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俄语人称指示语的非常规用法

时间:2022-06-08 02:03:47

试论俄语人称指示语的非常规用法

摘要: 按照传统的俄语语义学理论,俄语人称指示语的使用要遵守一定的数量和常规对应指代关系准则。但在现实的交际活动中,说话人会使用表面上看来是混乱或错误的人称指示语。本文旨在语用学的框架下探讨俄语中人称指示语故意违背数量或常规指代关系准则的非标准用法,并用认知语用学原理来分析其理解机理,尝试创建可能存在的语用附带含义理解模式。

关键词: 人称指示语 非常规用法 语境

1.引言

指示是语用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因为这一语言现象充分说明了语言和使用语言的语境之间的密切关系。指示是指在言语活动中,特别是在有一名说话人和至少一名听话人参与的典型的语言交际活动中,对参与者所谈及的人物、事物、事件、过程和活动等作出确切理解时,必须把它们和某些语境构成要素(如交际的时间、空间等)联系起来的现象。(何兆熊,2000:56)俄语中能起指示作用的词主要有人称代词、指示代词、指示副词、关系代词等。人称指示就是通过公开或隐含的人称代词把话语中涉及的人或物与说话者、听话者或第三者联系起来,表明彼此间的关系。人称代词具有人称指示功能,例如:

(1)Он не президент.А он есть.Он секретарь.

虽然例句(1)中没有提到出现者的姓名,但是可以知道涉及到两个人,一个是总裁,一个是秘书。但只听到有人说这些话,很难搞清谁是总裁,谁是秘书。如果在现场或其他方式来重现当时的交际情景就可以弄清楚了。所以说,如同指示词语的理解依赖于语境一样,人称代词的所指也依赖于语境并存在于语境之中。

2.俄语人称指示语

和世界上大多数语言一样,俄语中也存在着三个人称构成的人称指示语体系:я(мы)、ты(вы)、он、она、оно(они)。在现实的语言交际中,说话人(或作者)一般处于交际的中心位置,总是用第一人称я或мы来指自己,听话人处于次要位置,总是以第二人称ты或вы来表示。在交际过程中,说话人和听话人不断更迭,位置不断进行交换。例如:

(2)―Да,я хотела сказать вам,―сказала она,не глядя на него.―Вы дурнопоступили,очень дурно.

―Разве я не знаю,что я дурно поступил?Но кто причиной,что я поступил так?

―Зачем вы говорите мне это?―сказала она,строго взглядая на него.

―Вы не знаете зачем,―отвечал он смело и радостно,встречая ее взгляд и не спуская глаз.(Л.Толстой)

第三人称он、она、或они(本文不讨论对物的人称指示语,只讨论对人的人称指示语,所以省略оно)在语言交际时是不定的,可以指说话人和听话人之外的任何一个人,可以和说话人、听话人同处于交际情景之中,也可能不在交际情景中出现。例如:

(3)Что он за человек был,этот Яшка?(Горбатов)

(4)...Матушка будет за нас;он меня простит...(Пушкин)

(5)Выходцы из Орловской губернии,они служили когда-то батраками у богатых крестьян...(Фадеев)

按照传统的俄语语义学理论,俄语人称指示语的使用不是随意的,他们与各自所指之间要遵循既定的现实对应逻辑关系,即,要遵守一定的数量和常规对应指代关系;如果使用不当,将直接影响人际交往的质量、引起词义的误解和使用错误。但在实际的交际活动中,常常会出现这种情况:说话人有时为了达到一定的语用目的,违反常规人称指示语的使用规则,故意让听话人有意识地越过异常的话语去推导其中的深层含义,从而达到理解说话人话语隐含意义的预期目的。

本文旨在语用学的框架下列举俄语中人称指示语故意违背数量或常规指代关系准则的非标准用法并探讨其理解机理。

3.俄语人称指示语的非常规用法

如上所述,俄语人称指示语一般指代在相应关系和数量上与其相关联的事物,即指代的人称和数量要与被指代物完全相符,如指代单数女性的第三人称时,只能用она:

(6)Она встретила меня на крыльце.(Пушкин)。

如果在实际的言语活动中,人称指示词语出现一些从语义上看似乎是异常的现象,而这些现象只能从语用的角度借助语境来理解,就是人称指示词语的非常规用法。在大量研究俄语语料的基础上,我们把俄语人称指示词语的非常规使用现象分为三种:违反常规指代关系准则、违反数量准则、同时违反常规指代关系准则和数量准则。

3.1违反常规对应指代关系准则的俄语人称指示语用法。

这种情况是指,人称指示语与被指代的事物在数量(单或复数)上一致,但违反常规的人称指示对应关系,如:

(7)―Вы―гражданин Ручейников,Петр Яковлевич?―строго спросил милиционер упапы.

―Он самый,―...не очень приветливо ответил папа.(А.Чехов)

例句(7)中的答句表面上给人的感觉好像是说话人(папа)在谈论与自己无关的第三人,实际上是用单数第三人称он来指代单数第一人称的я,即用与己无关的第三者身份谈论自己。这样说话的目的是向对方明示说话人是谁,也反映了说话人语言之外的不满或反抗。

除例(7)外,俄语其他情形中也常常用单数第三人称来指代说话人自己。例如:

(8)Уже звали к столу.А полный мужчина,всё ещё изучавший фотографии,наконец нашел то,что искал:

―Вот он,я!―и ткнул пальцем в детское личико на групповом снимке.―Вот-вот!(А.Гребнев)

例句(8)的理解和语境的结合度更紧密一些。一般是在看照片、录像或电影时说话人向听话人指出自己时常用的违反常规指代准则的用法,其实质也是用单数第三人称来指代说话人自己的单数第一人称。

俄语人称指示词语违反常规对应指代关系准则的情况一般与语境结合比较密切,都要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否则会引起误解与歧异。说话人通过这种反常的指称来引起别人的注意,使听话人更清楚或明确所指对象,间或表达自己言外的一些情感。

3.2违反数量准则的俄语人称指示语用法。

这种情况是指,人称指示词语与被指代的事物人称指代正确,而在单、复数上不相符合,在此种反常规情况中,以复数第一人称表达单数第一人称意义的情况比较常见,如:

(9)Мы полагаем,что в этом отношении Пушкин несет с собой громадное благо дляпредстоящего нам строительство новой жизни.(Луначарский)

(10)К тому же мы не считаем,что это наилучший способ расходования денег.(изгазеты)

例句(9)和例句(10)是话语和书面上常用的一种表达,用мы来指代说话者或作者本人я,有时是为了提高自我肯定的效果,使话语对听话人而言更具权威性、重视性与可信性,有时含有自谦的含义。这种用法一般在报告或著作中常见,被称为“авторское мы”,因为非常多见,所以在某种意义上已经被认为是一种习惯用法了。

3.3同时违反常规对应指代关系和数量准则的俄语人称指示语用法。

此时人称指示词语与被指代的事物在对应人称和单、复数上都不相符合。这种情况比较复杂,更与语境密切关联。如

(11)―Ну―с,как мы себя чувствуем?(С.Алешин)

(12)―Такси!Свободно?―Садитесь,куда(мы)поедем?(изгазеты)

例句(11)中,说话人实际上是想询问对方的感觉,但为了表达自己的同情或同感,把自己也列入听话人一方来实施言语策略,以便引起对方的好感或轻松。例句(12)也一样,司机把自己考虑在乘客一方,表达了愿意为乘客提供服务的愿望。此外,在口语考试或提问中老师为减弱学生的紧张感、表示感同身受,也常用此种表达:

(13)(на экзамене)―Ну,молодой человек,―добродушно улыбнулся экзаменатор,―(мы)будем отвечать? (В.Чванов)

有时说话人批评或责备对方时,把自己也归结到与自己毫无关系的对方之中来一起批评或责备,目的是使批评、责备或不满比较委婉地表达出来,而不使对方损伤面子或感到反感,例如:

(14)―Разговорчики!―крикнул Веня с порога.―Слишком(мы)много болтаем!(В.Шукшин)

还有用复数第三人称指代单数第二人称含义的情况。这时在言语活动中,说话人好像是在和听话人谈论不在场的第三人,也好像是把自己的心里话自言自语地说给听话人,但实际上是在不太极端和激烈的情况下发泄自己对听话人的不满,如:

(15)―Я сама знаю,как мне жить с мужем,―сказала на это Клара.―Вам надо,чтобы он пил?

――Зачем же?

―Ну и всё.Им делаешь хорошо,и они же ещё недовольны.

――Да ведь мне жалко его,он же мне сын...(ВШукшин)

婆婆和媳妇吵架,媳妇对婆婆干涉她让丈夫做家务一事很不满意,在实施当面指责婆婆的言语策略时,没有用“ты”或“вы”,而是委婉地用了“они”,好像是在谈论别人或一般情况的泛指,既表达了媳妇的不满,又适时地不使婆婆太难堪,留了些面子。

4.俄语人称指示语非常规用法的理解机理

语言是一种神奇有力的信息传递工具,它不但能承载句法和语义信息,而且能携带语用等附加内容。传统语用学用规约和非规约的说法,来区分语言信息和附带信息。话语承载的语言信息,包含了词义、句法意义和相关的语义信息,而在一定场合里,听话者还可能推导出语言信息超载的附带含义。附带信息的理解或推理依据的是认知语境。传统的语境概念几乎是一个包罗万象的范畴,涉及到语言的知识、语言的上下文、时间、地点、话题、说话方式、人际关系、人对世界的知识、人际间的相互了解、文化、社会等因素,如果这些因素都要考虑的话,分析语言的附带信息就会变得非常复杂而难以驾驭。其实语境主要指的是谈话者的语用知识,即认知语境,这种认知语境可以帮助语用者理解语言反常使用而蕴涵的附带含义。

熊学亮(2000:160)对语言交际的理解过程有非常贴切有趣的描述:“语言交际和足球比赛中的传球,在顺序方面有相似之处。假定把传球者比作说话者,把接球者比作受话者,那么传球者总是根据判断或假设,把球踢到他认为接球者可能跑到的地方,而接球者则应向球可能传到的落点跑去,万一球未能传到位,接球者便要作一些调整。”对人称指示语反常使用而蕴涵的附带信息的理解,就如同上述传球的道理一样,可以看作是一种语言接受者对认知语境选择、利用和调整的过程。如图表述:

语言的理解机制应该是一种前仆后继的过滤过程和优选过程,即听话者会尽最大可能来完成有效解码。那么,常规的语义解码可能是第一步,如果出现障碍或失败,听话者可能会努力考虑具体场合因素,以捕捉一切可能的信息来进行推理或理解,这样就可能推导出隐藏在语义后面的附带含义。这是基于人际间的默契和习惯或类似的社会心理表征对话语理解的可能假设。例如例句(15)中媳妇指责婆婆多管闲事,用了“они же ещё недовольны”,被媳妇引入的“они”,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有些莫名其妙,然而在具体场合下听话人婆婆明知媳妇对自己不满,要表达对自己的愤怒,就可以推出“они”后面隐藏的“ты ещё недовольна”的含义,媳妇只不过是为了保留面子或避免直接冲突而采用了委婉策略。

应该说明的是,上面提出的模式,并不是一种严格的语用附带含义理解模式,而是在语言使用的过程中,语言接受者或听话人在理解语言附带含义信息部分时的一种可能的认知寻找过程。乔姆斯基曾经在强调了语言的模块性质,以及在模块上操作运算机制的同时,进一步抽象和压缩了普遍语法的有关参数,但语用学里的“运算”比句法学里的运算要宽泛得多,上述模式只是一个大胆的设计和尝试。

参考文献:

[1]杜小红.人称指示的非常规选择及其语用探析[J].山东外语教学,2003,(2).

[2]龚人放主编.俄汉文学翻译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观出版,2000.

[3]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4]何自然.语用学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5]何自然.当代语用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6]王超尘,诸同英等编.现代俄语理论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2.

[7]熊学亮.认知语用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8]张玉柱.俄语口语中人称的转义用法和中性化用法[J].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6).

上一篇:互动模式在任务型外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下一篇:浅析汉英语言的语用差异及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