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地区旅游循环经济发展对策

时间:2022-06-09 12:56:26

中国民族地区旅游循环经济发展对策

[摘 要]提出发展大理旅游循环经济要树立旅游循环经济发展理念、探索旅游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和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的对策,构建了旅游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旨在为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探索一条能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 大理 旅游循环经济 发展

旅游循环经济是在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指导下,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目标,以“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再循环(Recycle)”3R为原则,以“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旅游经济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是循环经济思想与可持续发展思想在旅游业中的具体体现。旅游循环经济是根据生态效率的理念,推行生态旅游,按“3R”原则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污染物产生量与排放量,通过千方百计地改善利用旅游资源的技术水平,使有限的旅游资源得到最大限度充分合理的利用。它要求在旅游生产和再生产的各个环节循环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能,按物质代谢和共生的关系延伸旅游产业率,以“旅游资源―旅游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为表现形式,构建反馈式循环过程,以发展的思路解决资源约束和环境污染的矛盾,是实现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最佳模式和有效途径。

旅游循环经济是一项具有创新意义的系统性社会工程。在当前,大理发展旅游循环经济应做好以下工作:

一、树立大理旅游循环经济发展理念

在大理社会文化体系中加强环境伦理建设,尽快建立保护环境责任体系,促进大理旅游循环经济的推行和发展。只有通过加强教育和社会文化建设,树立旅游循环经济的理念,才能使政府、企业和社区公众对规划的产生理解力和接受力,并将有关规定落到实处,构件生态环境伦理。环境与人类生命生存息息相关,关爱环境、节约能源本身就关爱自己、他人、后代和全人类,体现了现代人的基本责任。每个人都拥有自身生存的权利,负有维护和促进他人生存、发展的义务。对人类共有的生态环境造成危害,侵犯他人和后代的生存与发展权利,过度地消费资源,随意地污染环境,都是违背伦理的。大理州政府应通过宣传、教育等手段,发挥其信息传递、舆论导向和监督、规范行为和普及知识的功能,积极引导管理人员、旅游者等相关利益主体转变发展理念,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增强参与意识,树立绿色消费理念,为旅游循环经济的发展奠定基础,开拓市场。高度重视旅游地整体形象塑造和宣传的营销作用,立足于“大理州全境游”进行旅游宣传营销,重视和加强在东部沿海地区传统客源地和对海外客源市场和省内自驾车旅游者群体的营销宣传。树立全州旅游一盘棋的思想,利用“大理”称谓的地缘模糊性特征,把“大理游”从“大理苍洱游”变为“大理州全境游”。用体现大理州自然环境特色与社会历史文化风貌的原则来衡量,从与大理苍洱景区的资源互补性为标准来取舍,各县筛选出一批互为补充,能系统反映大理州地域及历史民族文化特色并与大理苍洱景区的旅游产品产生一定补充,丰富大理旅游的活动内容,深化“大理游”文化内涵的旅游资源,开发有市场吸引力和长久生命力的大理全境游旅游产品。结合旅游活动行、吃、住、游等基本要素,分析研究各县地域、文化特色的独特性和差异性,针对当前“大理游”市场旅游消费者的旅游消费需要,推出“玩在大理,吃在巍山”,“游在大理,‘摘’在宾川”,“游在大理,‘泡’在洱源”之类的大理游产品,实现各县与大理苍洱中心旅游区的联动与互动。加强对新媒体特别是网络媒体和文化消费新形式的研究,塑造出新的具有象征意义的大理地方文化形象,利用各种文化消费平台,开展文化营销,培养新的大理地方特色文化产品的消费群体,稳定和加强人们对大理文化的关注度和美誉度。

二、大理旅游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

旅游循环经济是一项开创性工程,可借鉴的现成模式不多,意味着发展旅游循环经济必须推进体制创新、组织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积极探索适合大理实际的旅游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为了节约建设资金、避免决策失误,可采取局部试点、重点突破的方式,探索发展旅游循环经济的具体形式,跳出传统的只注重苍洱地区旅游的开发模式,以苍洱为重心,重新进行旅游产业布局,走差异化、品牌化、互补性、区域合作的大旅游道路。形成一县一品牌,产品类型多样化,空间上既有差异又有联系和互动的旅游产业布局。构建完整的大众观光旅游、生态旅游、康体休闲度假旅游、置业旅游(旅游房地产)、乡村旅游产品和合理的产业业态。使大理成为中国旅游自由行、体验厚重原生态文化、购置第二居所的热点旅游目的地和集散地。

建立健全循环经济的法规制度。循环经济要实现环境资源的有效配置,需要建立一套绿色保障制度体系,即绿色制度环境、绿色规范制度、绿色激励制度等。目前中国还没有统一的旅游法来规范旅游业的发展,因此,要促进旅游循环经济的发展就应加快制定这方面的法律和制度。

构建旅游绿色技术的支撑体系。发展旅游循环经济应遵循技术思路,通过对旅游系统进行物流和能流分析,大幅度降低旅游消费过程的资源、能源消耗及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提供生态服务,把旅游活动需要的方便舒适的衣、食、住、行、娱、购服务作为一个整体,使其服务产业生态化。旅游饭店要创建绿色饭店,采取节能措施。绿色饭店是运用安全、健康、环保理念,坚持绿色管理,倡导绿色消费,保护生态和合理使用资源的饭店,其核心是在为顾客提供符合安全、健康、环保要求的绿色客房和绿色餐饮的基础上,在生产运营过程中加强对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合理利用。旅游景点要实行景区休眠制,控制旅游容量。创建生态商店,专营各种天然食品、饮料、化妆品、纯棉服装、丝织品、手工艺品以及有关生态环保的小型设备等。

创建旅游业的生态管理体系。旅游景区的经营者、组织者和管理者对旅游活动的生态化、对生态环境及景观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负有直接的责任。建立生态旅游的技术方法和实行生态化管理,对旅游区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对生态环境和生态因子的生态管理,对旅游设施、场所的生态管理等。不断引进世界先进的生态旅游管理技术和理念,建立起一套生态旅游区的管理运行机制,引进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改变和调整生态旅游消费模式,在旅游景区实行征收生态环境费用的措施,加强生态旅游可行性研究,组织一批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旅游示范工程等。

进行生态旅游设计。这必须以不会导致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的破坏为前提,与其所处的整体自然环境相得益彰;实行生态补偿;倡导生态产品,生态建筑,生态饭店,生态交通,生态能源,生态工程,生态商店(循环超市),实行生态管理,包括对旅游区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和生态承载力的管理以及对来访游客旅游行为的管理等。提高生态服务,把舒适的衣、食、住、行、娱乐及购物服务作为一个整体,使服务产业生态化,这样使整个旅游过程成为一个“生态旅游包”,达到全过程对环境的无污染无威胁。

三、大力发展生态旅游

大理发展旅游循环经济,应实施绿色经营策略,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生态旅游是一种“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系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充分利用生态旅游资源,推动旅游产业向高层次方向发展,提高旅游产业的经济效益;在旅游经营过程中努力节约,减少浪费,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以生态教育推动旅游循环经济发展。在旅游区内设立环境教育的基础设施;利用多媒体使游客接受多渠道的环保教育;采用适当的处罚手段,引导规范游客的旅游习惯和行为绿色化;在景区内为游客配发印有生态旅游口号、必须返还回收的废品收集袋;提倡在适当地方开展游人植树或会议纪念树等,增加游客的参与意识;旅游院校应开设生态旅游、旅游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课程,增加学生的环保知识与意识。这样通过生态教育,引导公众积极参与绿色消费运行,使循环经济的观念得到普及;倡导绿色消费,发展生态旅游。绿色旅游倡导旅游者在消费时选择未被污染或有助于公众健康的绿色产品;在消费过程中注重对垃圾的处置,不造成环境污染;引导消费者转变消费观念,崇尚自然、追求健康,在追求生活舒适的同时注重环保、节约资源和能源,实现可持续消费。

参考文献:

[1]李 冬:循环型社会的重要支柱产业-日本“3R”产业的发展[J].《现代日本经济》.2005:4-45

[2]李天元:中国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182-184

[3]吴季松:新循环经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94-96

[4]袁显亮主编:社会科学专家话大理[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8:455

上一篇: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下一篇:柳州市体育旅游发展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