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时间:2022-06-08 07:26:38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学问,学问,要学习提问”,“问”是思维的开端,是创新的基础。现代教学提倡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会质疑问难,进而分析和解决问题。但是,并非所有学生都敢问、爱问、会问,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疑为线索,以思为核心”。重视学生的质疑正是调动其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一环。在数学教学实践中,笔者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于质疑

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是学生积极性发挥的前提,它能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让学生乐于思维,敢于质疑。因此,教师要把自己放在和学生平等的位置,变“一言堂”为师生互动。在课堂上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真诚的微笑、严密的逻辑面对每一位学生,使其深刻地感受到教师的厚爱和关注,建立朋友式的新型师生关系。另外,要理解学生质疑“出错”,这是学生敢于质疑的前提。教师善问只是为学生树立了“问”的榜样,而“善问”才为学生的质疑提供了可能。因此,我们要采用语言的激励、手势的肯定、眼神的默许等方式对学生的质疑给予充分的肯定。学生如果体验到一次成功的乐趣,就会激起无数次的追求。教师要真诚对待学生,使学生认识到畏惧错误、不敢质疑就是放弃进步,学生一旦有了这样的意识,就会消除自卑心理,勇于质疑。

二、创设疑惑情境,让学生喜欢质疑

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学生有更多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他们的周围。因此,我们要善于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强化感性认识,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观察、操作、交流,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加深对数学的理解,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新奇的、具有挑战色彩的情境,能有效地激趣、导疑、质疑、解疑,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在一次公开课中,某教师在教学“数数和数的组成”练习中有一幅“百球图”。生:“怎样数比较快呢?”师:“同学们,你们愿意挑战自己吗?”一年级的孩子是禁不住这样鼓动的,顿时激起了大家的征服欲。“愿意!”孩子们大声回应着。孩子们通过仔细观察、独立思考、小组内讨论最后在全班交流。想出了可以按颜色数、可以一横排一横排10个10个的数、可以5个5个的数、还可以20、20的数……等等好多数的方法,随后,同学们对各种方法进行比较、判断、选择出自己认为数得比较快的好方法。整个过程中,学生在强烈的求知欲中进行了有目的地学习,我发现,学生的潜能是不竭的宝藏,你对他们有多大的信心,他们就能给你多大的惊喜。

三、精心创设矛盾,让学生善于质疑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出:“疑是思之始,学之端,疑是点燃学生思维探索的火种。”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设置矛盾,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培养学生质疑的主动性。这种“好奇”心理往往能促进学生细心观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进而主动去进行探索活动。在教学“生活中的数据”的时候,教学进入练习之前,一个学生提出:“科学计数法能不能表示较小的数?”我听到这个质疑以后,没有立即表态,而是把质疑的问题当成新的认知冲突,引导学生在新的问题情境中进行探索学习,为学生提供三道计算题,作为新的探索材料,耐心等待大家的研究探讨。在组织交流时,我启发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学生经历了“猜想(假设)――论证――实践――结论”这样一个认知过程。这样的结果,既使学生认识到这段学习的意义,又没有给质疑的学生留下伤害。而是有效地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再一次获得了自主学习的成功体验。

四、教给质疑方法,让学生学会质疑

常言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应该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学会是前提,让学生会学才是目的。我们要让学生想问、敢问、好问,但更应该让他们会问。要使学生认识到不会问就不会学习,会问才是具备质疑能力的重要标志。因此,教师要做好示范。学生的一切活动都是从模仿开始的,质疑也是如此。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说有见地的话,自由发表意见,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交际氛围,使学生敢想、敢说、敢问、敢发表自己的意见。当学生在提问过程中出现一些逻辑不清、表述不当的情况,教师不是立即打断学生的话语,而是在学生说完之后,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或者请同学补充、订正。教师要在关键时刻扶学生一把,采取低起点、严要求、勤训练、上台阶的策略,循循诱导。使学生逐渐学会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疑惑,进而达到问的巧、问的精、问的新、问的有思维价值。还要让学生明确质疑问难必须勤学善思,有创见;认真观察,善比较。

巴甫洛夫说过:“怀疑,是发现的设想,是探究的动力,是创新的前提。”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关键在于质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课堂教学的效果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收获走出教室。

上一篇:高职药理学教学中实施改良PBL教学模式探析 下一篇: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药材生产单元教学模块课程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