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管理类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因素的实证研究

时间:2022-06-09 11:42:19

影响管理类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因素的实证研究

摘要: 基于SPSS16.0软件的应用,应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和多元统计分析中的因子分析法,结合管理类大学生培养的现状,对影响管理类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因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研究。在总结、提炼管理类大学生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和因子分析法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与修正,得出启示与结论。

Abstract: Based on SPSS software application and the factor analysis which belongs to the application of statistics, as well a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culti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on abilities,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cultivation process of business students' innovating abilities. By summarizing and abstracting the factors that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influencing the cultivation of business students' innovating abilities, the paper analyzes and modifies the factors using research and factor analysis, which is based on the method of empirical research, and then comes up with some practical conclusions and revelations that is useful for our education system today.

关键词: 管理类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因子分析法;实证研究

Key words: students of management;cultivating innovation abilities;factor analysis;empirical research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7-0006-04

0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对管理类大学生需求随之增加,许多高校纷纷增设了此类专业,我国普通高等学校管理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规模迅速扩大,我国管理类专业点由1998年的1276个猛增至2003年的2866个,500多所本科院校开设了经济学类和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占全部本科院校的80%以上。

然而,高校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却和用人单位的需求存在一定差距,创新能力较差成为普遍问题,因而如何去

培养管理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

问题。

大学生创新能力是一种涵盖大学生本身以及相关要素关系和行为多方面的综合系统。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大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是其在一定的环境、资源、培养模式以及自我塑造等条件下,表现出来的一种创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

因子分析法是在主成分分析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综合评价方法,因子分析就是将大量的彼此可能存在相关关系的变量转换成较少的、彼此不相关的综合指标的一种多元统计方法。这样既可减轻收集信息的工作量,且各综合指标代表的信息不重叠,便于分析。用此方法可以较科学、迅速的找出影响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因素,从而找到提高管理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对找到适合他们的培养模式有重要意义。

1 总体方案

1.1 研究目标

本文实证研究的具体目标是:通过对管理类大学生的任课教授进行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对得出的27个影响因素进行验证;探讨影响管理类大学生创新型培养的主要因素。

1.2 技术路线

研究的具体技术路线是:

①问卷设计,在个人访谈的基础上,结合所得出的因素,参考已有的相关量表进行调查问卷设计。

②在西北工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西南财经大学、西北大学、长安大学、天津大学、苏州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安工程大学等9个高校的管理学院面向老师进行问卷调查和数据收集,共发放了100份问卷,回收了72个有效样本数据。

③数据分析,利用收集到的有效样本数据作统计分析,对要素的合理性进行验证。

④对统计分析结果进行总结,得出影响管理类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主要因素。

1.3 调查对象

本文的调查对象是西北工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西南财经大学、西北大学、长安大学、天津大学、苏州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安工程大学等9个高校的管理学院的老师,涉及到工商管理、工程管理、信息管理等专业,调查者中涵盖教授、副教授。

1.4 分析方法及工具

对影响因素的分析采用因子分析,分析工具为SPSS16.0统计软件。

2 问卷设计

管理类大学生创新能力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在管理类大学生创新培养影响因素提炼的基础上,本文进行了调查问卷设计,问卷主体包含的内容为:因素调查。其中包括六个一级指标,分别是:校园环境、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课外活动、学生、思想教育。调查问卷中所涉及的二级指标见

表1。

3 数据收集与分析

3.1 数据收集

2013年4月~2013年5月,针对“影响管理类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因素”这一问题,对西北工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西南财经大学、西北大学、长安大学、天津大学、苏州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安工程大学等9个高校的管理学院的76位老师进行了问卷调查,本次调研采用现场调查方法,共发放了100份问卷,回收了72份,回收的问卷全部有效。本文为了提高调查的准确性,在调查前对调查者详细说明了本研究的目的、内容及各个变量测量指标的含义。

3.2 问卷效度分析

对问卷进行KMO(Kaiser-Meyer-Olkin)检验和Bartlett球形检验,逐次对每个一级指标所对应的二级指标进行检验,判断各一级指标里的二级指标是否具有相关性。KMO是用于比较观测相关系数值与偏相关系数值的一个指标,其值愈逼近1,表明对这些变量进行因子分析的效果愈好。在研究中,KMO值大于0.5则表明通过KMO检验,Sig值小于0.05则通过Bartlett球形检验,可以考虑进行因子分析。

如对“校园环境”所含二级指标进行检验,检验结果如图1。

KMO值为0.514>0.5,通过检验,Bartlett's Test of Spherricity检验,sig值为0.000,小于0.05,也通过了检验。对其他二级指标也如上进行检验:“课程设置”二级指标KMO值为0.436

4 因子分析结果及讨论

4.1 计算矩阵的特征值,求特征值的贡献率和累计贡献率

前面显示了27项因素是影响管理类大学生创新型培养的重要指标,但是,由于变量较多,如果变量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则会造成相当多的信息重叠现象,不利于寻找内在规律。因此,本文利用因子分析法对因素进行归纳。

在 SPSS16.0 的运行中,选择以主成分法作为因子提取方法,选定因子提取标准是:特征值≥1。对每一因素所对应的二级指标逐次分析。

对“校园环境”所含指标进行因子分析,其特征值和方差贡献率如图2,由图2可知,有两个满足条件的特征值,它们对样本方差的累计贡献率达到了72.492%,代表了大部分信息,因此提取两个因子便能够对所分析的问题进行很好的解释。

4.2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因子载荷矩阵

同样利用 SPSS16.0,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求得初始因子载荷矩阵(Component Matrix),见图3。

4.3 因子旋转

建立因子分析模型的目的不仅是找出主因子,更重要的是知道每个主因子的意义。然而用上述方法求出的公因子解,各主因子的典型代表变量不很突出,容易使因子的意义含糊不清,不便于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从图4可以看出,各指标有几个公共因子上均有相当程度的载荷值,难以合理解释其实际意义,因此用方差最大正交旋转法对因子进行旋转,得到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Rotated Component Matrix),如图4。

4.4 因子的解释和命名

从因子分析导出的载荷矩阵的结构出发,把变量按与公共因子相关性大小的程度分组,使同组内变量间的相关性较高,不同组的变量的相关性较低,按公因子包含变量的特点(即公因子内涵)对因子作解释命名。根据图4,可将“校园环境”指标集分为两个主因子,第一个主因子F1主要由A5(实验室设备先进、齐全,满足学生进行科研的需求),A3(图书馆藏书量大,书目既全且新),A4(图书馆电子资源丰富,信息量大、全、新)三个指标决定,因子F2主要由A1(学校地域广阔,环境优越、舒适,能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学习、活动场地)决定。可将F1定义为学校资源,将F2定义为学校环境。

按照上述相同步骤,对“教学方法”所含指标进行因子分析,其特征值和方差贡献率如图5,得到两个特征值,对样本方差的累计贡献率为78.221%,代表了大部分信息,提取的两个因子能够对所分析的问题进行很好的解释,同样的,得到其因子载荷矩阵(见图6)和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见图7)。

由图7知,第一个主因子F1由C1(任课老师大多都热爱教学工作,责任感强)和C2(任课老师常常采用启发式教学,能激发学生独立思考)两个指标所决定,第二个主因子F2由C3(任课老师授课时常会介绍本学科最新研究动态和结果)和C4(学校经常邀请校外著名学者、专家来学校讲学)两个指标决定。F1可以定义为教师的态度和授课方式,F2可以定义为教师的先进性。

同理,对“课外活动”二级指标进行因子分析,由特征根大于1,提炼出了2个因子,根据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知第一个主因子F1由D3(老师进行科研工作时,经常吸纳学生加入)和D2(任课老师积极指导学生参与课外学术竞赛和科学研究)两个指标决定,第二个主因子F2由D1(学校提供了充足的经费支持学生进行课外的科学研究)决定。F1定义为老师对课外活动的支持力度,F2定义为学校对课外活动的支持力度。对“学生”二级指标进行因子分析,提炼出了2个因子,根据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知第一个主因子F1由E2(对老师布置的作业学生可以认真对待,按要求完成)和E1(学生能够按时到课,认真参与课堂内容)决定,第二个主因子F2主要由E3(学生有获取新知识的渴望及需求,对未知事物有探索精神)和E4(学生对课堂学到的知识有很好的转化能力,善于将其应用于实践中)决定。F1定义为学生上课的态度,F2定义为学生对知识的探索和应用能力。

对“思想教育”二级指标因子分析,提炼出1个因子,此因子由F1(学校开设的德育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对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很大帮助)来决定。该因子定义为学校对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视程度。

4.5 提取出主要因子 由上述因子载荷矩阵提出影响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主要因素的主要因子,共提取9个主要因子,由其特性分别对其进行命名,具体见表2。

5 结论与启示

在全球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性人才越来越被社会需要,管理类大学生作为未来人才的储备力量,其创新能力重要性不言而喻,分析影响管理类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因素具有重要意义,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学校和教师都对其有很大的影响,因此要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得从这些方面入手:学校加大环境建设和资源投资力度,教师转变讲课方式和方法并加强对学界最新动态的了解,学校和老师加强对学生学术和活动的支持力度。另外学生自身也会影响到创新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大学生自身要端正上课态度,勤学善思,勇于探索。只有学校、教师、学生齐心协力,共同努力,管理类大学生创新能力才会不只是一个口号,才会真正的培养起来。

参考文献:

[1]朱建平,殷瑞飞.SPSS在统计分析中的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155-170.

[2]Jeffrey M. Wooldridge. Introductory Econometrics: a modern approach[M].

[3]张清波.管理类大学生素质模型构建研究[D].西安:西北工业大学,2010.

上一篇:教师喜爱K3的N种理由 下一篇:论新时期图书编辑应该具备的时代意识和职业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