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依从性的研究进展

时间:2022-06-08 06:40:58

糖尿病患者依从性的研究进展

[摘要] 糖尿病是一种极为多见的慢性疾病,在现今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的情况下,糖尿病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长的趋势,并对人们的身体健康、生存质量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对糖尿病进行严格的控制,不但要求临床医护人员作出准确的诊断,并给予有效的治疗,同时还要求患者有较好的依从性,只有这样,方能保证糖尿病的有效治疗与控制。本文对近年来有关糖尿病患者依从性的相关研究进行阐述。

[关键词] 糖尿病;依从性;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9(c)-0186-03

The progress of compliance in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llitus

JIN Yu-xia GU Bi-li

Xinqiao Town Community Health Center of Songjiang District in Shanghai City,Shanghai 201612,China

[Abstract] Diabetes mellitus is a very common chronic disease,with the increasing aging population,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people′s living standards,the incidence of diabetes is increasing year by year,and brings great influence on people′s health and quality of life.In order to strictly control the diabetes,not only require clinical staff make accurate diagnosis and give effective treatment,but also require patients have better compliance,only in this way,can ensure the effective treatment and control of diabetes.This paper elaborates the related research of compliance in patient with diabetes.

[Key words] Diabetes mellitus;Compliance;Influence factor

糖尿病是一组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因胰岛素相对或绝对不足引起糖、蛋白质、脂肪和继发性水电解质紊乱、高血糖等临床特征,患者主要表现为多饮、多尿、多食和消瘦等“三多一少”的症状,久病可致多系统损害[1]。一旦患上糖尿病,就必须终生接受治疗,对糖尿病进行严格的控制,不但要求临床医护人员作出准确的诊断,并给予有效的治疗,同时还要求患者有较好的依从性。有研究表明,糖尿病健康教育是患者学习糖尿病知识、提高依从性的有效途径[2]。依从性是指患者对规定的医疗措施可接受和服从的客观行为和程度,具体指患者对医嘱坚持执行程度,即遵医行为[3]。现结合有关文献对糖尿病依从性进行综述。

1 流行病学分析

近年来,糖尿病的发生率迅速上升,已成为仅次于肿瘤、心血管病之后主要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4]。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2013年的最新统计,全球糖尿病在20~79岁成人中的患病率为8.3%,患者人数已达3.82亿。2013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30岁以上人群糖尿病患病率达11.6%,估计全国有1.39亿糖尿病患者,为世界第一糖尿病大国,糖尿病防控形势十分严峻。

2 糖尿病依从性的现状

当前,患者在饮食方面的依从性并不好,从某种层面而言,这与当前的广告宣传有一定的关系。在现今各种媒体快速发展的情况下,保健品开始在电视等媒体上投放广告,且对其功效进行夸张式的宣传,有部分保健品甚至宣称其能够从根本上治疗糖尿病,且不需要忌口,也不用吃药,正是这一点吸引了众多糖尿病患者纷纷购买;一些患者认为服用各种保健品即可,继而终止了正规的治疗,最终造成病情的进一步恶化。糖尿病患者饮食依从性的调查表明,不能规范日常饮食行为者占总调查人数的92.65%,依从率极差[5]。有关糖尿病治疗的依从性进行分析后指出,依从性较差的主要原因是缺乏糖尿病知识、年龄大、药物治疗方案复杂、经济收入低[6]。所谓的服药依从性,指的是患者依据医生嘱咐服用药物的情况,依从性较差具体体现为:擅自增加或者减少药物的剂量、拒绝服用药物、漏服药物、擅自改变服药的顺序与时间。如果不按医生叮嘱服药,那么将造成极为严重的后果,即血糖未得到较好的控制,药物的毒副作用增加,病情加剧,生存质量下降,严重的甚至会对自身的生命造成威胁。近些年,愈来愈多的人开始意识到依从性的重要作用,虽然如此,有调查发现,在现今的医疗实践当中,患者的依从性程度依旧无法令人满意,用药依从性差与缺乏糖尿病知识有关的占62.82%,与缺乏用药知识有关的占57.69%[7]。有关人员调查发现,糖尿病患者对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很低,占总调查人数的19.62%[8]。由于糖尿病患者接受治疗的依从性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患者血糖的控制水平,所以,糖尿病患者接受治疗的依从性不高的现状应引起糖尿病患者及医护人员的高度关注,帮助糖尿病患者提高治疗依从性是护理工作不容忽视的重点和难点。

3 糖尿病患者依从性的影响因素

3.1 年龄

年龄是影响患者依从性的一个重要因素,依从性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特别是老年人)[9],吴广利[10]研究认为年龄较大的患者,由于其认知分辨水平下降,记忆力减退,缺乏健全的家庭支持系统,没有人能够时刻监督其服用药物,进而导致漏服药物、少服药物等情况的发生,最终对疾病的治疗效果造成一定的影响。但也有学者研究发现,在药物服用的依从性方面,中青年患者的依从性低于老年患者,大约为3.21倍[11];这一情况的发生,可能是因为中青年患者自认为年轻、身强体健,在发病早期没有十分明显的临床症状,并不会对正常的生活带来影响;另外,相对于老年患者而言,中青年患者的学习能力与问题处理能力比较强,其只所以在糖尿病疾病的自我管理上表现的较差,是因其凸出了自身的社会角色,是一个家庭的支柱,平时的工作压力比较大,而自我自由支配的时间却很少,因而其投入在糖尿病疾病自我管理中的精力比较少[12]。从另一个角度而言,患者因为害怕被当做是患者,害怕因去医院就诊而失去升职的机会,亦或者是面临下岗,当个人角色和社会角色两者发生矛盾时,一些患者往往会选择社会角色,而忽视自身的身体健康[13]。

3.2 文化程度

糖尿病患者完全依从性程度与一个人的文化程度密切相关。一个人文化程度的高低也会影响依从性[14]。有人研究发现,文化程度越高,对糖尿病治疗的依从性越好,其原因可能与文化程度高的患者注重从报刊、杂志、书籍上获得糖尿病信息有关;而文化程度相对较低的患者,认知、理解、接受疾病知识能力差,容易受周围环境及不良言语的影响而不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15]。

3.3 经济状况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是一种需要终生治疗的疾病,一旦患上糖尿病,患者就必须长时间地服用相关治疗药物,对血糖进行监测,此外,由于该病还可以引发一些伴发病与并发症,对这些疾病进行治疗,必然需要大量的医疗费用,必须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支持。对于一些拥有医疗保险的患者来讲,虽然保险能够帮其支付部分治疗费用,但是还有一部分需要自己支付。医疗费用的支付,将在一定程度上对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带来影响。药费昂贵,患者经济状况不好也会影响治疗依从性。2010年IDF的一项研究报道,估计中国目前每年在糖尿病上的总支出为l734亿元,占中国年卫生总支出的13%。另一多元回归研究显示,并发症和血糖控制效果不好是2型糖尿病患者医疗费增多的显著因素[16]。据相关调查发现,收入较少,经济水平较低的患者,其服用药物的依从性不高,当前市场上的药品其价格都比较高,尤其是一些进口药品。而糖尿病疾病往往需要进行多项检查,且需要终生治疗、长期用药,可见其治疗费用之高,这种情况对一些经济水平较低的糖尿病患者而言,是无法承受的,进而造成其依从性的下降[17]。上述结论与吴慧先[18]的研究结果相一致。

3.4 社会支持

通常情况下,因为糖尿病治疗较复杂、治疗时间长,且极易出现各种不良反应,疗效并不显著,需长期坚持治疗,进而使得患者对治疗失去信心;此外,又因一些社会因素的限制,例如经济水平、文化水平等,进而使得患者接受治疗的依从性下降[19]。研究表明,社会支持在糖尿病患者依从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糖尿病患者克服治疗依从性差的有效资源,充分的社会支持有助于患者获得知识、提高自信、减少心理压力。有调查结果显示,糖尿病患者获得较高水平的社会支持可促进其治疗依从性[20]。

3.5 患者的糖尿病知识

糖尿病患者可通过不同的途径获得糖尿病知识,依从性差可能与知识缺乏以及不理解治疗方案有关。有研究表明,69%的患者对有糖尿病感到紧张、担忧,31%的患者呈无所谓态度,认为没有什么注意事项,认为可以不治疗,任其发展,23%的患者盲目听信小广告,在治疗过程中擅自改变治疗方案[21]。另有调查显示,糖尿病患者由于知识缺乏,严重影响治疗依从性。

4 对策

4.1 加强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

有关研究指出,如果使糖尿病患者了解与糖尿病相关的知识,可以提升其开展各种有助于糖尿病病情控制的行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比如强化身体锻炼,保证饮食健康合理,对自身血糖情况进行定期监测等。在对糖尿病患者开展有关知识的宣教活动时,应当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与目的性,即主要介绍该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预后以及注意事项等,以使患者能够详细掌握糖尿病知识,进而为患者更好地控制自身的血糖打下基础[22]。除此之外,还有学者指出,糖尿病是一个长期发展的动态过程,要求护理人员具备较强的责任心,较好的耐心,不错的语言表达能力与人际交往能力,以便对患者进行科学有效的指导,指导患者重视并避免引起糖尿病有关的诱发因素,并做好患者从就诊到出院中各个阶段的健康宣教工作,鼓舞患者积极主动地加入到治疗糖尿病疾病的行动中来,使患者在住院期间系统学习,强化糖尿病知识,提升自我管理水平[23]。树立与医护人员主动配合,与疾病作斗争并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决心。开展健康宣教,还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进而提升其接受治疗的配合度与依从性。可见,在药物治疗的前提下,采取有效措施提升患者对糖尿病的知晓度,可在一定程度上促使糖尿病患者改变以往的不良生活方式,提升其接受治疗的配合度与依从性,从而加强对糖尿病疾病的合理控制,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率。

4.2 树立正确的态度

大部分患者在知道自身患上糖尿病,且了解到该疾病是一种慢性、终生性的疾病之后,很容易出现一些消极的情绪,且觉得无法接受,进而无法坚持持续的治疗,并对该疾病的治疗失去自信。针对这种情况,在对该疾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不但要关注患者的躯体功能,同时还必须注意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状况,一旦发现患者存在消极、负面的情绪,医护人员应当依据患者实际的心理特点,采取交流、观察、倾听等方式评估患者存在的具体问题,向患者及其家属表明:如果对糖尿病进行有效的治疗与严格的控制,那么将不会对其正常生活造成不利影响。对于自身的病情,一些患者常常抱持着怀疑、否定的态度,甚至觉得恐惧,亦或者是由于经济方面的因素,因而不按医嘱定时定量地服用药物。有调查发现,对患者的情绪进行有效的调节,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良好的心态面对疾病,加强心灵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根据患者的喜好和生活习惯,对其心理进行疏导,且开展健康宣教,消除患者的不安情绪与心理,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健康信念,可以有效提高其治疗依从性[24]。

4.3 争取家庭和社会的支持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住院治疗只是暂时性的,出院后还必须继续定期、定量服用药物,并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等,这样方能有效控制自身的血糖。但是有些患者的自控能力比较差,亦或者是生活习惯已经形成,要改变生活习惯是比较困难的。在这种情况下,家庭成员的支持与鼓励,对改善患者的生活习惯,促使患者定期、定量服用药物,具有重大且现实的意义。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家是最舒适的地方,而家人的支持,是其战胜疾病的重要源动力,家庭支持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家庭成员是社会支持的主要来源。有学者对中青年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低的原因进行研究,并指出应当强化卫生宣教与健康教育,向患者详细介绍糖尿病疾病有关的知识,以便使其能够树立科学的治疗观;另外,在治疗的过程中,应告知患者家属按时、按量服药对疾病治疗的重要意义;引导家属注意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并加入到疾病的监测与治疗行为中,以监督患者的药物服用情况,创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气氛,结果发现患者的依从性得到了很好的提高。

5 小结

糖尿病是一种典型的慢性终生性疾病,糖尿病患者只有很好地遵从医嘱并主动参与糖尿病治疗才能有效地控制疾病的发生、发展[25]。为了掌握病情的控制程度,提高患者的依从性,近年来,学者们在这方面进行了许多卓有成效的研究,取得了不少有益的成果,但是其中以调查为主,对于具体方法的研究进展不大,因此今后还需要进一步地探索,争取早日找到更加有效的提高患者依从性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De Geest S,Vanhaecke J.Methodological issues in transplant compliance research[J].Transplant Proc,1999,31(4A):81S-83S.

[2] 方琼英,张秀玲.糖尿病现状与健康教育[J].全科护理,2012,10(5):1337.

[3] 刘双,李柏岩,张春梅.健康教育对提高糖尿病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资讯,2011,3(20):534.

[4] Edlin pliance focus,education aid in diabetes management[J].Manag Healthcare Execut,2006,16(11):41.

[5] 石焕阶.68例糖尿病患者饮食依从性的调查分析[J].中国药业,2013, 22(6):82.

[6] Uitewaal P,Hoes A,Thomas S.Diabetes education on Turkish immigrant diabetics:predictors of compliance[J].Patient Educ Couns,2005,57(2):158-161.

[7] 胡怀玉,孟春英.老年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调查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09,9(7):28.

[8] 刘军祥,叶运莉,李爱珍.糖尿病病人药物治疗依从性影响因素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4):2671.

[9] Norris SL,Engelgau MM,Narayan KM.Effectiveness of self-management training in type 2 diabetes : a systematic review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J].Diabetes Care,2001,24(3):561-587.

[10] 吴广利.影响糖尿病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相关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J].当代医学,2009,15(19):14.

[11] Grembowski D,Patrick D,Diehr P,et al.Self-efficacy and health behavior among older adults[J].J Health Soc Behav,1993,34(2):89-104.

[12] 张丽华,崔静.糖尿病患者文化程度对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临床实用医学,2009,3(10):28

[13] Miller pliance with treatment regimens in chronic asymptomatic diseases[J].Am J Med,1997,102(2A):43-49.

[14] 王伟文.影响糖尿病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相关因素临床分析[J].上海医药,2009,30(3):134.

[15] Helme DW,Harrington NG.Patient accounts for noncompliance with diabetes self-care regimens and physician compliance-gaining response[J].Patient Educ Couns,2004,55(2):281-292.

[16] Francis CK.Hypertension,cardiac disease,and compliance minority patients[J].Am J Med,1991,91(1A):29S-36S.

[17] 朱朝晖,严春红,陈炎惜,等.糖尿病病人治疗依从性与社会支持的调查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15(9):842-843.

[18] 吴慧先.影响糖尿病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因素的临床分析[J].青海医药杂志,2009,39(9):37.

[19] Brown SA.Meta-analysis of diabetes patient education research:variations in intervention effects across studies[J].Res Nurs Health,1992, 15(6):409-419.

[20] 朱朝晖,陈炎惜,罗惠芳,等.糖尿病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与社会支持现状调查及护理干预[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18):141-143.

[21] Holmstr■m IM,Rosenqvist U.Misunderstandings about illness and treatment among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J].J Adv Nurs,2005,49 (2):146-154.

[22] Funnell MM,Anderson RM.The problem with compliance in diabetes[J].JAMA,2000,284:1709.

[23] Cox RH,Carpenter JP,Bruce FA,et al.Characteristics of low-income African-American and Caucasian adults that are important in self-management of type 2 diabetes[J].J Community Health,2004,29(2):155-170.

[24] Chatterjee JS.From compliance to concordance in diabetes [J].J Med Ethics,2006,32:507-510.

[25] 王伟文.影响糖尿病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相关因素临床分析[J].上海医药,2009,30(3):133-134.

(收稿日期:2014-05-04 本文编辑:郭静娟)

上一篇:PDCA理念在军队小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探... 下一篇:替吉奥联合顺铂同步三维适形放疗治疗中晚期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