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英语教学中的母语文化缺失现象及应对策略

时间:2022-06-08 11:16:35

高校英语教学中的母语文化缺失现象及应对策略

摘 要: 高校英语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复合型英语人才,在注重传授目的语语言知识的同时也非常重视拓展目的语文化的输入。然而,调查发现在各高校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一味强调目的语文化的输入而造成母语文化严重缺失的现象。针对这一问题,在英语教学中应适当引入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平衡目的语文化输入与母语文化输出,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切实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键词: 母语文化 高校英语教学 目的语文化 跨文化交际

一、引言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的输入离不开文化的学习。在英语课堂上,在讲授英语语言知识的同时并拓展相关英语文化增强教学实效,已是外语学界的共识。在英语教学中,导入目的语文化确实能增强学生学习外语语言的积极性,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但过于强调目的语文化的学习,忽略学生主体的母语文化融合吸收,长此以往,会造成中国学生使用英语表述母语文化的能力偏低,难以进行成功的跨文化交际。当前,在我国的外语教学中存在严重的母语文化缺失问题,这种文化缺失不但会妨碍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而且会阻碍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因此,在当代外语教学中,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母语文化素养及传播母语文化的能力既是时代需要,又是使中华文化融入世界主流文化的迫切要求。

二、高校英语教学中的母语文化缺失问题

目前,各高校英语教学中除了语言知识传授外,也加强了以语言为载体的文化知识教育,但是往往局限于对英语语言背后的相关文化的介绍,经常忽视母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的对比。通常所说的跨文化交际也仅仅停留在英语文化的引进,缺少对母语文化的介绍和中西方文化的对比融合。英语教育使母语及母语文化的教育“黯然失色”。身处母语环境下的中国学生怠慢了母语的学习,对母语文化的精髓浅尝辄止。正是由于人们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一味地强调英语文化的教学,单纯地引进,片面地理解和吸收,因而对母语文化的传播介绍颇少,这使得母语文化处于基本被忽视的状态。随着英语教育在我国的蓬勃发展,传统母语文化渐渐地让位于英语文化,久而久之,“中国文化失语”现象成了高校英语教学的普遍问题。

“中国文化失语”这一概念是由南京大学的从丛教授(2000)提出来的。他在外语教学研究中发现很多英语基础很好的中国学生,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却无法用英语准确自如地表达自身的母语文化。这一现象引起了人们对外语教学中尤其是跨文化交际中母语文化教育的深度关注。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很多学生能较完整地用英语描述“圣诞节(Christmas)”、“情人节(Saint Valentine’s Day)”、“感恩节(Thanksgiving Day)”、“万圣节(Halloween)”等一些西方节日,但无法用英语准确表述中国的端午节、元宵节、中秋节或灯谜等母语文化知识。这表明,我国高校学生在多元文化意识方面是薄弱的,至少缺失交流所必需的母语文化。其实,它折射出如下的社会现象:在外国文化源源涌入中国的时候,国人热衷于吸收和传播外来文化,可对自身的母语文化缺乏主动传播意识,并且缺乏传播母语文化的外语能力。由此可见,“中国文化失语”现象会给跨文化交流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最直接的危害就是阻碍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因为我们无法用英语向对方介绍与母语文化相关的知识内容。

三、高校英语教学中的母语文化缺失问题的应对策略

(一)培养学生母语文化传播意识

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居于世界前列达数千年之久。因此,我们对母语文化应该充分自信,把它融入全球化的文明中。对中国文化传播的正确认识、评价及实现,都离不开母语文化传播意识的培养及外语能力的培养,而这两者都需要大量高品质的信息输入和信息习得。信息输入包含正规的教材、图书等出版物,而信息习得是耳濡目染或言传身教所得的信息。随着世界经济文化交流的日益全球化,人们已经认识到成功地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是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作为英语教学的主体,高校英语学习者应该提高自身的跨文化交流意识,平等地看待英语和汉语,适当地调整语言学习策略,明确学习英语的目的和用途。同时还要正视中西方文化差异,既要增强对母语文化优势的认同感,又要做到在吸收西方文化中不,不断提高自身的跨文化交流能力,以文化传播为己任,以英语为桥梁,推动中西方文化双向沟通和理解。这就要求我们在英语教学中既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五种基本的语言技能,又要重视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语言的文化差异,提高学生对中西文化的敏感性,培养学生的文化传播意识。

(二)在教学、教材等环节上融入母语文化

随着我国高校外语教育的蓬勃发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受到广泛重视。2007年教育部颁发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课程要求》),明确指出:“大学英语是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要“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因此,在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体系中,我们应在大学英语教材、课堂教学等环节中有意识地融入中国文化内容,将大学英语教学与中国文化教育有效地结合。

当前,各高校大学英语统编教材的选材及文化取向几乎都是偏重西方文化的,这对于学习英语语言和相关文化知识是必要的。但是我们不要忘记,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之一是培养跨文化交际人才。就算较好地掌握了外语这个语言工具,但是对于母语文化浅尝辄止的了解,又何谈向外更好地传播中国文化呢?因此,笔者认为在传统的英语教材编写中应增加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教材的编写应始终贯穿跨文化传播的思想,系统地用外语向中国学生介绍本国母语文化的精髓及其英语表达方式以有利于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要逐步增强高校大学英语教材的实用性,通过中西方文化的对比融合有效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语言能力。

此外,高校英语教师也要着力提高自身的母语文化素养,尤其是要重视母语文化的积累提高。只有教师拥有较高层次的文化素养,才能引领和帮助学生向更高的文化高峰攀登。因此,高校英语教师首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时刻不忘跨文化意识培养的重要性,通过不断完善自身的文化知识结构,以适应跨文化教学的要求。其次,高校英语教师要有较强的驾驭各种大学英语教材的能力,对于那些精选的统编大学英语教材即使其在选材上很少涉及母语文化内容,在实际教学中也要善于通过多媒体网络、电子媒介等多种渠道充分挖掘丰富中西方文化知识内涵。教师应在课堂上有意识地将目的语文化和母语文化进行对比教学,以提高学生对中西方文化的对比鉴赏能力。再者,高校英语教师要注重营造目的语和母语文化氛围。美国社会语言学家德尔·海姆斯(Dell Hymes)于1972年指出:语言学习和语言教学不能只学或只教语言知识本身,还应该了解和教授与语言有关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努力克服母语文化和习惯的干扰,实现交际的成功。因此,高校英语教师应坚持语言教学与文化知识教学并重的原则,同时也要注意将中西方文化知识进行有机结合,并尽可能将文化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总之,高校英语教学应把“(中西方)文化”既视为手段又视为目的,从而形成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四、结语

语言素养和文化素养是相辅相成的:语言是文化传播的媒介,本身也是文化的一种体现;语言是文化传播的基础,可以将母语文化用外语的形式进行传播;语言是文化交流的手段,而语言的特定文化内涵又是语言能力取得突破不可缺少的因素。多元文化语境下的文化强国建设,要求我们在强调跨文化意识与相关能力培养的同时,切不可忽视自身母语文化的修为;要引导学生掌握和了解自身文化,同时又超越自身文化。随着中国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日益深入,在培养高素质的外语人才过程中,既要注重传授目的语国家语言文化知识,又要重视母语文化的导入融合,提高学生母语文化的英文表述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真正合格的跨文化交际外语人才。

参考文献:

[1]从丛.中国文化失语:我国英语教学的缺陷[N].光明日报,2000-10-19.

[2]刘长江.谈外语教育中目的语文化和本族语文化的兼容并举[J].外语界,2003(4).

[3]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7)[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4]孙娟.母语文化与大学英语教学[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3).

[5]耿璐.第二语言习得中的文化因素及其教学启示[J].US-China Foreign Language,2007(5).

[6]田颖.对大学英语教学中母语文化缺失的反思[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7]皮磊.从跨文化传播视角谈我国高校英语教学[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12).

[8]王福宁.高校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缺失现象调查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2).

2012年河南省社科联、省经团联调研课题“河南高校英语教学中的母语文化缺失现象调查及对策研究”阶段成果之一(课题编号:SKL-2012-1417)。

上一篇:奥尔夫英语音乐教育的应用性研究 下一篇:英文歌曲对大学英语教学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