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满林:爱国爱港 行重于言

时间:2022-06-09 12:09:33

文满林先生是一位深藏不露的爱国、爱港之人,与古代“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的形象十分相符。虽是技术工人出身,但工作之余,他坚持勤学苦读,笔耕不止,终积淀了深厚的文字功底,在写作领域占据一席之地。目前,他是《文汇报》、《大公报》、《香港商报》等多家纸媒的自由撰稿人,所发表的文章经常见诸各大报端,因富有地方特色,贴近市民生活,深受读者喜爱。

付出 奉献

文满林先生祖籍宝安,他的父亲是当年名震华南的抗战主力部队之一――东江纵队的一名老战士。遥想当年,战火纷飞,革命的号角吹响,是那般激荡人心,其声渐稀,似乎仍回旋耳畔……正是受到了上一辈的身教,他承继了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爱国、爱港,矢志不渝,多年来,以笔为剑,抨击时事,反映民生,揭露社会现象,评论新闻热点,平均每月出稿多篇,且总能推陈出新,发人深省。

虽身为革命先烈后代,但文满林先生从未受到政府的任何照顾,即便背负着沉重的生活压力,他依旧毫无怨言,用心务工,努力写作,始终为爱国、爱港这一思想付出着实际行动。越是如此,奉献就显得越发可贵!

为不影响工作进程,保证稿件质量,他经常夜间到凌晨12点至早上8点,通宵工作,日间工余时间“挥毫泼墨”。换作其它人,如此做法可能导致休息不足,精神欠佳,可是他却乐此不疲,愈发痴迷。“一分辛劳,一分才”,常年累月的自我锻炼令他的写作能力逐步提高,尚不足二十岁便进入了人才辈出的香港青年作家协会,展望前途,一片光明。

一年又一年,他的文章风格愈加成熟,年纪不大,已可做到酣畅淋漓、收放自如、老练犀利,犹如了悟人生智慧的老者,令读者阅览之后获益匪浅,拍手叫好。文满林先生的文学造诣已超出了他的实际年龄,这不正说明了,他确实曾花费了不少心血刻苦钻研,才达到了不寻常的高度吗?如今,无论是评论、杂文抑或叙事,他都能迅速上手,已可谓“真金不怕火炼”!

爱国 爱港

由于作品见报频繁,文满林先生的名字为业界所熟知。藉报社举办座谈会的契机,他与许多知名的撰稿人得以“以文会友”,欣然结识。香港政治经济文化学会便是由他们共同创立而成。

这是一家爱国爱港的非牟利性团体,于1994年5月1日宣布成立。该会致力于研究香港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的问题,从而为推动祖国的和平统一、和谐社会的地区建设、香港的繁荣、安定和发展等作出一份贡献,现已编纂出版了八卷学会文选,成果显着。

当年的文满林先生英气勃发,在该会的筹备阶段全力以赴地帮忙,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1992年,香港回归受到有关人士的阻拦,引起了爱国知识分子及社会各团体的强烈反对。在这种情况下,已在《大公报》、《文汇报》、《香港商报》等撰稿的工人知识代表――文满林先生和一众爱国同仁发起成立了香港政治经济文化学会。须知,彼时的香港尚处于港英政府的治辖之下,成立如此团体性的抗议必定是一场冒险,然而他毅然挺身而出,为注册等事宜忙前忙后,还尽力号召各界人士加入,稳固了该会最初的架构,为该会今日的向前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早年,他曾担任该会的副会长,现为顾问。

文满林先生是香港政治经济文化学会的主要笔杆之一,回归之前,社会问题复杂,他以该会为依托,以撰写政治文章为主。因文风老辣,很有分量,敢于和政府争锋相对,笔下文章皆有理有据,语言运用恰当,文白结合自然,不出意料地掀起了社会各界的反响。回归之后,社会趋于稳定,他的写作重点亦随之转移到民生、劳工、经济等方面。因本就贴近工人阶层,无需查阅资料,就能将身边的点点滴滴、酸甜苦辣汇入笔端,同样地引起了不少人的共鸣,得到各大报刊竞相登载。

而实际生活中,他为人低调,做事务实,富有实践精神,虽然生活并不富裕,但他未想过以写稿谋生。所成文章皆是兴之所至,直抒胸臆,绝无半点揉捏之态,因而充满了“生命力”和“战斗力”。鞭挞时评,为民呐喊,仿佛已成为了一种责任,他抗在了肩头,便再也不愿放下。这,正是君子言胜于行的魅力吧!

忧国 忧民

文满林先生还是香港著名爱国团体――华人革新协会的副会长。要知道,在这样一个影响力甚广的社团达到这一少数人才能胜任的职务。而他,正是因为行胜于言,才顺利地博得了一众人士的响应和支持,走至今天。

该会的历史较香港政治经济文化学会要长得多,早在1949年已经成立,半个世纪过去,获得了社会的足够重视。据介绍,该会成员有学者、律师、商人教师、医生等,遍及各界英杰。初成立时,即为争取英国殖民当局统治下的有限民选机制作出精诚努力,维护有关人士的合法权益,而今,该会依旧在呕心沥血地为广大民众的安居乐业献计献策,坚持不懈地服务。期间,文满林先生曾多年兼任社会事务委员会主席,以该会名义撰写了大量文章,就香港地区以及国内外的重大新闻发表意见,发表于各大杂志、报纸之上,是该会当之无愧的核心、骨干成员。

对于他来说,“爱国、爱港”从来都不是一纸空谈,这句话意味着时间、精力的大量投入,所以撰写文章之余,他积极地组织或策划有关的社团活动,用行动发言。

2004年,他负责华革会举办一个召集“政制制度研讨会”,共同商讨,交换意见,邀请学者主讲,发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并获得了圆满成功。

曾参与员工待遇,联会,先后谈判,为员工争取到了9%-17%的加薪,圆满而理性地解决了劳资问题。据悉,这是工联会多年来争取到的加薪幅度最高的一次,可谓是一次标志性的胜利。

或许,正是因为深入其中,站在基层劳工的角度上思考,他才能挥毫写下众多脍炙人口,饱含忧民情怀的文章,而灵感犹如抽刀不断的河流,不曾枯竭。

抨击 警醒

去年,文满林先生又和一众爱国、爱港知识分子成立了香港国情港事评论社,专以针砭时弊、发表见解、关注国情为务。“这是一个新型组织,不讲名誉地位,只讲是否爱国爱港,大家人人平等,没有高低官位之分,即便适逢开会,由谁主持亦是凭性质决定,其它同仁也绝不会斤斤计较。”寥寥数语已为闻者描述了一副融洽相处、友好互信的画卷。是的,该会给予了每一个人强烈的归属感,如“家”一般,凝聚了一股强烈的向心力。

“近朱者赤”,在学术氛围浓厚,人文情怀浓烈的环境之中,文满林先生受到濡染,更加勤奋地撰写时评,对大至国家,小至地区的事务抒发一己之见。如温州动车事故、劳工选票、强积金计划、肉价波动、住房困难等每一件发生的事务,或点名批评,或给出建议,或提出期望,如暮鼓晨钟,给当事者以警醒。

如果不是以一颗爱国、爱港之心在洞悉世事,又如何数十年如一日地坚守“阵地”,在每一次事故来临时,剖析真相,追寻真理?他做到了,虽然一言不发,但那支笔已经有力地表达了他的心声!

所谓“文如其人”,文满林先生本人善良、正直、朴实,他默默地耕耘,无私地付出,虽然生活环境并不理想,但是,在精神的国度已积累了一笔丰厚的财富!

【人物简介】

文满林先生,香港国情港事评论社骨干成员,香港华人革新协会副会长,香港政治经济文化学会前副会长、现任顾问,香港工会联合会、香港生猪肉食业职工会会务顾问,《文汇报》、《大公报》、《香港商报》、《成报》、《星岛日报》等多家纸媒的自由撰稿人之一,作品时常见诸报端。

上一篇:邓炳恒:永恒的情 一如当初 下一篇:郭亨基:深深民族心 恋恋故乡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