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实践探索

时间:2022-06-08 03:50:58

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实践探索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表现。因此,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怎样才能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呢?我在实践探索中认识到:激发小学生写作兴趣,增强其写作信心,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和积累,改进学生习作的评价机制,是增强写作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乐于表达

兴趣是学生作文最重要的内驱力。《语文课程标准》在写作中也强调“重点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让学生“乐于表达”。因此,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他们愿意写,乐于写,是小学生写作教学的第一要义。教师要鼓励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喜欢怎么写就怎么写,不要用过多的条条框框去限制他们的表达。古人认为写作就像教孩子走路,在学习写作的起步阶段,不必强调种种规矩,应该让孩子放开写,就像刚学走路的孩子,首先让他有迈步的勇气。让孩子体验向前迈步的乐趣,这时候什么走路的规矩和技巧对他们来说都毫无用处。对于刚刚学习写作的小学生来说,教师应该努力创设让学生喜欢写的环境氛围,设计让学生能够写的活动方式,选择学生乐于写的内容,采取能让学生感受写的成功的评价方式。这样,学生的写作兴趣得到充分激发,就会乐于表达,并愿意与别人分享自己的感受。

二、学会积累,使学生善于表达

写作是厚积薄发的创造性活动,积累的东西多了,写起来就得心应手。因而,“丰富语言的积累,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是《语文课程标准》的重要要求。为了提高小学生写作水平,教师必须指导学生学会积累。

(一)在课内外阅读中,积累语言

阅读是学生积累语言的主要途径。我们的语文课本入选的文章语言凝练、内容丰富、文质兼美,富有时代感。课文在谋篇布局,选材立意,表达方法,语言运用等方面无不发挥着典范作用。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感悟文本内容,体会作者情感,领悟表达方法的基础上积累文本词句等语言材料,这是我们语文教师在阅读课上最应该教给学生的。例如学习《林海》、《桂林山水》,教师就要教会学生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积累描写景物的生动词句。学习《军神》、《丰碑》,要领会侧面描写烘托人物形象的写法,积累人物描写的形象词句。还有《荔枝》中的细节描写,《开国大典》中的场面描写等,都要在阅读课上引导学生感悟写法,积累语言材料,这样才真正达到了阅读教学的目的。

阅读中还应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以文本为范例,引导学生感悟语言美,从中积累优美词句、精彩片段。课文精彩处、情真处、感人处,要让学生评一评、议一议、赏一赏、背一背,这样在阅读中不仅理解了语言文字,积累了语言,还学会了借鉴,以利于写作中的运用。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因此,语文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展课外阅读。要结合阅读教学及时向学生推荐一些浅显易懂、图文并茂、情节生动,并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课外读物。以小学高年级为例,学了《跳水》,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列夫・托尔斯泰,并初步接触他的作品;学了《凡卡》,不妨引导学生读契诃夫的作品;学了安徒生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引导学生走进五彩斑斓的童话王国……教师应结合阅读教学激起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学了《景阳冈》,教师可鼓励学生阅读《水浒传》;学了《草船借箭》,可鼓励学生阅读《三国演义》;学了《小抄写员》,可引导学生阅读《爱的教育》……强化课内阅读,丰富课外阅读,让学生在广泛阅读中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对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在多形式观察中,积累生活

“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盈而不枯竭。”这个比喻形象地说出了生活在先,文章在后的真谛,而小学生往往缺乏生活积累,必须依靠教师的启发引导,在多形式的观察中,学会积累生活。

《语文课程标准》在高年级习作中要求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叶老也说过:“识得深切,写出来当然亲切,识得浅薄,写出来不免浅薄,一无所闻,硬要写也没法写出。”可见观察能力的培养,认识能力的提高,是写好作文的重要环节。因此,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平时多观察思考。这样,学生就常常会发现新鲜的见闻,得到特殊的感受,从中丰富生活内容,积累写作素材。积累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鼓励学生无论在校内还是校外,眼睛要多看,耳朵要多听,心里要多思,有疑要多问,把周围一切事物都作为观察的对象。

2.扩大学生的眼界,丰富学生的生活见闻和经历。鼓励学生多读书看报,收听广播,看电视、电影,上网冲浪,外出旅游,经常与老师、同学、父母畅谈,加深对生活的认识。

3.积极参加校内外的实践活动,为写作积累丰富的生活素材。

4.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及时记录身边的人、事、物,及时记录自己的点滴感受。

只有让学生学会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学生的头脑才会变得聪明,目光才会变得敏锐,对生活的感受才会深刻,才能写出有内容、有个性、有新意、有感情的文章来。

三、多元评价,优化表达

1.教师的评价。教师要多运用激励性的评价语言来评点学生的作文,而且要多对学生写作中的某一状态进行正面的鼓励。例如:有的学生习作虽然一般,但通篇没有一个错别字,我们可以这样评价:

“看你的作文,老师的眼睛真舒服,因为找不到一个错别字。如果你能运用学过的修辞手法,把景物描绘得更美,那就更好了。”有的学生虽然语句写得不够通顺,但他能将真实的感受表达出来,我们可以这样评价:“你已经找到写作文的真谛,能够真实表达自己的感受,值得表扬,不过文不厌改,把不够通顺的句子改一改,读起来会是一种享受。”教师要用欣赏的眼光发现孩子的优点,用赞赏的口吻评价孩子。当然必要的批评式的评价也不可少,但要注意把握适当的语气,用词要中肯,明确指出如何修改,令学生心悦诚服。

2.学生的自我评价。教师要鼓励学生对自己的作文进行自我评价,这样能提高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促进学生的自我反思。学生评价时,要能够客观评价自己的作文,并修改自己的作文。对于较差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对自己的作文进行“纵向比较”,发现自己的习作比上一次有了哪些进步,这样也使他们增强了写作的信心。

3.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创造一些交流展示的机会。可以小组为单位,看看别人的作文好在哪里,通过“横向比较”,发现他人的长处和自己的不足,让学生在感受成功的同时接受同学之间的相互评价,取长补短,拓展写作的思路,使每一次习作都能得到收获,达到优化表达的作用。

总之,教师要在相信学生潜在的写作能力的同时,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兴趣,将阅读教学丰富积累为写作教学服务,对学生的习作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赏识,使写作成为学生内心的一种需要而不是一种负担,那写作教学的目的才能真正达到。

上一篇:在同课多轮研讨中促进专业成长 下一篇:《图形中的规律》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