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古诗文诵读

时间:2022-08-27 10:49:12

谈古诗文诵读

中学课本中的古诗文,从《诗经》到唐诗宋词,从、先秦诸子到宋明散文……虽只是浩瀚文学海洋中的点点滴滴,却是中国文化的厚重载体。如何让学生在品味这些脍灸人口的妙文佳句时,得到最真切的美的享受?如何拉近古人与今人的距离,更有效地进行古诗文教学?多读精背是千百年来学习语文行之有效的方法,诵读是学习古诗文的法宝,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指导学生反复诵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怎样对学生进行诵读训练呢?

1.正音朗读,通顺准确。最基本的要求是诵读时能读得通顺,读得字字响亮,不误一字,不少一字,不多一字,不倒一字。能读准字音,对文章的字词也就能有所掌握。如一词多义:同一个词,在不同语境中,它的读音、意义、用法都不相同,我们可以在熟读熟记其读音时记住它的不同用法。例如“数”:《狼》中“又数刀毙矣”读“shù”,意为“几”;《捕蛇者说》中“几死者数矣”读“shuò”意为“多次”。又如通假字,“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说”通“悦”;“河曲智叟亡以应”的“亡”通“无”……文言文中多有生僻字、多音多义字、又间有通假字,对于这几种类型的字词,朗读时对学生进行认真的训练,及时纠正,学生在读准字音的同时很自然就掌握其含义,把文章读得通顺准确。

2.分清句读,疏通词句。诵读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理解课文,如果读错句读,就不能正确理解句意,甚至会曲解文意。如何让学生准确把握句读?可以把不同的句读标示出来,让学生对比判断;或是通过录音范读,掌握正确的句读。如《狼》中“其一犬坐于前”,先标出不同的停顿方式:“其一犬/坐于前”“其一/犬坐于前”。为什么读后者?让学生看课文注解,“犬”的意思是“像狗一样”,因此要连读,不能分开。这类情况在诵读时,须指导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分清句读,疏通句意。

3.指导诵读,读出韵味。读准字音、读清句读,只是诵读的第一步,诵读的目的是让学生准确地理解作者寄寓文中的情感,通过诵读感染读者,这样才算真正读懂了文章。要达到这种效果,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注意重音。重音处理得好,方能准确地表情达意。高音响亮,表示兴奋、喜悦;低音幽沉,表示肃穆、悲凉。如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重音落在“千帆过”与“万木春”上,因为这六个字形象地展现出未来的美好,表现一种奋进、乐观的生活态度。读李商隐《无题》中的“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时就不能重读,它表现的是女子别后的担忧之情。其次,注意语调。根据内容处理好语调的平淡、上升,能更好地把握作者的感情。如读杜牧《泊秦淮》中的“商女不知亡国恨”,“商女”读得平缓,“不知”开始上升,“亡国恨”达到顶点,“恨”要更重。读出正确的语调,激起心中的忧愤,领会作者对晚唐政局命运的关切和忧虑的情感。第三,注意节奏。诵读中的节奏须着眼于全篇,感情欢快的,可用快节奏,感情忧郁的,可用慢节奏。读出韵味,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是了解虚词所表达的感慨、哀叹与疑惑等语气。诵读时,可要求学生揣摩虚词的用法,注意语气、语调,从而领会作者的立场、观点和思想。

4.发挥想象,领悟意境。诵读可以激起学生丰富的想象,同样。丰富的想象又可以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在诵读中想象,就是希望学生通过诵读感知形象,运用想象去填补诗歌中留下的空白,品味诗意,走进诗人的意境。

文言文言简意赅,一篇短短的文章往往能融入丰富的思想内容,想象的作用同样不可忽略。诵读时可以启发学生根据画面想象当时的环境以及人物的内心世界。如读《狼》,要求学生诵读时根据屠夫遇狼、惧狼、御狼、杀狼四幅画,想象当时的环境、屠夫心理活动的变化,等等。这样,一出人狼斗智斗勇的故事,一个要勇于斗争、善于斗争的主题就较好地品味出来了。

5.方式多样,激发兴趣。单一呆板的诵读方式容易使人产生单调枯燥的感觉,诵读时采用多种诵读方式,可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使学生在愉快诵读中,加深对文句的印象,加快背诵的速度。诵读方式可以有录音范读、教师范读、学生领读、齐读、分组读、自由朗读、配乐朗读,等等。学生都有较强的好胜心,利用竞赛形式进行朗读比赛,更能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不但加深了印象,巩固了所学知识,也激发了学生背诵古诗文的兴趣。

文章本是有情物,每篇文章都注入了作者丰富的情感。指导学生诵读古诗文,让学生在“之乎者也”中其乐融融,引起情感共鸣,从而达到提高鉴赏古诗文水平的目的。

(作者单位 江西省宜春市教研室)

上一篇:国情文化语义与外语教学 下一篇:浅谈小学中的合唱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