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学习积极性现状及影响因素的调查与分析

时间:2022-06-08 01:20:34

高职学生学习积极性现状及影响因素的调查与分析

【摘要】 本文通过对高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从多个角度分析研究调查结果,旨在了解当前高职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并且联系实际,据此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希望能有效地激励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保证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和形成活跃的教学氛围。

【关键词】 高职 学习积极性 影响因素 调查与分析

一、调查目的

在高职院校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风建设一直是受人关注的问题。促使高职学生增强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提高学习成绩,顺利完成学业;有利于保证教育质量,提高办学效益。那么,高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何,又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怎样才能提高高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呢?本次调查以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经济工程系及其他院系为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并提出建议,以提高教学效率,实现对高职学生学习激励的良好效果。

二、调查方法及样本说明

关于本次高职学生学习积极性现状及影响因素的主要调查方法是问卷调查,以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经济工程系及其他院系的学生为调查对象,涉及专业有市场营销、会计电算化、电子商务(三年制和五年制)、安全管理、工程测量、通信技术。共发放并回收学生问卷200份,由于是现场发放并回收,同时对学生填答进行了指导,200份均为有效问卷。

调查者中女生占52%,男生占48%,男女比例基本持平。调查对象大部分都是毕业班的学生,这也是我们特意选取的,因为这些学生经过了两年或四年在校的学习,对学校的各方面情况都比较熟悉,对我们调查的主题也有较大的发言权。

三、调查数据分析

1、高职学生学习积极性现状

(1)在调查中,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感兴趣的程度觉得一般的占43%,30.5%的学生比较感兴趣,很感兴趣的占16%,不太感兴趣的只有2%,说明大部分的同学对自己所学的专业还是较感兴趣的。

(2)在逃课的情况中,从来不逃课的同学占49.5%,经常逃课的占8.5%,偶尔逃课的占37.5%,每节课都逃的占4.5%,由此可见,大多数学生都是不逃课或是偶尔逃课的。

(3)在逃课的原因中,觉得课程枯燥或者听不懂的人有70人,因为不喜欢任课老师而逃课的有34人,因为学生社团或兼职等其他的事情要做而逃课的有117人,由于上网、玩游戏、聚会等一些娱乐而逃课的有12人,由于其他的事情而逃课的有27人,其他的事情包括生病或是家里有事情。由此可以看出,逃课主要的原因是学生社团或是工作兼职,其次是课程本身的原因。

(4)在对主动预习或复习老师所讲课程的情况中,从来不预习或复习老师所讲课程的人占19%,经常复习老师所讲课程的人有15%,偶尔复习的人占63%,每次都有预习或复习的人占3%。这说明偶尔复习老师讲课内容的人占多数,但是这些学生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

(5)对于怎样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认真完成的同学占50.5%,这说明大部分同学完成作业的态度还是很端正的。上网摘抄的有34.5%,抄写同学的作业的人数有10%,不做作业的有5%。

(6)根据调查,考试前偶尔有临时抱佛脚习惯的有39%,经常有考试临时抱佛脚的人占32%,每次都会的人占11%,从来不会的占18%,从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同学都有考试临时抱佛脚的习惯。

(7)在对自己学习积极性水平评价中,有54%的学生都认为自己的学习积极性水平一般,认为较高的占23%,很高的有9%,较低的占14%。可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2、高职学生学习积极性影响因素

(1)在对干扰自己平时学习的因素分析中,排在第一位的影响因素,觉得是娱乐的有67人,占了总数的33.5%,可见娱乐活动如网络游戏等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干扰,需要让学生抵制娱乐的诱惑,合理的分配好学习和娱乐的时间。排在第二位的比重较大的干扰因素是社团活动和学校风气,需引导学生处理好这两者关系,改善学校的学习气氛。排在第三位的是娱乐和情感问题,青少年的情感问题处理不好,会直接影响到学习的积极性和心情。

(2)对课余时间的处理问题上,将课余时间用于学习的有64人,用于玩游戏或上网浏览、聊天等娱乐的有123人,是占有比重最多的;其次是用于做兼职,兼职的有97人,做学生社团工作和谈恋爱的均为32人,其他的有27人。所以学校需对学生的课余时间利用加以引导,让学生通过一些课余活动能全面提升自己的能力。

(3)对学校的奖励制度的评价中,有17%的学生认为学校的奖励制度能极大的激励学生,35%的学生认为基本上能激励学生,认为起不到激励学生作用的占34%,觉得不但不能激励,反而降低学习积极性的同学占14%。所以认为学校的激励制度能起到激励学生作用和认为起不到激励作用的比例接近于1:1,学校的奖励制度还是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4)专业所设置的各项实习对提升自身能力的作用评价中,认为完全没有帮助的占7%,没有太多帮助的占25%,帮助很大的占12%,有一定帮助的占56%,所以学校对每个专业设置的实习对学生的能力等方面还是有很大作用的。

(5)学校举行的学术性活动或竞赛对学生的需求满足度调查中,觉得完全能满足的占7.5%,基本上满足的占44%,觉得不太能满足的占38.5%,完全不能满足的占10%。

(6)影响学校学习风气好坏的重要因素分析过程中,选学校所处的社会大环境有103人,教学管理方式的有107人,教育基础设施的55人,教师的教风有69人,学生自身的原因的有101人,其他的有17人,所以学生自身的原因、教学管理方式和学校所处的大环境这几个方面是影响学校的学习风气最主要的因素。

(7)由调查得知,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因素中,认为排在第一位的最高比重是找份好工作,其次是实现自己的理想。排在第二位的最大的比重是找份好工作,其次是实现自己的理想。排在第三位的是实现自己的理想和考取证书。

四、调查结论

第一,大多数同学对自己所学专业较感兴趣,调查对象中87%的学生从来不逃课或偶尔逃课,逃课的原因是主要学校社团和兼职工作。在学习干扰因素中,娱乐和情感问题占比例比较大,其次还有社团工作、校园风气的影响。

第二,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的同学占50.5%,上网摘抄的有34.5%。调查中有一半学生完成作业的态度比较端正,82%的学生考试有临时抱佛脚的习惯,从来不预习或复习老师所讲课程的人占19%,经常复习老师所讲课程的人有15%,偶尔复习的人占63%。

第三,在对自己学习积极性水平评价中,有54%的学生都认为自己的学习积极性水平一般,认为较高的占23%,很高的有9%,较低的占14%,基本符合正态分布。

第四,认为学校的激励制度能起到激励学生作用和认为起不到激励作用的接近于1:1,68%的学生认为学校对每个专业安排的实习对能力提高有一定帮助或帮助很大。超过一半的学生认为学术性活动或竞赛能满足学生需求。

第五,60%左右的学生将课余时间用于玩游戏或上网浏览、聊天等娱乐,其次就是用于做兼职,这个比例接近50%。学生自身的原因、教学管理方式和学校所处的大环境这几个方面是影响学校学习风气的主要因素。

第六,学生学习的动机第一是好工作,第二是实现理想,第三是考取证书。

五、提高高职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建议

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我们发现大多数高职学生对学习有一定积极性,但在完成作业、预习和复习、准备考试、课余时间安排等方面的表现不尽如人意,周围环境中也存在不少干扰学生学习的因素。为了进一步提高高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保证良好的教学质量,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开设学生喜爱的与专业相关的实践课程和实践活动,形成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同时通过竞赛或一些学术活动、社团活动培育积极向上的校园学习风气。目前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各系都推行“工学结合”的项目教学方式,尽可能通过课堂教学还原或模拟工作流程,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这种方式受到学生的青睐,但一些基础类的课程可能还是按照比较传统的方式授课,学生参与教学的机会较少,这也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需要在课程的教学改革方面加大力度。

第二,帮助学生进行合理的职业规划,并通过形式丰富的实践和实习,让学生对职场有更多接触和了解,引导学生树立自己的职业理想和人生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有效抵制“读书无用”等一些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不少毕业班的学生都对自己的职业定位比较迷茫,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或能干什么。学校各个专业虽然都有对口的实习基地,但在校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上还有待加强。相当一部分的专业实习都是在实验室里通过软件模拟进行,到企业的实习可能只是参观或者短时间在某个岗位的简单见习,这使得学生不能对专业及职业有全面深入的了解。但要完全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学校、企业、甚至政府部门和社会的通力合作,比如校企共同开发课程、共同完成教学,这方面可以借鉴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

第三,通过课堂监督、讲座宣传以及心理咨询服务等多种方式,强化学生的自我管理和约束能力,让学生能更好地利用课堂时间和课余时间。另外充分利用网络课程,包括最近兴起的“微课程”,让在互联网时代中成长起来并且对网络有一定依赖的学生能通过网络的即时性和交互性真正参与教学,提高学习的兴趣,同时也可以增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

第四,重视学生的情感问题,形成任课教师、学生辅导员、学生心理咨询服务三位一体的支持体系,解决学生的情绪及情感问题,为学习扫清障碍,也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通过调查发现,情感问题成为影响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高职院校需要培养高技能人才,而对技能的理解不能仅停留于专业技能,还应包含一般性的社会技能,如人际交往能力、情绪管理能力等,因此在相应的课程设置和学校资源配给上也应该涉及这些社会技能。

第五,完善奖惩制度。多设立奖项,扩大覆盖范围,有效地激励学生。另外,在惩罚制度的制定上,要保持一定的弹性,既要有可操作的细则,又能保证人文关怀,给学生更多成长的空间。

(注:本文属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13年度青年基金项目(编号:bgzyqn201306)“基于双因素理论的高职学生学习积极性影响因素调查与分析”部分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林宏瑜、姚瞻海:EXCEL数据分析与市场调查[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9.

[2] 王茜:从期望理论浅析高职学生学习现状[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6).

[3] 姚琳、韩松:运用激励理论提高大学课堂教学质量[J].当代教育论坛,2010(2).

[4] 吴瑾、孙永明、刘劲、李娟:激励理论在地方高校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大学教育,2012(4).

[5] 吕平、张瑞:高校学风建设联动机制探析――以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为视角[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1(1).

上一篇:平衡计分卡在医院绩效评价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世界3:识别“万有引力之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