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时间:2022-06-09 09:45:40

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面对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的不断深入,对我国国民的创新素质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这无疑对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积极开展创新教育,大力推进基础教育办学体制、培养模式、教学方式的改革,坚持以人为本,为创新型国家服务,为培养创新人才服务,这是时代对教育提出的必然要求。

一、树立现代化的教育思想和创新意识

1.具有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发展的教育观。教师应具有开放的胸怀,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坚持以增长经验、发展学生的能力为主,努力营造一种生动、活泼、主动探索的课堂气氛。

2.鼓励创新性学习。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维、主动探索,不盲从,不惟上,不惟书,敢于大胆地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以此来发掘学生的内在潜力。

3.尊重学生个性。要积极引导、发展学生的个性品质,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挥。

4.重视实践。实践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实践会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践能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毅力和决心。离开实践,就无法发现问题,创新就无从谈起。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在学生的实践活动过程中同时得到锻炼和提高的。

创新教育的根本宗旨就在于开发人的创造潜能,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人的个性和谐发展。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永恒主题,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创新型人才具有强烈的创造意识与创造激情,富于怀疑性、批判性的追根到底的求索精神,而又有着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能力,能在经济、科研、军事、文化等领域不断有新发明、新发现、新创意、新开拓。唯有如此,才能适应未来社会,才不会被时代所淘汰。

二、构建适合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平台

1.以人为本,张扬个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教育以培养人才、促进人的发展、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为根本目的。以人为本,就是重视学生的个性培养,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每个具有个性的个体提供广阔的、自由的发展空间,从而激活学生自主活动、主动探究的内动力,为学生的创新精神提供动力源。

德国哲学家、数学家莱布尼茨曾经说过:“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绿叶,才将世界装扮得如此美丽。”有的学生个性沉着冷静且善于思考,有的学生个性好动且热情开朗,有的自尊心特别强等等。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该了解和关心学生的个性,选择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教育方法,营造一个宽松的环境,促进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示、培养和发展。只有这样,学生的创新潜能才能开发出来。

心理学告诉我们,由于个性在很大程度上是先天的心理生理上被给定了的,并且必然会以精神的方式把自己表现出来,因而对个性的任何严厉的压抑便都是一种人为的扭曲。大量的事实表明,具有鲜明个性的学生,将来在事业上会很有发展前途;而缺乏个性的学生,尽管从小循规蹈矩、成绩优秀,甚至表现出“早慧”,但是一旦走上社会,可能业绩平平。古今中外,大凡事业有成的人物,在他们的创业史、成功史上都留下了独特个性的印记。

2.以人为本的课堂教学氛围。课堂教学不仅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渠道,而且也是培养创新性思维能力的主阵地、主战场。首先,要营造民主平等的课堂气氛。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创造思维的产生,有赖于他们的心理自由。一个人只有在和谐融洽的环境中,才能充分表现其个性、创造性。作为教师,尤其要转变“师长”的观念,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充分发挥其创造才能的机会和条件,为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和看法。要不拘泥于教科书或教师的标准答案,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尊重学生的不同意见和观点,让学生多一份激情、多一份自信,让学生自由地驰骋于创造思维的天地。

其次,激励学生探索的积极情趣。要切实抓好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在教学中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有效途径。师生要想在教学过程中产生和谐共振、形成共鸣,教师就必须注意提高学生的认知兴趣和求知欲望。因为学生只有具有了浓厚的认知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时,大脑皮层中有关学习的神经中枢才能处于兴奋状态,并能通过高效率的大脑区域的活动来完成对知识信息的吸收。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鼓励学生质疑问题、标新立异,在师生质疑、释疑、讨论、交流的过程中使学生思维得到激发、问题得到解决,从而使学生的创造思维得到培养。

第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自主与创新两者密不可分,自主是创新的前提,没有自主就谈不上创新,而没有创新也就无从展开自主。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应做到:(1)让学生自主支配学习时间,做课堂的主人。学生要根据学习内容实际,合理搭配,刻苦钻研,发现问题,探究问题,最终解决问题。(2)让学生自主完成学习过程。自主学习的关键在于独创性,学生独立获得知识、习得技能,就应根据学习目标和任务,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并采取一定的学习步骤,自主调控学习速度,善于总结归纳,最终形成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育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际能力为重点,其目的就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的整体提高。从这个意义上说,全体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的习惯。

上一篇:准确切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下一篇: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