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筑防渗措施及补漏技术

时间:2022-06-08 10:54:55

浅谈建筑防渗措施及补漏技术

摘 要:渗透问题一直以来都严重影响着建筑物使用功能和人们生活水平,是目前建筑工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尤其是住宅建筑工程中,由于施工条件和工艺的影响造成渗漏问题,严重影响着人们生活作息。本文介绍了建筑物渗漏的原因,结合当前科学技术措施提出了且是可行的防渗措施,为建筑工程质量的提高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建筑物;防渗措施;补漏技术

建筑工程中普遍存在屋面、墙身、地下室渗漏现象。渗透是当前建筑工程中常见的质量缺陷和问题,在当前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是利用相应的技术手段进行控制和改善过程。在建筑裂缝出现的过程中,其源头是非常难找的过程,因此在处理的过程中,也是一件难度较大的施工手段和施工方式。渗漏是影响房屋使用功能和质量问题的主要病害,其在处理的过程中,是通过加强施工过程中的控制方式和手段进行分析和管理的过程。

1.地下室

随着社会发展中,人们对地下室要求不断提高,在地下室工程施工中,由于受到各种施工因素的影响容易发生渗漏现象。这狐妖是由于在施工中冷缝连接不合理,造成墙面的裂缝存在,同时形成了伸缩缝和渗透缝。

1.1防漏措施

1.1.1严格按配合比拌砼,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地下室度板、四壁砼的浇注,避免出现冷接缝;浇捣过程,注意不漏振、不过振,避免墙体出现蜂窝、漏浆、泛浆等质量缺陷。

1.1.2底板底面、四壁外侧增设防水层。

1.1.3墙体预埋件(模板拉杆、预埋套管等)须满焊止水环片。

1.1.4没有后浇带的,后浇带应设地结构受力较小的部位,其砼浇灌两个月后进行,并最好用膨胀水泥配制,以防止新老砼之间出现裂缝。

1.2补漏技术

地下室常见的渗漏现象一般为慢渗、快渗、急流、高压急流等。修堵的基本原理是一致的,无论是孔洞漏水、裂缝漏水、还是大面积渗漏水,修堵时要把渗漏面积尽量缩小,使漏水集中于一点或数点,为最后堵塞漏水点创造条件。

1.2.1孔洞漏水堵补

1.2.1.1直接堵塞法,适用于水压不大(水压制N以下)孔洞较小的漏水点,以漏水点为圆心剔凹槽,槽壁尽量与基层面垂直,用水将凹槽洗干净,用配合比为1:0.6的水泥胶浆捻成凹槽直径相近的圆锥体,待胶浆开始凝固时,迅速将胶浆填塞凹槽并四周挤压严密,等胶浆与凹槽壁紧密丫合并凝固即可。

1.2.1.2木楔子堵塞法适用于水压大,漏水孔不大的情况,用胶浆把一铁管牢稳埋设于漏水处凿成的孔洞内,铁管顶端比基层面低2cm,让水从管子流出,管子四周用水泥砂浆抹平,等有强度后,把一浸过沥青的木楔打入管内止水,管顶处再抹砂浆等即可。

1.2.2裂缝漏水堵补

1.2.2.1直接堵塞法,适用于水压较小的裂缝慢渗、快渗等。先把裂缝凿成八字形沟槽并清洗干净,把水泥胶浆捻成条形,等胶浆快要凝固时,迅速压进沟槽中,并挤压密实,待胶浆与沟壁紧密结合并凝固后即可。若裂缝过长可分段堵塞。

1.2.2.2下线堵塞法,适用于水压较大的慢渗或快渗的裂缝漏水处理。先把裂缝凿成八字形沟槽并清洗干净,在沟槽底部沿缝隙放置一根小绳,长度约20-30cm,将胶浆于开始凝固时和绳子填塞于沟槽中,并迅速向两侧挤压密实。填塞后迅速把小绳抽出,让水沿绳孔流出,最后再对绳孔作孔洞补漏法或下钉法堵塞即可。

1.2.2.3蜂窝麻面漏水处理,适用于蜂窝孔洞及水压较小的漏水处理,先把漏水处清洗干净,在砼表均匀涂抹厚2cm左右的胶浆一层(水泥:促凝剂=1:1),随即在胶浆上薄薄地撒一层干水泥粉,干水泥上出现湿点即为漏水点,立即用拇指压信漏水点到胶浆凝固,按此办法堵塞完成其他各漏水点即可。

2. 外墙渗漏

外墙渗透是当前砌体工程中的常见的问题和质量缺陷,随着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各种建筑结构和建筑手段的不断应用,在其发展的过程中是利用相应的技术手段进行分析和管理。现在大部分房屋建筑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用轻质空心砖作为填充护墙体,其在施工的过程中由于对施工材料应用的不达标和不到位,使得其在运行的过程中存在着多种问题和质量缺陷,很容易引起渗漏现象。当出现渗漏后严重影响到正常使用功能,但维修处理也比较困难,表现在渗水的部位明显清楚,其缺陷更是造成建筑物在运行过程中其质量出现故障和外观造成破坏。外墙渗透作为当前高层建筑中的主要通病,其是通过对外部墙体进行破坏,从而影响梁柱与砌体结构中的存在方式。目前外墙渗透的主要原因在与墙体之间存在着各种裂缝,由于流经通道曲折复杂,返工后的效果也是一个不确定性。

2.1、渗漏原因

墙体的采用材料温度线膨胀系数不相同,构件及砌块之间的变形不能协调而引起墙体开裂。例钢筋砼构件的温度线膨胀系数比砖砌体高出一倍还多,即使在砼结构产生允许范围变形条件下,墙体也容易出现在墙与梁柱交界部位的纵横向有规律的裂缝。同时温度的线膨胀系数存在一定差异,按各种不同材料安装的门窗框与墙体之间,也接触的周围也出现沿框走向的裂缝,造成墙体产生裂缝的部位增加产生渗漏的机率加大。

2.2防治措施

2.2.1严格按照铺贴工序施工,尤其须作好墙体处理、抹底层灰、粘贴及勾缝工序。砖墙基体需用水湿透后冷糙5-7mm,隔天浇水养护,砼基体表面需凿毛后用水湿透,刷一道聚合物水泥浆,搓平后浇水养护;或用1:1聚合物水泥细砂浆喷到砼基体上作毛化处理,凝固后用水泥砂浆找底,搓平后浇水养护。

随着当前社会不断发展过程中,传统的建筑结构形式逐步的无法满足当前人们对建筑物结构的要求,使得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的缺陷和管理因素,目前,框架结构外墙常见的渗漏部位为框架梁下与砌体交接处的开裂、渗漏。

2.2.2改变传统的批挡及粘贴材料

现常用水泥砂浆粘贴面砖,或在砂浆中掺107胶。随着高层建筑出现,107胶不能根本解决面砖粘贴的安全性、防渗性。在施工中建议采用新的粘贴材料,可大大提高粘贴效果。

2.2.3在建筑墙面增设“一喷灵”有机硅防水保护层。

2.3补漏技术

2.3.1挖补法,适用于冻融开裂的面砖损坏或脱壳面砖,具体作法如下:

用钢凿凿去起壳面砖及括糙层,然后清理修补基层。

聚合物砂浆括糙,用木抹压实槎平,划毛,浇水养护1-2d后可镶贴面砖。

按原墙分格,弹线,做灰饼,贴面砖。

2.3.2环氧树脂灌浆修理法,适用于面砖与括糙层已脱落,但表面完好的墙面。先用小锤轻轻敲击面砖,确定起壳修补范围,然后确定钻孔位置(一般16-18孔/m2),注入孔均布于勾缝上,孔径8-10mm,孔深钻进基层1cm左右。用气泵清除孔中粉尘,待孔眼干燥后,用环氧树脂凝固后用1:1水泥砂浆封闭注入口。

3、结束语

伴随着科学技术在建筑物中的广泛应用,各种施工措施和管理方法不断完善,为建筑工程防渗漏和补漏技术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改进平台。在施工的过程中通过各种方式和手段对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各种裂缝形式进行管理和控制,降低和控制高层建筑中的渗漏问题。

上一篇:浅谈电力设施的保护相关问题 下一篇:浅谈事件的互斥、对立和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