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办高校办学风险成因及对策研究

时间:2022-06-08 09:06:46

我国民办高校办学风险成因及对策研究

摘 要 民办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分析了我国民办高校所面临的各种办学风险并分析了其成因,提出了民办高校在政策法规、办学思想、管理体制和教育教学质量方面的风险干预对策,以促进民办高校的健康持续发展。

关键词 民办高校 办学风险 风险分析 对策

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民办高校近年来发展迅速并且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据统计,截至2015年5月21日,中国的民办大学(民办高校)共有722所(含独立设置普通民办高校447所,独立学院275所)。民办高校的健康稳定发展对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国第一所民办高校湖南九疑职业学院创立于1980年,至今已有35年了。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民办高校在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扶持以及自身的不懈努力下已逐渐规范,但是,目前我国民办高校在发展的过程中仍然面临着许多办学风险。

一、民办高校办学面临的风险

(一)外部风险

民办高校办学面临的外部风险主要是民办高校的外部环境所带来的,包括国家、地方、社会的相关方面情况对其造成的影响以及其他高校对其造成的影响。例如,国家有关民办高等教育的法律和政策的影响,地方经济发展对当地民办高校的办学规模、发展速度和招生的影响,社会舆论评价的影响以及其他高校造成的竞争影响等。

(1)国家法律政策风险。民办高校的发展离不开国家法律和政策的保障、引导和支持。目前,我国已经颁布并实施的相关法律法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和《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这是保障民办高校发展的重要外部条件。然而,民办高校的法律地位仍不明确、对民办高校发展的限制较多、相关的扶持政策落实不到位等政策因素给民办高校办学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2)地方经济风险。民办高校大多数招收的是当地的生源。当地经济的发展水平不仅对民办高校办学规模和发展速度产生影响,还会对民办高校的招生以及学生的就业带来风险。

(3)社会舆论风险。对于民办高校来说,社会对其的舆论评价的好坏,关系到它们自身的社会形象和可持续发展。社会大众的舆论评价包括政府、教师、学生、家长、用人单位、新闻媒体等对民办高校的政策、行为、办学质量等各方面的评价意见总和。

(4)高校竞争风险。民办高校的竞争对手不仅来自于同类的其他民办高校,还来自于公立高校。然而,民办高校在办学层次、办学规模、办学质量、师资力量、生源质量等竞争力都不如公办高校。因此,竞争因素的影响给民办高校办学也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二)内部风险

我国民办高校面临的内部办学风险主要来自于办学者管理经营的理念和方式、财务资金的投入和运作以及自身的办学质量等方面。

(1)管理经营风险。民办高校办学者的办学理念、办学思想间接地影响到民办高校的管理和经营方式。部分民办高校办学者办学动机不纯,办学理念不当,以营利为主要目的,贪图利益回报,削减必要的资金投入,缺乏科学民主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忽视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服务水平,势必会影响学校长远的生存和发展。

(2)财务资金风险。民办高校是由社会集团、集体、个人筹资,自负盈亏,这是它们与公立高校的主要区别之一。因此,民办高校面临着筹资风险、投资风险、信用风险和收益分配等资金风险因素。

(3)办学质量风险。良好的办学质量是民办高校能否拥有较好的社会形象以及较高的社会知名度和认可度的重要条件之一。影响民办高校办学质量的主要因素包括师资水平、教育教学管理评估水平和教学相关设施设备的建设等。但是,现阶段由于有的民办高校一味追求投资回报,不舍得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教育设施建设,忽略教师的薪资待遇,很难留住优秀的教师。同时,有的民办高校大量使用兼职和外聘教师,造成教师队伍不稳定,人员流动频繁,教学和科研的连贯性难以得到保障,势必会给学校的办学质量带来风险。

二、民办高校办学风险的成因分析

综上所述,我国民办高校办学面临着许多风险。笔者认为,我国民办高校存在以上风险的原因如下:

(一)法律政策不健全

国家和地方有关民办高等教育的法律政策越完善,民办高校的法律政策风险就越小。虽然目前已经颁布并实施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和《民办教育法实施条例》对于促进我国民办高校的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也存在着法律政策内容模糊、笼统,只具导向性,缺乏操作性,无法落到实处等问题。例如,关于民办高校的产权关系界定不明确,民办高校投资者投资办学的合理回报不确定。另外,有关民办高等教育的地方性政策法规缺失,只有少数省市出台过有关民办高等教育的政策法规,大多数省市并没有根据当地办学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详细的政策法规。

(二)办学思想的偏差

民办高校投资者办学思想的偏差将会严重阻碍科学规划和长远发展。当前,部分民办高校的办学者对办学的本质认识不当,希望用最短的时间获取经济收益,忽视民办教育教学的质量。民办高校不是以营利为目的的私营企业,它有自身的公益性。不能通过经营民办高校获取利润,更不能为大量获取经济收益而削减必要的资金投入,从而降低教育教学质量。另外,投资办学与投资企业有很大的不同,有其特殊性,风险系数也不同。投资办学者对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本质、特殊性以及办学风险的认识不足将会影响我国民办高校的健康发展。

(三)内部管理不规范

科学健全的管理制度是促进我国民办高校发展的基础。近年来,有部分民办高校的倒闭很大程度上是与自身内部的管理不善有关。虽然大部分民办高校内部已经制定了关于教学、招生、师资、财务、科研以及设施等方面的管理制度,但是其中的一些规章制度流于形式,可操作性不强,如同虚设,发挥不了应有的效果。同时,一些民办高校因过分追求经济利益,削减一些投入管理所必需的资金,导致不能使用更科学、更现代化的管理手段,造成管理混乱。此外,我国民办高校普遍采取“家族式”管理方式,缺乏有效的制衡机制,也给民办高校带来的一定的风险。

(四)民办高校师资水平整体不高

目前,我国民办高校的教师队伍中以中级职称的教师为主,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多以挂名或兼职的形式任教。而且由于各种因素,民办高校教师队伍的流动性很大,教学的延续性得不到保障,势必影响到教育教学质量。此外,部分民办高校教师担任教学工作同时还要担任行政工作,工作量大,加之民办高校实行过分强调工作量,只注重结果不注重形式的不科学的绩效考核制度,使得教师没有时间和精力进修,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也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教书育人、教研和科研当中。

三、民办高校办学风险干预的对策

(一)完善民办教育政策法规

政府部门要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使其更合理、明确、规范,并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做到有法可依、依法治教,保障民办高等教育健康有序地发展。另外,各省市也要构建关于民办高等教育的地方性法规,根据我国各省市的教育发展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营造良好的法律和政策环境以促进当地的民办高等教育良好发展。最后,相关的政策法规制定之后,关键在于将它们贯彻实施,落到实处。因此建立严格有效的执法监督制度也很重要,可以解决教育腐败问题。

(二)端正办学思想

民办高校的投资者要端正办学动机,树立正确的办学理念,要认识到民办高等教育属于公益性事业,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为推动我国经济建设和高等教育大众化做出贡献。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才,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民办高校的办学理念应该牢牢地围绕这一点,体现大学的理想、信念和追求。

(三)健全民办高校的内部管理体制

民办高校的管理制度是学校一切工作能否正常运行的有力保障。例如,教学管理制度是确保教学工作能够正常开展的前提,行政管理制度是开展行政工作的基础。民办高校各方面的管理制度要科学、合理,具有可操作性,不能只停留在形式上,并且要相互配合,形成一个体系。同时,要完善民办高校内部管理监督制度,提高民办高校的管理效益和效率。例如,对教学管理活动实施督导机制能改善教学质量,对财务管理行为进行内部监督就不会造成腐败和资金的浪费。

(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提升民办高校的教育教学质量首先要通过创设良好的环境和建立内部人才培养机制等手段吸引和培养优秀教师,进一步优化师资水平。更重要的是要提高教师的待遇,留住人才。除了要有优质的师资队伍之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校特色学科建设,建立教学质量管理评估体系等都是提高民办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切实有效的途径。

参考文献

[1] 李钊.民办高校办学风险防范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

[2] 任红.民办学校办学风险及其防范[J].辽宁教育研究,2008(2).

[3] 赵雄辉.民办学校的风险与防范[J].中国教育学刊,2005(11).

[4] 周国平,谢作栩.我国民办高校倒闭问题之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06(5).

上一篇:功能锻炼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疗效观察 下一篇: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及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