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群与城市提质扩容协同发展策略研究

时间:2022-06-09 07:37:08

产业集群与城市提质扩容协同发展策略研究

[提要] 工业化和城市化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两个车轮,它们之间互为因果、互为动力且密不可分。提质扩容有助于扩大内需,改善民居环境,促进人才集聚,增强城市承载力。产业集群能加速创新过程,促进产业升级,是城市化的重要基础和持续发展动力。株洲市五大产业集群与城市提质扩容协同发展的趋势已成,但由于产业链不完善、园区建设缓慢等因素影响,二者协同发展的效果欠佳,应进一步加快园区攻坚、产业联盟,完善公共服务平台。

关键词:产业集群;提质扩容;协同;策略

基金项目:2014年湖南省哲学社科基金项目:“我省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实现‘产城融合’的思路与对策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2014年湖南省情咨询与决策研究课题(编号:2014ZZ040);株洲市社科课题(编号:ZZSK14130);湖南铁道校级课题(编号:K201410)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F29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12月17日

工业化与城市化已经成为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两大车轮,但二者如何协同发展却有待深入研究。

一、产业集群与城市提质扩容协同发展的原理

产业集群是产业发展演化过程中的一种地缘现象,即某一领域内相互关联(互补、竞争)的企业与机构在一定的地域内集中连片,形成上中下游结构完整、支持产业体系健全、具有灵活机动等特性的有机体系。集群内企业之间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并通过专业化分工,促进每个企业效率的提高。

城市是城镇化的结果,城镇化则是资源、要素在产业间及城乡地域间重新配置与组合的过程,是要素积聚和时空秩序的整合过程。从客体角度看,是生产要素或者资源向优势地理区位运动、集中的过程;从主体角度看,则是经济行为者谋求对他们有利的地点来发展的过程。

产业集群与城市虽然分属于两个具有不同行为特征和网络结构的动态复杂系统,但从位移角度来看,二者都是一种生产要素在不同空间、地域间的转移,转移的目的是为了获得较高的生产要素的预期收益率,二者互为因果、互为动力,并通过正负反馈机制所形成的“因果累积效应”进行相互推动。

在目前全球经济滞涨的背景下,新型城镇化是最大的内需,而扩大内需,城镇扩容是重要方面,但提质更为关键:1、城市提质扩容有利于扩大有效的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为产业集聚带来更大的空间,促进有质量的经济增长;2、城市提质扩容有利于改善民居环境,促进人才集聚,推动产业结构升级;3、城市提质扩容是增强环境承载能力的长远之策。资源环境是城镇化的“硬约束”,化解资源环境约束,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就必须围绕人的城镇化,坚持“以产带城、以城促产、产城一体”的发展道路。城市提质扩容以产业集群为支撑就能避免“空心化”,而产业集群的发展以城市提质扩容为依托就能防止“孤岛化”。

二、株洲市产业集群与城市提质扩容协同发展现状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结合“两型社会”要求,确立了把株洲建设成为以现代工业文明为特征的生态宜居城市的奋斗目标,目前已成功跻身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交通管理模范城市行列,正在积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同时,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打造轨道交通、航空、汽车、服饰、陶瓷五个千亿产业群的产业规划,努力建设轨道交通科技城、通用航空城、新芦淞服饰城、河西汽车城、醴陵陶瓷城等城市规划,产业集群与城市提质扩容协同发展趋势已成。

(一)入围全国创新型产业集群,全力打造“一城两基地”。株洲已是国内最大的轨道交通制造产业基地和技术研发中心,并逐步形成了整机制造、核心部件、关键零部件协调发展的产业集群。到2013年末,株洲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产业拥有规模以上企业56家,共实现工业总产值580亿元,工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增加值17.8%。2014年石峰区轨道交通产业集群成功入围全国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目前株洲正大力实施“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及关键零部件创新发展工程”,力争201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过1,000亿元,2017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400亿元以上、占全市工业总量20%。

与此同时,市委市政府加快建设轨道交通产业群“一城两基地”:一城是指轨道交通科技城,到2017年,建成以整机制造为核心,拓展中小配套企业发展空间,形成“一带五园两小区”产业布局的千亿产业园;二基地是以南车长江车辆株洲分公司为龙头的轨道交通货运车辆制造基地、以铁建重工株洲分公司为龙头的轨道交通路基产品生产基地。到2017年新增城市道路约10公里,基本完成轨道交通城32平方公里的规划建设,新增企业孵化器和标准厂房面积达到50万平方米,不断吸引创新团队入驻,实现“智造”升级。

(二)构建完整航空产业链,规划建设通用航空城。株洲是国内唯一的中小航空发动机特色产业基地。近年来,按照“一体两翼两结合”的发展思路,积极引进了包括航空发动机制造、通用飞机整机制造、通用航空运营及航空配套产业、衍生产业、机械制造等相关企业入驻,全力构建“航空发动机制造+通用飞机整机制造+通用航空运营+配套产业+衍生产业”的完整航空产业链。目前,园区共有企业61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50家、航空类企业18家,工业总产值近100亿元。已有山河科技“飞鹰”无人机、“飞虎”直升机、“欧若拉”轻型运动飞机落户,美国罗特威A600直升机组装试飞并已实现批量销售。到2017年末,预计实现航空产业产值达到400亿元,到2025年航空产业总产值将突破1,000亿元。

2011年初,株洲开始规划建设通用航空城,并以此为载体,加快建设通用机场、航空休闲谷、航空配套企业孵化园等产业配套项目,拉通千亿大道、航空大道、机场大道等园区主干路网,全力打造湖南航空产业示范园,努力把通用航空城建成“湖南通航运营中心、中南地区最具影响的通用航空城、世界一流的通用航空发动机研发和生产基地”。到2017年,实现通用航空城开发建设面积20平方公里,新增城市道路10公里,新增企业孵化器面积10万平方米。

(三)做强整车、健全配套产业,打造生产、服务并举的中南“汽车城”。截至2013年底,全市汽车相关制造业企业共有50多家,其中有北汽株洲分公司、南车时代电动公司2家整车生产企业,总产值110亿元。汽车及零部件经营商户400余家,营业收入40余亿元。未来,将积极引进和发展经济轿车、新能源大巴车、纯电动乘用车、重卡、专用特种汽车五大产品,建设汽车整车、零部件、现代服务业、文化展示四大体系,形成高新区整车制造和核心零部件生产基地、南洲新区汽车零部件基地、芦淞区南方宇航专用车生产基地三大生产基地,醴陵和攸县专业特色汽配园二大特色园区以及天元区汽车博览园物流文化展示区,突出发展新能源汽车并将株洲打造成中部汽车产业重点城市和国内最具影响力的新能源汽车生产、推广及示范运营基地。到2017年,汽车产业实现营业收入800亿元,年产整车规模达到60万辆。

立足产城一体建设理念,规划建设河西汽车城及南洲新区、醴陵、攸县三大汽配基地。汽车城规划用地4,500多亩,南洲新区规划用地3,000亩、新建标准厂房30万平方米,醴陵规划用地1,500亩、新建标准厂房30万平方米,攸县规划用地2,000亩、建设标准厂房20万平方米,并将株洲汽车博览园打造为集产业、商贸、居住、科技、文化等多种功能复合的产业新区,中南地区最具影响力的集多种业态为一体的汽车商贸平台以及全国闻名的汽车文化及旅游目的地。

(四)产业转移升级,打造新芦淞千亿服饰产业新城。服饰产业逐步形成了以芦淞服饰市场群为核心,以女裤加工、船湾职业装生产、茶陵和炎陵纺织材料生产基地为支撑的发展格局。芦淞服饰市场群已成为中南地区最大的服装市场群,拥有专业市场40个,年成交额超过400亿元。株洲女裤现有加工企业4,000余家,年生产能力3亿多条,占全国女裤产量的1/4。醴陵船湾镇荣获“中国职业服装名镇”称号,现有企业100多家,年生产能力150万件(套)。茶陵、炎陵纺织材料生产基地现有企业20多家,年生产能力30万锭。2013年,株洲服饰生产总值约为250亿元。未来,将以产业转型升级为主题,打造完整的研发设计、生产加工、仓储物流、展示销售、电子商务等于一体的服饰产业链,力争到2017年,技工贸总产出达到1,000亿元。

为此,将重点建设“一城、一中心、四园区、一基地”:“一城”即提质改造芦淞服饰城,加快建设“芦淞服饰名品城”。“一中心”即加快建设芦淞服饰国际博览交易中心。“四园区”即加快建设新芦淞国际服饰产业园、新芦淞商贸物流园、株洲服饰电商产业园和醴陵船湾职业服饰产业园。其中,新芦淞国际服饰产业园包括:以“佛山童装”为主体的少儿创意产业园,以芦淞、荷塘女裤为主要依托的女裤产业园,以引进国际知名品牌为主的国际服饰产业园,以设计师产品为依托的服饰品牌孵化园,以洗水加工厂抱团入园为主要方向的洗水创意工业园。“一基地”即建设茶陵、炎陵纺织材料生产基地。

(五)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千年瓷都焕新颜。醴陵陶瓷产业已有1,700余年历史,曾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并享有“国瓷”美誉。现有陶瓷企业526家,产品涵盖了日用瓷、电瓷、工业陶瓷、艺术瓷、建筑瓷等五大系列4,000多个品种,产量占湖南省总产量的94.7%,是全国电瓷和日用陶瓷(炻瓷)的主要产区和出口基地。2013年陶瓷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33亿元。未来,将按照研发设计―生产制造―检测认证―市场建设―品牌提升―文化旅游产业链循环提升模式,推动陶瓷产业由企业集聚向产业集群发展。到2017年,将株洲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国内领先的 “现代化瓷都”,陶瓷产业完成产值1,000亿元。

与此同时,加快建设“一区二基地”:“一区”即醴陵经济开发区,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重点建设高端陶瓷研发设计创意园、高技术陶瓷孵化园、陶瓷艺术城等特色园中园。到2017年末,醴陵经济开发区将开发陶瓷产业用地1,500亩,建成5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20万平方米公租房。“二基地”即茶陵“中国建筑陶瓷产业转移示范基地”和攸县“网岭循环经济园建筑陶瓷基地”。2017年末,两基地开发陶瓷产业用地3,200亩。

三、株洲产业集群与城市提质扩容协同发展问题与建议

株洲产业集群的快速发展为城市提质扩容提供有效支撑,二者协同发展的态势日益凸显,但二者协同发展过程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产业集群与提质扩容协同发展中的问题

1、“五大”产业群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群内企业协作配套程度不高,对城市提质扩容的支撑作用不明显。①以轨道交通装备千亿产业园为核心的政府主导型轨道交通装备产业群已成功入围全国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基本形成了整机制造、核心部件、关键零部件协调发展的产业集群。但也存在零部件本地配套能力不高、集群内企业物流成本偏高的问题,群内企业尚未形成紧密的产业联盟。以航空产业园为依托的政府主导型航空产业群已有入园企业61家,但株洲航空产业链并不完善,缺乏知名的大型整机制造企业,航空零部件的本地配套能力较弱,产业协作不够;②以引进北汽集团落户为契机构建的嵌入型汽车产业集群虽拥有汽车相关制造企业50多家,但具有一定规模的整车生产企业只有北汽株洲分公司和南车时代电动公司2家,整车制造规模不大,主体企业数不够,产业带动能力较弱,吸引下游的配套企业和相关服务企业积聚于本地的作用不明显,零部件本地配套率不高,产业链尚待完善;③以芦淞服饰市场为对接平台的服饰产业集群仍然是“大市场、小生产”模式,个体工商户居多,作坊式加工较多,上中下游之间的企业信息共享程度低,相互协作程度较低,缺少品牌支持,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以醴陵陶瓷为对接平台的陶瓷产业由于大多为中小型企业,龙头企业的核心地位没有凸显,产业群内集聚力度不够,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企业之间专业化协作配套程度不高。

2、“五城”建设进展缓慢,公共服务平台残缺,对五大产业集群的支持力度不够。①市委市政府在五大千亿产业2014~2017规划中虽然明确了五大产业群的园区建设规划,但由于园区用地指标的审批难度加大,征地拆迁成本增加,政府城投融资短缺,园区建设所需的生产性项目用地、配套商住用地、特色园区建设以及干线路网、配套水电气等公共基础建设均有所滞后,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制约了产业群的发展;②产业群所需的公共服务平台尚不完善。虽然已经入驻了阿里巴巴株洲产业带、智慧芦淞移动电商平台等,但由于受限于电商产业园的建设,电商平台的服务潜能还有待进一步挖掘。投融资平台、企业债券发行平台、银团联合贷款、银企合作等产业筹融资平台尚不完善,尤其是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不够大。研发中心、培训中心等公共服务体系尚未健全,对产业的支撑力度不够;③城市提质扩容对产业专业技术人才的集聚力度不够,产业管理领军人物、技术领军人物匮乏,各类职业经理和专业技术人才紧缺,产业集群与株洲职教城相关职业教育联系不紧密。

(二)促进产业集群与提质扩容协同发展相关建议

一是要落实相关政策,全力打好“园区攻坚”战役。①把生态文明的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园区规划建设管理的各方面,大力推进两型技术产品、两型服务设施,加强综合规划与专项规划的衔接,合理规划城市的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②积极创造条件,落实国家、省、市相关政策。2013年国家将长株潭地区列为首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城市,将株洲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列为全国首批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2014年湖南省明确提出“引导产业集聚发展,加快建设湖南(株洲)航空产业示范园”。借此东风,市委市政府颁布了《关于促进产业园区发展升级的若干意见》、《工业企业成长“十百千”工程》,各有关单位应加快落实相关政策,启动“绿色通道”,加速推进“一站式”服务,加大征地拆迁力度,尽快建成各类新型特色专业园区;③大力加强园区基础设施网络化建设,建设立体交通网,优化路网结构,减少出行和社会运行成本;④加强市政设施网建设,加快建设园区道路、能源、环保和消防安全等设施,高标准完善地下管线、停车设施、供排水及污水处理等市政基础设施。

二是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扶持中小企业,引导龙头企业与中小企业组建产业联盟。①以五大千亿产业群为重点,大力支持群内骨干企业高端产品和核心技术攻关,提高研发创新能力,引导高端优势技术向龙头企业集聚、向高新园区集聚;②支持骨干企业“裂变”,加快企业孵化器建设,推动产业创新链上下游对接,增强“株洲智造”的竞争能力;③加快建设各产业集群的物流中心,降低群内企业的物流成本和信息共享成本,并以群内共享的物流平台和信息技术平台为链条引导龙头企业与中小企业组建产业联盟;④积极扶持中小企业尤其是产业链关键缺失和延伸的中小企业,在贷款贴息、厂房购买或租赁方面给予一定补贴,支持企业研发、采用新工艺新技术对传统设备进行改造升级并给予有关优惠政策,鼓励联盟企业“抱团”参加国内外展销会、协同开展品牌宣传并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共同开展大宗原材料采购,联合接单,共同参与市场竞争。

三是完善公共服务平台。①积极支持市国有资产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新芦淞产业发展集团等市级投融资平台发行企业债券,组建产业发展基金,吸纳社会资本参与;②定期举办多层面、多形式的银行与企业融资洽谈会,进一步推动银企合作,鼓励采用增加授信额度、银团联合贷款等方式支持产业发展;③鼓励和支持企业通过上市融资、企业债券、金融租赁等方式拓宽融资渠道,并对在中小板、创业板上市融资的企业给予奖励,对为中小企业融资作出较大贡献的融资担保平台给予一定的担保风险补偿;④加快建设株洲电商城,完善智能信息网,引导企业、商户上线,鼓励发展电子商务,并分阶段给予补贴;⑤充分发挥产业协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及其他服务平台的作用,深化产学研合作,为中小企业在新技术、新产品开发方面提供技术服务;⑥建设科技资源共享平台。重点建设科技文献共享平台、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和标准化战略平台,为全市科技创新活动提供有效服务,鼓励和支持企业按照市场化运作参与服务平台建设。

四是引进和培养相结合,为产业集群发展提供智力支持。①认真落实《关于实施“株洲市万名人才计划”的意见》,建立健全相关产业人才引进和培养激励机制,引进产业管理领军人物、技术领军人物等高端技术人才,鼓励高等院校开展对口和定向培养、培训,支持科技服务机构每年举行不同类型、不同专业的培训班,培养一支研发、管理、应用、服务相配套的专业人才队伍;②引导全市骨干企业与省内外研究院所建立产学研技术联盟,建立专业人才数据库,搭建人才交流平台;③推进株洲市产业人才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建设,整合企业和院校培训资源,发挥株洲职教城相关职业学院的教学资源优势,联合开展专业技工培训及职工继续教育,实现专业技术人员订单式培养。

总之,产业集群与城市提质扩容互为支撑,二者有效的协同发展,才能有效提升株洲城市承载力、吸引力、带动力、凝聚力和综合实力,建设好智慧株洲、实力株洲、绿色株洲、幸福株洲“四个株洲”,提高人民的宜居指数,实现“现代工业文明为特征的生态宜居城市”的目标。

主要参考文献:

[1]钟荣丙.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市化联动发展战略研究――以株洲市为例[J].科技和产业,2012.8.

[2]张文雄.城镇化重在提质[J].新湘评论,2013.9.

[3]于斌斌,胡汉辉.产业集群与城市化的共同演化机制:理论与实证[J].产业经济研究,2013.6.

[4]曾咏梅.基于产业集群的湖南城镇化发展模式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08.6.

[5]王佳.产业集群推动城镇化进程的机制研究――以河南省为例[D].西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6]王金蕾.产业集群与城镇化互动发展研究――以辽宁省为例[D].东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上一篇:河北省绿色消费者责任制度研究 下一篇:吃黄金:餐桌上的“暗黑”土豪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