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未来经济减速之挑战与对策

时间:2022-06-08 03:02:22

浅谈中国未来经济减速之挑战与对策

作者简介:胡尧(1987-),男,汉族,籍贯:湖北天门,单位:重庆工商大学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学。

摘 要:中国经济发展正呈现减速的势态,其原因主要在于出口需求不足,基建投资减缓,人口红利殆尽和环境成本突出,经济减速可能对未来经济发展造成巨大挑战,主要体现在就业压力增大、社会矛盾激化和债务风险加大这三个方面,需要从稳定经济增速和增强社会稳定两方面来应对。

关键词:发展经济学;中国经济;减速挑战

一、 中国经济减速现状

自2008年经济危机以来,全球经济开始陷入持续低迷状态,中国经济的增长态势也开始发生显著变化,经济增速出现明显下滑:2008-2011年的年平均经济增速比2000-2007年降低了0.9个百分点,比改革开放以来的长期均值低0.38个百分点。2012年上半年的经济增速延续了上年的下滑趋势,同比经济增速为7.8%,近三年来首次跌破8%。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最新的第一季度增长数据,2013年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7%,较去年第四季度7.9%增长率放缓,同时也低于市场和经济学家预期的8%左右。

事实上,中国经济增速在未来将逐步减缓已经日益成为经济学界的共识。最近中国社科院的2013年《经济蓝皮书春季号》指出,中国经济经过30余年平均高达9.8%的增长后,目前正在由“结构性增速”时期进入“结构性减速”时期。这意味着,今年及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的经济增长,将落在一个位于7.5%左右的较过去30年平均水平略低的平台上。

中国经济在“习惯”了多年的高速增长之后,未来向中速时期的转变可能会使中国经济社会发生深刻变化,给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挑战。因此,探明中国经济减速的原因,分析减速可能带来的后果,并提供相应的对策就显得非常必要了。

二、 减速原因分析

总的来说,中国过去经济的高速增长主要来自于基础建设投资和对外出口。从国内角度看,中国在80年代初期开始通过对经济体制的渐进改革来培育市场经济软条件,在90年代分税制改革后依靠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创造工业发展硬条件,然后以丰富的自然环境资源和廉价充沛的劳动力为基础,充分利用后发优势节约技术创新和结构转型的成本,加大开放力度融入全球分工体系,在出口导向战略政策的促进下迅速完成落后农业国向世界工厂的转变。从国际角度看,在和平与发展的主题背景下,世界经济加速一体化,制造业全球的分工使得发展中国家有机会承接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而南美各国新兴经济体在八九十年代遭遇的债务危机使得国际资本将目光纷纷投向亚洲市场,尤其是当时改革如火如荼的中国,同时亚洲四小龙的崛起为中国的出口替代政策提供了大量的实证依据。

然而,时至今日,世情国情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正是导致中国经济减速的原因:

1) 世界经济周期,出口外部需求疲软。发达国家深陷债务困境,对中国商品和劳务的需求增速将趋于降低。欧盟和美国长期是中国最主要的两大贸易伙伴,而在当前以及未来较长时期内,严峻的债务问题将使得欧美发达国家对中国商品和劳务的需求不再保持以往的快速增长,中国难以再依赖发达国家的高消费来实现出口的高增长。

2) 地方债务严重,基建投资增速放缓。地方政府在过去十多年的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中,主要靠银行贷款、靠各种融资平台发债来进行基建投资。现在,地方政府负债比较严重,大都到了用新的银行贷款来还旧债、建新项目的情况了。最近国家审计署的第24号公告显示,2012年36个地方政府债务已经将近4万亿元,其中仅4成债务被偿还,近一半省份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率超过100%。因此,随着中央对房地产调控力度的加大,土地价格增长速度减缓,以卖地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各地方政府在进行基础设施投资时将会越来越难,而基础设施投资在未来中国经济中推动和贡献作用也会愈发下降。

3) 人口红利殆尽,比较优势逐步丧失。长期以来,由于人口红利的存在,即便是在全要素生产率没有显著改善的情况下,中国经济仍可以保持高速增长。这也是中国吸引外资,实施出口导向战略的根本,然而,随着刘易斯拐点的到来,劳动力供给的迅速减少带动劳动力成本进入了长期上升通道。一方面,劳动力成本的上升降低了出口产品的竞争力,给国内经济带来了不利的供给冲击,引起成本推动型通胀;另一方面,随着越南、马来西亚等国家的兴起,更低的劳动力成本吸引大量外资企业逐步从中国迁到东南亚等国。

4) 环境问题突出,粗放增长走到极限。过去三十年,环境资源价格的过度扭曲降低了生产成本,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高速增长。然而,长期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伴随着资源的高消耗和污染物的高排放,致使当前面临严重的资源品紧缺和环境恶化问题,一方面,资源环境成本由于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的大幅降低而显著提高;另一方面,民众的环保意识增强和政府日趋严格的管制,企业在资源环境上的成本投入进一步扩大。

三、 经济减速带来的挑战

不可否认,中国经济增速的放缓确实有助于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也能缓解资源环境当前面临的巨大压力。但减速阶段所带来的巨大挑战也应引起重大的关注:

1) 就业压力增大。经济减速将带来严重的就业压力,影响社会稳定。一方面,我国青年就业压力巨大,新增大学毕业生人数仍将保持在高位,“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突出,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今年增加到699万人,未来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规模保持在年均700万左右,约占每年新进人力资源市场劳动力的一半,且这一比例将进一步提高,再加上中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城镇未能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和退役士兵,总量近1600万人,;另一方面,经济减速带来产业结构的大幅调整将淘汰一大批使用落后生产技术的企业,也会带来大量的结构性失业人员。

2) 社会矛盾激化。当前,收入分配、福利社保、医疗教育等社会问题日益突出,前期经济的高速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中国在社会建设上低效的影响,降低了社会动荡的风险。然而,在增速显著减缓的时期,之前的社会问题必定会更加突出,矛盾将进一步激化。

3) 债务风险加大。中国经济效益受增速影响十分明显,一旦经济增速持续减缓,企业效益和政府财政收入增速将会大幅下降,企业有可能因无法调整大量的过剩产能而破产,因加速城镇化而大量进行基建投资所产生的政府债务也可能难以按时偿还,债务及金融风险进一步加大,严重还会导致债务危机,造成资金外逃,货币贬值,经济崩溃。

四、 对策建议

为了应对经济减速所带来的挑战,应该着重做好两方面工作:

一是稳定经济增速,避免大起大落。

(1) 扩大内需,转变过度依赖出口和投资的发展模式,充分挖掘国内需求;

(2) 加强调控,在应对不利冲击时,应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避免了经济出现大的起落;

(3) 深化改革,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二是增强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

(1) 扩大和促进就业,深化户籍管理体制改革,鼓励支持自主创业,建立就业信息服务平台;

(2) 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深化医疗、社保、教育等公共服务的改革,保障基本公共服务支出,兼顾公平和效率;

(3) 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公开政府信息,加强群众交流,注重网络舆论,以完善基层社会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 林毅夫.解读中国经济[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3(2)

[2] 中国社科院. 2013年《经济蓝皮书春季号》[R].北京,2013

[3] 张军. 张军自选集:如何解释中国经济增长[M].山西经济出版社,2013

[4] 陈彦斌,姚一曼.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原因、挑战与对策[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2(5)

上一篇:企业财务人员管理机制及职业素质分析 下一篇:政府下乡补贴的问题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