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自然流产患者妊娠组织的细胞凋亡与中医辨证分型关系的探讨

时间:2022-06-09 11:20:07

早期自然流产患者妊娠组织的细胞凋亡与中医辨证分型关系的探讨

摘 要 目的:从细胞凋亡角度探讨早期自然流产的发生机制及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方法:对10例正常妊娠人工流产病例和20例早期自然流产病例的绒毛与蜕膜组织进行研究,应用原位杂交法检测早期自然流产患者妊娠组织中baxmRNA和bcl-2mRNA的表达。结果:早期自然流产组的绒毛与蜕膜细胞凋亡指数(AI)较正常早孕时明显增高(P

关键词 流产 细胞凋亡 绒毛 蜕膜 辨证分型 脾肾气虚 阴虚血热

资料与方法

试剂和仪器:bcl-2TSPZYMED原位杂交SABC染色系统、bax TSPZYMED原位杂交SABC染色系统、染色剂、湿盒、恒温水浴箱、恒温箱、OLYMPUS显微镜。

研究对象:10例正常妊娠人工流产患者(正常对照组)和20例早期自然流产患者(实验组)为2002年8月~2003年1月在长春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和吉林省人民医院门诊就诊的病例,均为停经12周以内行清宫术所得的妊娠组织。两组病例患者均处于生育年龄段。

标本采集和处理:将清宫术或吸宫术所得的妊娠组织分离绒毛和蜕膜组织各0.5g(约1.0cm×1.0cm),立即用生理盐水冲洗3次,洗净后置10%福尔马林液中固定,常规石蜡包埋制成切片备用。

实验方法:石蜡切片祛除内源性过氧化物酶;石蜡切片脱蜡至水;切片洗涤;滴加预杂交液;切片洗涤;滴加高敏TSPZYMEDSABC酶复合物,覆盖组织,37℃湿盒孵育40分钟;切片的洗涤:0.01MPBS,pH7.2,3次,室温;滴加DAB剂,覆盖组织,室温避光显色3~5分钟或更长时间,至显色水洗涤终止反应,复染脱水(80%乙醇90%乙醇100%乙醇二甲苯脱水);中性树胶封片。

结果判定:以细胞核中出现棕黄色/蓝紫色颗粒,为阳性细胞,背景无颜色。每例随机选取10个视野,分别计数bax和bcl-2的阳性率,并计算出bax/bcl-2的比值,表示促进和抑制细胞凋亡的平衡。

统计学处理:所得数据经SPSS统计软件处理,采用t检验(X±S)。

结 果

绒毛组织中baxmRNA、bcl-2mRNA表达阳性率分析:绒毛组织中baxmRNA、bcl-2mRNA表达阳性率正常妊娠的孕妇为15.36%±1.55%、15.71%±0.87%;阴虚血热型早期自然流产的孕妇为26.84%±1.43%、15.89%±1.16%;脾肾气虚型早期自然流产的孕妇为40.35%±1.34%、15.95%±2.28%,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蜕膜组织中baxmRNA、bcl-2mRNA表达阳性率分析:蜕膜组织中baxmRNA、bcl-2mRNA表达阳性率在正常妊娠的孕妇为9.82%±1.27%、12.57%±0.92%;阴虚血热型早期自然流产的孕妇为36.53%±2.36%、13.05%±1.87%;脾肾气虚型早期自然流产的孕妇为57.18%±1.83%、13.46%±2.17%。在正常妊娠人工流产组,阴虚血热型早期自然流产组,脾肾气虚型早期自然流产组中,baxmRNA表达呈递增趋势,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妊娠组织(包括绒毛和蜕膜)中总baxmRNA、bcl-2mRNA表达阳性率分析:在妊娠组织(包括绒毛和蜕膜)中总baxmRNA、bcl-2mRNA表达阳性率在正常妊娠的孕妇为12.59%±3.16%、14.14%±1.83%;阴虚血热型早期自然流产的孕妇为31.69%±5.32%、14.5%±1.60%;脾肾气虚型早期自然流产的孕妇为48.77%±8.77%、14.95%±2.52%。在正常妊娠人工流产组,阴虚血热型早期自然流产组,脾肾气虚型早期自然流产组,baxmRNA表达呈递增趋势,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各组绒毛和蜕膜细胞中总bax/bcl-2比值分析:总bax/bcl-2在妊娠组织(包括绒毛和蜕膜)中正常妊娠的孕妇为0.88±0.14;阴虚血热型早期自然流产的孕妇为2.19±0.22;脾肾气虚型早期自然流产的孕妇为3.38±0.22。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

实验结果也证明,阴虚血热型细胞凋亡指数(AI)明显高于对照组,是导致早期自然流产发生的主要病因。因此治疗时应以养阴清热、固肾安胎为大法。

参考文献

1 杨桦,牛秀敏.细胞凋亡的基因表达和调节与妊娠相关性研究.国外医学妇产科学分册,2002,29(1):16-18.

2 朱劲松,高英敏.细胞凋亡与妊娠之间的关系研究进展.实用妇产科杂志,2003,19(1):15-16.

3 陈立怀.分经养胎是优生学的基础.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8,8(4):45.

上一篇:医疗风险防范之管见 下一篇:siRNA阻断NF-κB信号通路对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