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语言过敏”现象之反思

时间:2022-06-08 06:05:39

学生“语言过敏”现象之反思

一日,我正在初三年级组办公室伏案批改作业。下课铃响,见邻座的李老师怒气冲冲走进来,将教本教案往桌上一摔,一声不吭直喘粗气。笑问其故,其答曰:“课堂上有一学生不守纪律,批评时我冲口说了句‘真是狗改不了吃屎的习惯’的粗语。孰料该生一气之下,居然当面与我顶撞起来。真是气死我也!”我便劝慰了几句。

经常听到一些教师抱怨:现在的学生脾气大得很,“老虎屁股摸不得”。我想,这其中除了有学生方面的原因外,教师自己是否也应该认真反思一下:批评学生的语言可有不当,以致造成学生因“语言过敏”而出现“行为过激”?

“过敏”其实算医学术语,本来指人体接触到某些物质后会引起身体组织损伤或者生理上的功能紊乱。将此概念移植到心理学上,就是指人对已经在心里有异样感的话或者事情特别敏感。只要一听到或碰到,其反应的程度往往过于激烈,出人意料。

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或亲身经历或耳闻目睹,“语言过敏”的现象的确不少。譬如在批评学生上课不听讲时,老师说:“父母天天在田里辛苦劳动,你不好好学习,将来也当农民去。”结果这位学生反而合上课本,伏在桌上以示抗议;又比如某学生考试成绩较差,老师当着同学们的面奚落道:“你真是颗猪脑袋。”于是学生当众撕毁试卷。……等等例子,不一而足。

其实略加分析归纳,就能了解到容易产生“语言过敏”的话的一些特点:或不顾场合,损人自尊;或语气生硬,带嘲讽意味;或反复念叨,有责备或贬斥意思,等等。一所学校里,一个班级中,如果总是有“语言过敏”的现象存在,那么师生之间就会冲突不断、关系紧张,一不小心还会由日常的矛盾积淀而酿成大战,造成学校或班级管理乃至教学秩序的被动或混乱局面。

古人云:“亲其师则信其道,信其人则听其言。”教师要尊重爱护学生,少批评多鼓励,学生才会亲近教师,才会乐于听其传道、授业、解惑。所以,请睿智的教师们多寻找并使用那些能产生良性反应的语言,慎用甚至杜绝那些会产生“语言过敏”的话吧!

(新干县第四中学)

上一篇:用真爱搭起学生通往未来的桥梁 下一篇:“刺马苔”的尊师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