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时代手绘环节在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回归

时间:2022-06-08 04:42:52

数码时代手绘环节在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回归

摘要:无论是写生、创作或是设计课程的教学实践,不是一开始就能画出正稿,而是先由构思小稿开始, 逐步由最初的原始构思――“意图”慢慢调整、再调整,并逐步趋于完善的过程。手绘通常运用在教学上的目的是解决未来正稿画面的构图和各种层次关系以及设计创意,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和表现过程,丰富作品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手绘;草图;创意;艺术设计

所谓手绘是把最初的意思(设想)绘制成图。因为最初的设想往往不够成熟,有待于不断调整和完善,所以又称之为“草图”。一般情况下,绘画创作、写生前总是要画草图的,做产品设计、广告设计、室内设计等都要绘制一至几个系列的手绘草图,然后选择相对理想的方案进行继续研究、推敲并绘制成正稿。

运用这种训练方法可以使学生在正稿写生中做到心中有数,少走弯路,减少反复,这种训练方法既普通又实用,同时又能很好地丰富设计作品的文化内涵。尽管在课改背景下的自主学习或研究性学习被广泛关注,笔者认为美术教学有自身的特点,传统的、实用的实践方法不能忽视。

一、数码时代美术教学是否需要手绘草图

数码时代使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日新月异。多媒体的运用给教学带来的便利不由分说,特别是设计专业的实践、训练基本上是在电脑上完成的,效率虽然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但很少能够看到同学们用毛笔、颜料绘制手稿了。只有在每次的省职工技能比武(广告设计、室内设计等)上除了上机操作外,还有一个环节,即手绘设计效果图;还有每年的美术高考,总有些高校的美术专业考试要求根据题目先绘制几个构思草稿,再选择其中一个方案绘制正稿。这说明了手绘草图在一定范围内和一定程度上还是受到重视的,也是必须的。

在美术教学实践上,对于是否需要强化同学们对于草图正确认识的问题,80后教师和80前教师的认识方法和角度是有差别的,不过,对于电脑美术设计的前期需要徒手草图的认识,几乎所有的美术教师都是没有异议的。因为电脑技术有其局限性,如果没有绘制草图这个环节,设计的作品或者技能实践一定是枯燥和被动的,缺少活跃的和富有创新的层次,所以绘制草图不可替代。

数码时代电脑的应用毫无疑问地给美术设计与美术教学带来革命性的改变,当然这种变革也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因为任何新的变革都面临对传统的挑战。不过再怎么变革也是在人脑的智慧火花中一步步完善,并达到我们理想的需求。电脑毕竟是现代社会人们工作、生活、学习的辅助工具而已。对一个先进工具的运用往往是在人的主观能动性驱使下服务于我们的生活空间。

在今天的课堂教学上,我们过去一直引以为豪的徒手绘制草图的环节不再,尤其是80后的设计师、90后的在校生,他们都能熟练地操作鼠标键盘,键盘几乎左右了他们工作、学习的整个过程。有个性的富有高度想象力的草图绘制环节,几乎被程式化的电脑键盘所取代。数码时代给予了我们丰富多彩的学习和生活方式,但改变不了人类对文化内涵的认识和实践。事实证明:电脑美术设计不但需要徒手草图,更需要加强徒手草图的训练过程。电脑技术有其自身的局限性,绘制草图的环节是不可替代的。

设计的过程是一个围绕目标一次次反复、更新,直至实现目标要求的不断进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的思路和理念,甚至不同的表现形式和技巧,如线描手绘、淡彩表现,马克笔、彩水笔表现等。而电脑制作过程相对的“机械化”程序,恰恰扼杀了方案构思阶段设计思维的可塑性及不确定性,因而忽视设计构思阶段的手绘环节是不符合客观规律的。

在设计教学中,学生过分依赖电脑和沉湎于电脑,忽视了严格的基本功训练,最终导致设计分析、思考、创作能力的丧失,也使学生设计素养降低,在激烈的就业竞争背景下失去战斗力,一筹莫展。

一个项目设计最初的设计意象是模糊的、不确定的,既五彩缤纷又杂乱无章。绘制徒手草图实际上是把我们脑海里目标思维闪烁的一瞬,通过图示语言的表达形成“视觉驿站”,把绘制草图过程中形成的若干个“视觉驿站”串联起来为后来的电脑制作提供“前期准备”,那么这就是手绘草图环节在设计中的意义所在。

有时候,人们认为画草图会浪费一些时间,这实际上是一个误区。事实上,绘制徒手草图能节省很多时间,因为在我们没有草图或是草图不完整、不成熟的情况下就匆匆上机,结果导致漫无头绪,不知从何下手,甚至头脑一片空白。即使有了某个想法构思,在电脑上要把自己的思维进行延续,由于没有成熟的想法,很容易出现思维的短路,而且还很会出错,这样反而浪费了时间,即使勉强操作下去,最终的“产品”往往是比较机械,缺少主观活跃的表现层次。

大多数人善于绘制徒手草图主要是得益于习惯的养成,随着绘制草图的熟练,给自己教学或设计带来的便捷不言而喻。不过,徒手草图,要求设计者下笔快而流畅,其表达能力尤为重要,徒手草图基础越好,所做的形象就越趋于完美。对徒手草图的训练,可以多方面进行;可以进行研究性的长期作业式的造型训练。采用素描等形式进行练习;可以进行简单、方便、快捷的速写练习。速写练习是一种很好的徒手草图练习方式,可以培养我们敏锐的观察力、快速而准确的表达能力,大多数人都是从速写开始练习的;同时默写练习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徒手草图最终基本都是用默写的形式来进行的,所以默写能力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徒手草图的表现能力。总之,培养绘制草图的能力要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而定,不能一概而论。

草图绘制的过程,正是创作实践的记录、表达、延伸的过程,是完成一个逻辑思维向形象思维转化的过程,也是一个思想火花固化的过程,创作灵感升华的过程,形象思维强化的过程。这个过程也可以是一闪而过的念头,也可以是一次激情的勃发。又可能是瞬间消失的灵感,这些要记录下来就要求快,要能捕捉,要能表达,必然就要求我们用一种十分便捷的、不受工具限制、不拘形式的方法来完成。因此这就决定了草图至今还是具有不可代替的生命力。

二、手绘草图伴随美术教学的实践意义

课堂上,学生徒手设计草图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项目作业时的构思过程,是通过灵性的对项目作业方案构思、取舍、归纳、表现等环节,围绕目标要求最后绘制的徒手表现图。它始于记忆的闪烁或某种理念的孵化,设计草图并不是设计的目标,而是一种表达手段和过程,草图是动手设计的开始,画草图的过程,也就是设计构思的比较、推敲、深化、完善的过程。

就目前高校设计专业而言,大多数学生存在轻手绘草图环节,重电脑设计的倾向。就其原因是手绘是需要花费很多时间才能练就一定的基本表现能力,才能适应目前设计教学中手绘环节的需要,而电脑上可以轻而易举地搜索到似乎接近要求的图像图形模板,这符合当代年轻人特别是大学生的心理思维习惯。所以,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在专业设计课的设计创意阶段,教师要求学生画出设计手绘草图的时候,大多数学生只是敷衍了事,看起来好像对草图不感兴趣,实际上是他(她)不具备绘制草图的基础,无法完成手绘设计方案的制作。更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课程开始阶段拒绝速写训练和手绘训练,并且振振有词地引入电脑作为论据,一切都等待电脑解决,一切都以电脑当借口。

如此现象导致学生最后的作品(作业)不仅是专业基本技能的缺陷,更值得注意的是作品(作业)文化生态的缺失。如作品(作业)的时代精神、人文精神、民族文化、地域风情、历史传承等与设计艺术的融合,从而彰显设计作品的内涵和深度。当然,不是每一件作品都需要体现民族文化、地域风情、历史传承的。

手绘环节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设计者既能考虑大多数人的文化修养,又能照顾特定人群的不同爱好;既能迎合现代,又能兼顾历史传统;既能体现时代气息,又能体现民族文化内涵等等。

手绘是循序渐进的、反反复复的,并且可以得心应手地过滤掉与设计理念、设计要求不协调的因素,完善设计作品(作业)的图示内涵及视觉效果。而计算机辅助设计操作是高效率的设计手段,节奏极快,在操作过程中有许多客观因素会干扰你的直接(忽略手绘的情况下)构思,如网上可以下载大量看上去效果不错的图形素材,刺激你会在匆忙中选用,但事后再回过头来品味自己的作品(作业)时,你会发现:作品(作业)的设计理念很单薄,图示内涵几乎很单一,似乎缺少些什么。实践证明:没有手绘环节或不重视手绘环节,设计出来的作品(作业)看上去还可以,而实际上设计作品(作业)所包含的文化生态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这主要是和手绘的特点是分不开的。

手绘是初步的设计思想不断完善的轨迹。它就像饭店要准备一桌大餐:首先要把各种可能会用得上的材料准备好,尽最大可能做到齐全一些。然后根据不同的个性化要求将各种(用得上)的材料进行搭配、加工(也许有的材料根本用不上),提供给客人一桌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的,且具备一定文化内涵和地域特色(民族特色)的大餐。在配菜的过程中,配菜师首先是按照菜肴搭配的规律(有传统的标准、也有现代的标准,有时尚的标准、也有高雅的标准)结合自己的创新并适时的调整来实现最后的配菜方案的。如果没有配菜师,厨师(在匆匆中)只有随便取几样材料进行加工,做出来的菜肴肯定是不尽人意的。那么,手绘就相当于配菜师的配菜环节:既要考虑大多数人的饮食需要,又要照顾特定人群的不同爱好;既要迎合现代,又要兼顾传统;既要有时代气息,又要有文化内涵等等。如此这般的“搅和”,需要设计师对设计素材一遍又一遍的组合或分解、一遍又一遍的分析和判断、一遍又一遍的否定和肯定。如此的反反复复,也只有通过手绘的环节才能恰到好处的实施。而计算机操作只是一种较为现代的工具运用,它可以在一般状态下很容易地实现画面的最佳视觉效果,这种“张扬的”视觉体验使人不知不觉中忽视了画面的内涵。同时,电脑里大量的设计素材可以轻松随意地下载,根本用不着也来不及思考、判断和分析,一幅画面在轻而易举中合成,效果也不错,至于画面(设计)的实用价值、设计理念、文化内涵、民族(地域)特征等因素已较少考虑了。在平时的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实践环节中,同学们基本上是在这样的氛围里“轻松的”学习着,手绘似乎成了被淘汰的、过了时的“古董”,同学们往往对此也不屑一顾。这种对手绘的懈怠和应付使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教师也感到非常的不可理解。于是,在同学们的设计作业(作品)里,往往是这样的现状:画面大效果是好的,如果继续看下去则越看越单薄,没什么东西好看,整个作品也谈不上什么设计理念、文化底蕴和内涵等等。

如果一个造型基础扎实的同学(或设计师)能充分运用手绘,在手绘环节上积极对设计主题展开分析,并不断地围绕设计理念、风格,人文精神,地域风情,民族文化等展开一遍又一遍的修改、调整,甚至否定再否定,直至实现最后的手绘设计效果:首先是构图合理,主题设计思想有创新意识,画面富有独特的文化底蕴和生活积累,同时也体现了民族精神,图文紧扣主题。在这种状态下再运用电脑的相关设计软件进行制作将是锦上添花,使作业(作品)的质量得到了升华。

为了强化这种重视草图绘制的气氛,可以经常组织一些手绘草图展览。展览的形式是不拘一格的。如:学生作品(作业)汇报展,这种展览可不间断地举行,因为美术教学中阶段课是我们惯用的设课方法,也称强化训练;分门别类专题展,这种展览一般适用于单元展、年级展、不同美术专业展,比如:现代招贴画展、标志设计展等等。

通过以上项目课程作业草图展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成就感,提高自我欣赏的能力,并且能给学生创造学习美术的浓厚气氛,使其自觉、主动和热情地学习如何练就专业基本功,同时也为实现美术教学目标,提高美术教学质量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作者简介:

雷文伟,浙江丽水学院教师;

洪磊,宁波大红鹰学院副教授;

蓝玉香, 莲都区联成小学教师

上一篇:包装设计中材料语言对绿色观念的实现方法论 下一篇:浅谈音乐学科中的情感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