咨询、团体辅导、心理与行为训练、网络咨询、热线电话咨询等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提供经常、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导与服务,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4.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队伍。

心理健康教育对教师的专业素质有一定的要求,如要具备必要的心理学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基本技能和方法,能熟练地运用心理测量工具等。而当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训练有素、专业过硬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因此,要满足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需要,就必须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的培养。一方面,要通过鼓励在职教师参加全国心理咨询师资格考试,选派教师参加省、市心理健康咨询培训,提升现有相关教师的心理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另一方面,要注重发挥辅导员、学生干部和心理健康联络员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对他们进行心理学理论和专业培训,增强他们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和转介的能力,做好日常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工作,将心理健康教育和服务贯穿于学生学习、生活的全过程。

5.不断完善我院心理健康教育的保障机制。

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要切实有效的保障机制。目前我院心理咨询中心的管理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虽然已开展了一些常规性的工作,但仍存在心理健康教育经费不充足、办公设施相对简陋等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为此,学院要设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项经费,确保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培训、宣传教育、辅导咨询、心理健康测查等日常工作的经费支出。要保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备的工作条件,逐步建立和完善个别咨询室、团体辅导室等,并配备必要的办公设施、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物质保障。

参考文献:

[1]姜伏莲.地方高校新生UPI调查结果的比较与分析[J].心理科学,2004.27,(2).

[2]谢春艳等.少数民族地区师专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J].河池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

[3]刘惠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程[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4]丁黎等.地方高校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

[5]樊富珉等.大学生人格问卷UPI.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93年年会论文.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公式、注解等请以PDF格式阅读”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上一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探讨 下一篇: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