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内容研究的新进展

时间:2022-06-09 08:18:51

语文教学内容研究的新进展

语文教学内容研究是一个大话题,主要涉及语文课程内容、语文教材内容、语文教学内容三个层面。它是近十年来语文教育研究的热门话题,王荣生、王尚文、李山林、胡根林、李冲锋等诸位学者从不同视角对这一话题做出过有益的探讨。回顾2011年的语文教育研究,人们在语文教学内容确定方面的探索有一些新的思考。限于篇幅,这里选择两篇论文加以评析,以展示这方面问题研究的新进展。

一、从语体文体角度确定教学内容

【评析文章】邓陶钧《语文课程的语体选择与文体选择》,《莆田学院学报》,2011年第3期。

【原文提要】语体选择和文体选择是语文课程内容选择的首要问题。在语文课程设计中虽然形成了以现代书面语为主,以文言文为辅的语体选择格局,但现代语文的教学价值还有待不断开发。语文课程在文体选择上仍以文学文体为主组织课程,课程改革背景下应打破这一格局。借助新闻文体和学术文体的文类优势,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

相较于教学层面内容的确定,人们对语文课程层面内容的确定关注的要少一些。然而,语文课程内容是语文教材内容和教学内容的前提,没有确定的语文课程内容就很难去谈论确定的语文教材内容和教学内容。因此,由对教材内容、教学内容的关注上升到对课程内容的关注是非常必要的。

课程的基本问题是课程内容的选择问题。如何选择课程内容、从什么角度来思考、探讨语文课程内容的选择是很关键的。本文首先从语体选择入手,思考什么语体最需要教,什么语体教学最有效的问题。语体的基本分类是口头语体和书面语体,语文课程内容的选择首先是选择口头语体还是书面语体的问题。从理论上讲,二者应该兼顾,但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可以看到现代语文课程在语体选择上明显倾向于书面语体。在选择书面语体时,还有一个选择现代书面语,还是古代书面语的问题,即选择白话文还是文言文的问题。作者认为,从社会的实际需要和语文教学的时展来看,语文课程的语体选择首选应该是现代书面语。语文课程语体选择的格局是以现代书面语为主,以文言文为辅。

语体既定,接下来的一个问题是选择什么样的现代文来组织语文课程教学的问题。以现代书面语为主体来组织语文教学,实际上是选择什么文章用于教学的问题,即文章选择和文章教学的问题。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文章呢?作者不主张从单篇文章的选择上来考虑,提出要从“类”的层面进行关照,即从文体选择的角度解决这一问题。

作者站在课程论层面来观照文体问题,认为辨明文体,是语文课程与教学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作者对语文课程知识进行了粗略的探讨,认为语文课程所具有的知识,更多的是缄默知识和程序性知识,而不是外显知识和陈述性知识;语文课程中的知识不是系统知识,不是专题知识,而是散见于文章这个集合体之中的各种动态知识。在这样的条件下,“什么知识最有价值”的问题,变成了“什么文章最有价值”的问题。从文章存在的方式——单篇文章与某一文体类型来看,不同类型文体的教学价值更值得重视和研究,“什么文体最有教学价值”的问题就提出来了。

作者认为,书面语作为精加工语言表现力更强,其信息含量、精细化程度和规范化程度也更高,比口语更具有教学价值。由此做出相应推断,书面化程度和规范化程度越高的文体越具有教学价值。哪些文体书面化程度和规范化程度更高呢?答案是新闻文体和学术文体。

新闻文体不仅语言的书面化程度和规范化程度较高,而且文章内容的时代感和社会性很强,和青少年的生活经验极为接近,是一种可读性极强的文体。但新闻文体的时效性和语文教材编制与使用的较长周期之间存在冲突,需要寻求解决的策略。

学术文体的书面化和规范化程度比新闻文体更高,其教学价值也是十分突出的。语文课程选择学术文体时面临的主要问题是选择哪一类型的学术作品。一方面是选择专业型还是普及型的学术作品,作者的回答是选择普及型的学术作品,在高年级适当加入学术论文以加大学习内容的深度。另一方面是选择哪一种知识类型的学术作品问题,即如何在人文、社会和自然科学的学术作品中进行选择。就语文课程的性质和特点来讲,更适合多选人文社会类学术作品,但就国际社会的经济与科技发展进程以及国际教育潮流来讲,则语文课程急需加强科技文章的引入。作者认为,语文课程选择学术文体的主要目的并不是从选文内容角度来考虑的,而是为了寻求一个更为纯正规范,富含更高思维思想含量的文章类型,并借助这种文类优势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这种认识应该说是非常有道理的。语文课程内容的“浅显”、思维含量不高是长期以来困扰语文教学的问题,通过学术文体的引入,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语文学习的难度、提高学生的思维含量,解决语文教学内容浅显、思维含量不高的问题。

关于文学文体,作者认为它更多体现出个体性的美学特征,是溢出纯正规范的常规语言之外的另类文体。以文学文本来组织文学鉴赏教学理所当然,但以此来组织读写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则一直存在争议,由此,造成一般语文教学与文学教学相互纠结以致两败俱伤。

基于以上认识,作者表明了自己的学术立场:在文体问题上遵循语文教学的内在规律,打破语文课程以文学文体为主的格局,在适当保留文学文体以便组织文学鉴赏教学之外,大量引入新闻文体和学术文体来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

好的研究必须要有好的研究视角。虽然语体、文体等内容并无新意,但本文把它们作为语文课程内容确定的视角,在我看来很有价值,能够在一定程度为语文课程内容的确定提供新的路径。此其一。其二,没有深厚的历史积淀与历史视野,要解决积重已久的问题是十分困难的。在这篇论文中作者把语文课程内容问题放到百年来学科史中加以考察,这样不仅增强了历史的纵深感,而且能廓清问题症结。其三,问题的解决还必须具有较强的理论思维。本文站在课程论的高度来探讨语文课程内容问题是责无旁贷的,它所体现出来的思维分析框架却是值得关注和肯定的。作者提出课程内容的选择首先要面对是语体选择和文体选择的问题的观点,然后从语体入手,谈口头语体与书面语体的选择,再到书面语体中现代书面语与古代书面语的选择,进而到现代书面语中的文体选择,再到新闻文体、学术文体、文学文体的探讨。整个的思路非常清晰连贯,一步步推导下来,使我们对语文课程中的语体选择、文体选择有了清晰的认识。

解决悬而未决问题的一个途径是改变对它的提问方式、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一篇好的研究论文一定要有好的问题。在这篇论文中作者试图回答的总问题是语文课程应该教什么,围绕这一问题的解决,作者提出了两个有力的问题:“什么语体最需要教,什么语体教学最有效”、“什么文体最需要教,什么文体教学最有效”。全文围绕这样两个问题及其回答展开。所提的这两个问题关键而有力,是语文课程建设层面需要考虑和解决的问题,所给予的答案很有道理,很有说服力,所以这篇文章就具有了一份沉甸甸的力量。

二、从多种维度来确定语文教学内容

【评析文章】潘天正《审视语文教学内容》,《牡丹江学院学报(哲社版)》,2011年第5期。

【原文提要】语文教学需要有效的方法,更需要准确的内容,从语文的内容和方法之间的内在关系看,方法的问题又是内容的问题。因此,语文教学的首要问题是选择便宜的语文教学内容,也就是语文教学内容的确定问题。如何在丰富的语文内容之中准确选择教学内容,需要从审视教材价值、透视课程性质、依照资源特征、遵循目标要求等方面来进行,其关注点相对分离,其指向内容却又相对确定。

近年来在众多学者的倡导下,语文教学发生了由关注教学方法向关注教学内容的转向,人们逐渐接受了从教学内容的角度观课评课,明确了先确定教什么,再决定怎么教的语文教学思路。然而,如何确定语文教学内容的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人们仍然在不断探索着。近年来,人们做了许多努力,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观点。潘天正的这篇文章是建立在前人关于语文教学内容确定研究基础之上的,是对前人研究的综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审视语文教材价值,确定教学内容。根据李海林教授剖析语文教材时提出的“双重价值”即“原生价值”与“教学价值”,作者提出要通过实现原生价值与教学价值的合一来确定语文教学内容。教学的“原生价值”尚实、从文本,规定了教学内容的确定性,而教学的“教学价值”尚虚、从思考,影响着教学内容的不确定性。语文教学内容应该建立于“原生价值”之上,否则,语文的学科特征就会丢失。

透视语文课程性质,确定教学内容。根据语文课程的本质特征和李山林教授提出的语文教学内容合宜、正确与否两方面的标准,作者把语文教学特性概括为三个方面:语文特征、学情特性、文本特性,并主张从这三个方面来确定教学内容。

依照课程资源特征,确定教学内容。根据曹明海教授提出的从课程资源特征层面来审视语文教学内容,根据文本的语体层、语象层、语义层“多层次结构”来确定教学内容,作者提出三个层次应该有各自清晰的、确定的教学内容,否则会出现“应该教的没教”。

遵循语文目标要求,确定教学内容。语文教学内容的确立,直接受制于某一阶段、某一单元、特定位置下的教学目标。根据胡根林的观点,可从目标与内容的统一性、学科不同取向、教材结构化三个维度来确立教学内容。

从语文教学哲学层面反思教学内容。语文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确立,不只是一个选择问题,还是一个语文教学哲学问题。语文教学内容的确立除了与教学者的观念相关,还存在语文教学内容的相对确定性和语文教学内容的被约束性的特点。语文教学内容的“合宜”,应该以语文学科性质为底色、以语文课程资源为范围、以语文教材为基本、以语文教学目标为方向,只有以这四个方面的准则来审视语文教学内容,才能选择好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内容,以求得行之有效的方法。

作者通过本文想表达的观点是:在丰富的语文内容之中准确选择教学内容,需要从审视教材价值、透视课程性质、依照资源特征、遵循目标要求等方面来进行,其关注点相对分离,其指向内容却又相对确定。

在研究中往往容易从某一种视角或维度切入来分析和看待问题,这种研究往往能够比较深入地揭示问题的某一方面的特征,却不容易比较全面的看到问题的全貌。因此,在具体研究到一定程度需要采取综合研究。这篇论文正是在前人具体研究基础上做了一种整合的努力,且不管这种努力做得怎样,这样一种方向的思考,对语文教学内容的确定是有益的。当把各家关于语文教学内容确定的研究整合起来看时,我们既看到了语文教学内容确定问题的多面性,也看到了它的复杂性,同时还看到了单视角、单维度、单方面的努力不能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多维地、立体地思考解决问题的途径。这篇论文所提出的“关注点相对分离,其指向内容却又相对确定”,对我们是有启发的。

把语文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确立看作是一个语文教学哲学问题,应该说是这篇文章的一个创见,也是它给予我们的又一个启发点。虽然在这篇文章里,作者并没有就此展开,但它启发我们,语文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确立不是一个纯粹的技术问题或实践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还必须要有一些哲学思考,需要站在教学哲学的高度来审视它,在辩证思考中来寻求这一问题解决的路径。在这方面,我们做得还不够,还需要继续做些努力。

[作者通联:孙万芳,山东沂源县西里中学;李冲锋,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上一篇:浅谈新课改下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下一篇:对初中数学新课程改革的一些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