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教学之探讨——“五读”教学模式

时间:2022-06-08 10:43:13

古诗文教学之探讨——“五读”教学模式

【摘要】 从事语文教学十几年,对古诗文教学做了一些探索、尝试,意识到朗读的重要性,总结了一套自认为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五读”教学模式,即读准、读熟、读懂、读美、读宽。

【关键词】 读准 读熟 读懂 读美 读宽

【中图分类号】 G4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6(b)-0036-01

1 读准

古诗文教学中,首先要读准字音,做到准确无误。需要注意以下几种情况:多音字,古诗文中出现多音字,一般要据义定音。如“塞”字,阻塞、堵塞,现动词性,要读sè,“sāi”音是名词性,有塞子、瓶塞之意;动词性是放入之意,“sài”音是名词性,边塞、要塞等险要之地的意思;通假字,通假字属于假借现象,同音替代最多,也有字形接近的:如“被坚执锐”、“属予作文以记之”“略无阙处”,追本溯源,分别通“披”“嘱”“缺”所以读音应为pī、zhǔ、quē;生僻字,就是大多时候不常用的字,这就需要平时多积累,才能少犯错误。

2 读熟

在读准的前提下,进一步就是把诗文读熟,要读出节奏,读出韵味,读出文气,这需要做到以下四点:句读要准确,一旦停顿有误就不易理解、把握文意了。如“其一犬坐于前”,应当在“其一”后面短暂一停顿,而不能在“犬”后停或连读;注意长短句子,做到缓急相宜,如“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此乐何极!”就要一气呵成才有味道;注重句子的语气,把握轻重音,如陈述语气、感叹语气、反问语气、限止语气都要读准确。“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中的“宁”字就要重读;注重节奏的把握,特别是古诗,一般按音节停顿,抑扬顿挫,朗朗上口。总之,读熟就要做到不增不减,不脱不漏,熟练流畅。袁阔成先生的评书《三国演义》中《出师表》一节的朗诵当是典范。

3 读懂

所谓“懂”,就是要明白作者表达的意思,体味作者独特内心感悟,把握作者流露的真挚情感。

第一步是读懂句子的含义,这必须把握住重点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的理解,特别要注意①通假字(前面提到通假字的读音):一定要明白本字是什么,否则会产生歧义,如“欲信大义于天下”就需明确“信”字是通假字,通“伸”,“伸张”之意。②古今异议词:有些词义古今有很大差异A:词义扩大,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中的“假”字,古诗文里是动词,借、凭借、利用之意,现代汉语又多了形容词“虚伪、不真实”的意思。B词义缩小,如“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中“妻子”不单指配偶,还有孩子。C词义交叉,如“临表涕零”中的“涕”字是眼泪之意,D词义转移,如“牺牲玉帛,弗敢加也”,“牺牲”古今词义就完全不同了。③词类活用,主要表现在实词之间转换,如“衔觞赋诗,以乐其志”,“乐”字就得活用作意动用法,翻译为“以……为乐”。此外,常见的虚词的掌握也是不可或缺的,如“而”的用法就分为顺接、转接、修饰三种用法。还要把握词的本义、比喻义、引申义等。

在读懂含义基础之上,就要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体味他们的真情实感,做到真正读懂,这是更高一个层次。这需要对古诗文再创造的过程,设身处地,创设情境,感同身受,尽力做到与作者共鸣。只有如此才会深入、透彻理解古诗文,才会体会古文人精神世界,感受他们独有的人格魅力。如白居易的“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境界够高的了,但比起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所显示的情怀来就不可同日而语了。

4 读美

入选教材的古诗文都是经典名篇,是古代灿烂文化的代表,美是不言而喻的,读之可以陶冶美的情操,提高美的品味。

4.1 感悟古诗文里的自然美

很多古诗文都有着对自然山水的细腻描绘,读来给人以美的享受,“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石出”,欧阳修用最简洁的语言准确的抓住春夏秋冬四季特征,如同一副画卷展现开来,有身临其境之感,赏心悦目,美在其中。

4.2 品味作者对生活美的追求,很多佳文都是作者对他所处时代的反应,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过故人庄》表达出作者愉悦和期盼,而世外桃源又怎么不是陶渊明的理想和追求呢?生活美就展现在作品中,作者的喜悦跃然纸上,那么美好,也令读者向往

4.3 欣赏古诗文的艺术美,A体味优美的意境,读《答谢中书书》眼前就是绝好的山水画

读《三峡》连绵高耸的群山、四季多变的江水叫人留恋往返;读《观潮》又受到强烈的震撼。B把握精巧的构思、多变的表达手法,构思巧妙体现古人的严谨创作态度,《五柳先生传》作者就巧妙的假别人口吻来抒写己志,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醉翁亭记》,篇末才点出主人公。《口技》《观潮》作者又都不约而同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结合的方法,至于抽象的说理诗文作家们习惯运用比喻说理,使说理变得通俗易懂,便于读者接受,如《鱼我所欲也》、《公输》、《马说》等,这都值得我们鉴赏、学习。C欣赏、学习生动凝练的语言,不论是古诗还是古文,作家们都对语言精琢细磨,所以语言又简洁凝练又生动活泼,富有表现力,贾岛“推敲”的故事是最好体现,“春风又绿江南岸”、“云横秦岭家何在”中的“绿”“横”都用绝了,给人美的享受外,还不得不佩服古人遣词造句的功力。

总之,古诗文的语言凝练,感情细腻,音韵和谐,手法丰富,章法严谨,意境深邃,反复读来能给人精神享受,灵魂净化。

5 读宽

“宽”是宽泛,是由此及彼,举一反三,就是归类,是形成体系、知识网。可按照以下几点归纳:文体相同:韵文还是散文;古体诗还是近体诗。近体诗又可以分为绝句和律诗;题材相同:有很多话题是历代文人所关注的,如学习《三峡》就很容易联系到《与朱元思书》,都是写景游记;《口技》与《核舟记》也都是写古代民间高超技艺的。诸如其他的亲情类、送别类、朋友类、山水田园类、边塞类等等都可以归纳在一起。甚至写圆月的诗文、写西湖美景的诗文也可以放在一起阅读;同一作家的作品:《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园田居》,甚至《爱莲说》都可以和陶渊明联系在一起,这对于总体把握一个作家的精神世界是很必要的;同一时期的作品:如先秦诸子百家的文章;魏晋时期的骈文;唐文学中反映安史之乱的。都可以归类。

总之,尽可能形成知识树。这对总体把握古诗文大有裨益。“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古诗文犹如千年醇酿,它的教学就须反复研读,细细品味,才能回味无穷。

上一篇: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对课堂教学的启示 下一篇:探讨中学物理创新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