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共建”无线城市运行模式及其政策策略分析

时间:2022-06-09 08:17:34

“全民共建”无线城市运行模式及其政策策略分析

【摘 要】针对我国无线城市的建设,文章提出了政府主导+运营商主导的“全民共建”无线城市运行模式,并分析了该模式的经营许可、频率申请、网络完全、业务开放以及与其它无线通信系统的关系等政策策略,指出“全民共建”是适合我国国情的、能迅速突破发展临界状态的无线城市运行模式。

【关键词】无线城市 全民共建 运营模式 政策

1 引言

互联网的特征是“全民共建、全民共享”,即林肯所谓“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互联网IP技术的特点是“无中心”,所以不具备传统电信网的分级汇接网络结构,所有的传输、交换(路由器)、终端设备,甚至信息资源都是由参与互联网的各方(电信运营商、服务提供商、各种类型的用户)共同提供的,不存在一个类似于电信运营商的单一的“互联网运营商”。尤其是随着P2P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网络资源不但由全体用户共享,而且信息资源也开始高度共享。互联网的这种特征使全社会既是互联网的使用者也是建设者,由此造就了互联网的强大生命力,并在社会各个领域内迅速普及。

2 “全民共建”的无线城市运营模式

无线城市是互联网的无线延伸,其合理结构也必然具备互联网“全民共建、全民共享”的特征,否则难以实现无线城市的迅速普及与应用。

按照这一原则,并结合我国国情,为实现无线城市高速、健康、持续发展,建议在我国采用“全民共建”模式,即由地方政府或运营商牵头,当地的所有无线宽带用户共享其无线宽带资源,并以此方式建设无线城市。因此,这一模式可以分为“政府主导”和“运营商主导”。

2.1 政府主导,全民共建

以北京为例,无线城市各方面的参与者作用如下:

(1)政府主管部门

北京市政府各部门要满足公安、交管、城管、公交、办公等公共职能,需在全市的交通要道、公共场所、办公地点设置约2000~3000个Wi-Fi无线热点,包括公共场所的安全监控、警察等执法人员的信息查询及指挥、交通管理的监控摄像、公交调度信息、相关信息的交流显示,以及政府办公的其它各种应用。在正常条件下相关应用可能仅使用了Wi-Fi热点带宽的很小一部分。所以,在保障政府部门使用的前提下,完全可以把多余的带宽提供给社会公众使用,并由此成立“无线北京公社”,建立全市范围的无线宽带覆盖共享机制。

(2)各类机构、院校、大中型企事业单位

北京市拥有上千个政府机构、院校、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其所在地的多数已经部分或全部实现了Wi-Fi热点的无线宽带覆盖。在市政府成立“无线北京公社”的同时,规定各单位/部门只要向“无线北京公社”开放自己的热点,就可以成为“社员”,不但可共享政府部门的上述热点,而且可在全体社员范围内实现共享。对于这些单位/部门来说,即便出于仅自身使用的目的,其所在地的无线宽带覆盖也需要投资建设。而且,一旦离开所在地,就无法使用互联网。现在,在保障自身使用的前提下加入“无线北京公社”,允许偶然到其所在地的外来人员(“社员”)使用其富余容量,既不会增加自身的投资成本,也不会造成自身使用不便。但是另一方面,如到全市所在地之外的其它地点时,却仍能无障碍地免费使用互联网的各种服务(包括本单位的内部服务)。所以,这些单位“入社”的积极性应该很高,在短期内可以使“无线北京公社”的热点数量达到8000~10000个。

(3)中小学、服务业、个人有线宽带互联网用户

北京还有大量中小学、数十万各类服务业(餐饮、旅游、宾馆等)、近百万有线宽带互联网用户。根据“无线北京公社”的共享机制,在不增加任何成本、不影响自身使用的前提下,他们只要开放自己的热点,允许偶然到所在地附近的其他社员共享自己的无线宽带,就可以“入社”,在全市范围内免费使用其他社员的无线宽带。据北京市有关部门测试,在三年前北京的中心市区(三环以内)就有近十万个Wi-Fi热点。在执行这种共享机制后,所有宽带用户的效用大幅度提升,而成本却没有任何增加。尤其是各种服务业,完全有可能把免费的无线宽带作为自己市场竞争的必要条件之一。这样,预计在二至三年的时间内,“无线北京公社”的Wi-Fi热点总数可以达到10~25万个,在全市基本实现室内外的全面覆盖。

(4)外来人员、本地“非社员”

对于外地(外国)来京人员和本地的“非社员”,一方面为了体现普遍服务精神,应允许他们使用无线城市的服务;另一方面为避免一部分人未对无线城市做出贡献就享受其服务,所以必须制定适当的政策。为此,在允许这些人员使用无线城市服务的同时却有所限制;包括对带宽、每次使用时长、时间段、带宽紧张时的使用优先权等方面加以限制。或者,对他们插播广告。目的在于鼓励人们积极建立自己的无线宽带热点,并积极入社、以此参与“无线北京公社”的建设,避免“免费搭车”。当无线城市的覆盖及容量已经达到相当规模、基本上可以满足社会需求时,可逐步放宽限制,强化社会福利性质。

(5)电信、有线电视运营商:

电信和有线电视运营商具有遍布市区各个角落的固定电信网络,而移动通信运营商拥有无缝隙全面覆盖的移动通信网络。因此,在“政府主导、全民共建”模式中,这些运营商可以完成以下职能:

为政府各部门和所有加入“无线北京公社”的企事业单位、团体、个人提供Wi-Fi热点到互联网骨干网的“落地接入”。这就是目前的宽带互联网业务,已经成为电信运营商的主要业务增长点之一。

通过自己掌握的用户资料,协助“无线北京公社”进行“社员”上网的资格认证。

根据需要,为政府部门和所有宽带用户提供线路和设备维护。

在无线城市没有覆盖的地点,提供无线移动通信服务和相应的无线互联网业务,与无线城市的免费无线宽带形成互补。

在完成以上职能的过程中,各运营商处于互相竞争关系,并由此促进相应服务的成本与价格不断降低。与此同时,运营商也将逐步完成自身在互联网时代的转型。

在这种模式中,在地方政府的引导下,各方出于自身使用目的而建立所在地的无线宽带覆盖,并将富余的网络资源共享,自身成本费用没有任何增加,却达到了建设无线城市的目的。因此,该模式最经济、最灵活、最有效率地实现了无线城市的建设目标和社会目标。

2.2 运营商主导,全民共建

电信运营商拥有遍布市区各个角落的固定电信网络,利用这一资源具有建设无线城市的巨大优势。其关键是电信运营商必须转变经营模式,把自己的赢利与社会利益统一起来,真正做好社会信息化的基础设施。该模式的参与者分别为:政府主管部门、电信与有线电视运营商、机关、企事业单位、各种有线宽带用户、没有建立或开放Wi-Fi热点的用户或市民。

详细叙述见参考文献《“运营商主导、全民共建”无线城市运营模式探索》,此处不再赘述。

3 “全面共建”无线城市政策策略分析

对于“全民共建”无线城市面临的政策条件,简要分析如下。

3.1 经营许可

在以上“全民共建”模式中,无论“政府主导”还是“运营商主导”,都不需要另外申请经营许可。在“政府主导”的模式中,包括地方政府在内的各方都出于自身使用的目的而建立无线宽带覆盖,不过是允许其他人员共享富余的网络资源而已。免费使用,不存在经营行为,所以没有申请经营许可的必要。

3.2 频率申请

从技术角度分析,无线城市目前采用的主体技术必然是Wi-Fi 802.11g标准的设备。考虑到我国潜在用户比较集中的北京、上海等城市的实际情况,地下的有线光缆资源比较充足,所以Wi-Fi MESH只是在没有地下网络资源的少数情况下采用,而WiMAX的使用更将限于个别情况。Wi-Fi所使用的2.4GHz频段属于开放频率,所以不需要向国家频率管制分配部门申请,即可使用。

3.3 网络安全

无线城市是互联网中传输信息的一个环节。世界上大量的理论与实践都已经证明,在一个开放的电信网上对任何传输部分加强其网络安全,都是没有效果的。不但无线传输如此,有线传输也如此。到目前为止,绝大多数损害网络安全的“黑客”、病毒、泄密等事件都是通过有线方式发生的。因此,我国自1980年代卫星与微波通信时代起,就已明确电信网络不负责所传送信息的安全。网络与信息的安全,由发送与接收信息的网络用户自行负责。为此,各类用户可以采用各种自认为可靠的加密和认证手段,包括终端加密和证书认证等手段来确保安全。如果信息高度机密而这些安全手段仍不够可靠,建议避免使用无线城市所提供的互联网登录方式。

3.4 业务开放

互联网本身是一个开放的网络,存在千变万化的无数应用,而且其数量还在不断地迅速增长。同时,各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人员又可以通过互联网进入自己的内部网络,进行网上办公以及从事各种政务、商务活动。正因为如此,无线城市作为互联网的无线接入手段,不应对网上业务加以限制。互联网业务与内容的监管,属于国家电信广电监管、网络安全、新闻出版等主管部门的职责。各地的无线城市仅仅是互联网的无线延伸,即“透明管道”,自身不提供除上网以外的任何服务和内容。因此,无线城市各方既没有权力,也没有义务对互联网上的业务与内容进行监管或限制。

话音与文字交流是人类社会交往的基本需要,也是消费者、使用者对所有通信网络最主要的要求。而通过IP技术实现网络电话服务(VoIP),没有任何技术困难,并早已在世界范围内普及。因此,尽管我国目前的电信政策没有开放网络电话业务,但是无线城市也不应对网络电话予以限制。对于单位、部门内部的非经营性网络电话使用,更完全没有限制理由。

同时,正因为我国还没有开放网络电话业务,所以目前我国上市的手机大多都关闭了世界上早已普及的手机Wi-Fi功能,以避免通过手机的Wi-Fi功能使用网络电话。但是,手机上的Wi-Fi功能远远不仅网络电话,而且还有无线上网、电子邮件、网络信息等多种用途。所以,预计在不久的将来,手机Wi-Fi功能在我国将会开放,而无线城市的各方也应尽力促成其尽早开放。到时,使用者不仅可使用笔记本电脑上网,而且可利用随身携带的手机随时使用无线城市的互联网服务,极大地提高无线城市的使用范围和利用率。

3.5 与其它无线通信系统的关系

无线城市基本上由微蜂窝的Wi-Fi基站组成,主要为使用中相对静止或低速移动(如步行)的使用者提高无线上网。因此,它与目前可以为高速移动使用者的移动通信系统,包括GSM、CDMA等2G系统或WCDMA、CDMA2000、TD-SCDMA等3G系统的服务对象不同,互不排斥,而是构成业务和市场的互补关系。

同时,国际上大量手机都是2G/Wi-Fi或3G/Wi-Fi的双模配置。这样,无线城市就可以让使用者选择最适合自己使用的通信与上网方式,更有助于实现政府建设无线城市的社会目标。

4 总结

无线城市的核心问题是其运行模式的问题,正确的模式是无线城市快速、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而运行模式的偏差则已经造成了世界范围内许多无线城市继续运行的困境。本文针对我国无线城市的建设,提出了结合我国国情的两种“全民共建”模式。期待我国的城市能够实践这一模式,成为全世界无线城市顺利建设并运行的典范,并由此进一步推动我国全社会的信息化目标。

参考文献

[1]阚凯力,戴建华. 无线城市运行模式的研究(研究报告)[R]. 2008.

[2]戴建华,黄亮. “运营商主导、全民共建”无线城市运营模式探索[J]. 移动通,2009(21).

[3]Municipal wireless network[EB/OL]. en.wikipedia .org/wiki/Municipal_wireless_network, 2008.

[4]冯小芳. 无线城市将成“第五公共事业” 运营模式亟待明晰[J]. 通信世界,2008(15).

[5]Wi-Fi联盟. Wi-Fi中国市场白皮书[R]. 2006年4月.

[6]Bjorkdahl J.,Bohlin E.,and Lindmark S. Financial assessment of fourth generation mobile technologies[J]. Communication and Strategies, 2004, pp. 71-94.

【作者简介】

戴建华:中国传媒大学媒体管理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信息产业经济与政策,电信网络规划等,曾参与国内漫游通话费上限标准研究等政策类研究项目。

阚凯力: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导,曾任美太平洋贝尔公司战略技术评价部经理、中国卫星通信公司特别顾问、邮电部经济技术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世界银行电信政策和发展战略顾问,研究方向为信息产业政策及发展战略。

上一篇:EV-DO的AN间激活态切换优化改进 下一篇:中国通信企业专利申请战略应加速进入转型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