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模式在任务型外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时间:2022-09-02 12:22:59

互动模式在任务型外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摘要: 本文从概括互动模式的定义和意义出发,追溯了其在任务型教学理念下的理论根源,进而对互动模式在任务型外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做了较为全面、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 任务型 互动模式 外语教学

一、引言

“互动教学模式”,是指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包含有学生与课程资源间的互动、学生与教师间的互动、学生间的互动和学生与教学环境间的互动等要素构成的,且具有相对稳定的教学结构和教学流程。它顺应时代要求的学会求知,学会利用知识,学会与人交往,学会生存和发展的新世纪教育发展前景,符合我国教育部对外语教学的要求:“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

二、互动模式的理论来源

任务型语言教学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强调“做中学”的教学理念,是近20年来交际教学思想的一种发展形态。任务型语言教学就是以具体的任务为学习动力或动机,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学习的过程,以展示任务成果的方式来体现教学的成就。学生有了具体的动机就能自主地学习,并且主动地用所学语言去做事情,在做事情过程中自然地使用所学语言,在使用所学语言做事情的过程中发展语言能力。任务型语言教学要求教师首先使学生明白语言的意义,然后帮助学生学习语言的形式,即首先强调语言的流利性,再关注语言的准确性,使形式与意义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使用语言的能力。

互动理论是任务型语言教学的重要倡导者Michael Long在研究第二语言习得过程时首先提出的一种假设。任务型语言教学的鼻祖Nunan也将互动式放在了他提出的任务型教学原则的首位。Ellis认为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理论基础是输入与互动假设。语言学家Wells指出:“……语言的互动是一种合作的活动,指两人或两人以上相互交流信息、思想或情感的活动,其结果是交流的各方从中受益。”它包括“建立一个由发送器、接受器和语境三者构成的三角关系”。可见,互动不只是传递信息的过程,更是理解信息和加工信息的过程。

互动能够促进语言自动性的生成,有效的语言学习过程中极为关键的一个环节是从对少数语言形式的控制及时地过渡到对相对无限的语言形式的自动加工,而互动被认为是促进这种自动性形成的最为有效途径。由于互动的终级目标不仅仅是产出语言,更重要的是交流思想观点,所以在语言的互动中,学习者自然地把注意力放在意义的表达和信息的理解上,而非单纯语法上。大家合作去实现一个群体目标,或者去努力达到某一个体目的,这样十分有助于把学习者从语言控制型中解脱出来,进而转入自动加工型。语言的互动过程会为学习者创造大量信息输入和语言产出的机会,理解与表达是相辅相成的,因此我们可以说互动性既关注了输入又强调了输出。

根据互动理论,语言学习者在执行互动式的任务过程中,可能遇到交际困难或障碍。为了克服困难,排除障碍学习者必须进行意义协商。学习者在意义协商的过程中学习和掌握语言知识,发展语言技能。具体地讲,在执行互动任务中,学习者必须两人或多人一组,通过合作或协作的形式解决某个问题;合作和协作则必须通过意义协商来实现。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者不可避免地经历接受信息、处理信息、传递信息、表达意义的过程。在接受信息、处理信息、传递信息、表达意义的过程中,学习者可能遇到理解或表达的困难。为了解决理解或表达中遇到的困难,学习者必须根据交流各方提供的反馈调整各自的输出(对他人讲的话),从而最大限度地保证信息和意义的顺利交流,这就是意义协商的过程。

上述这些来自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等诸多领域的科学论述为互动教学模式的诞生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三、互动模式在任务型外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从教师的角度

1.在任务型外语教学中,教师应确保互动任务的难易程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语言能力。教师在设计互动任务时要准确把握难易度和适切性。依据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学习者的进步主要是在最近发展区内完成的。为此,教师应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认知发展水平等进行动态性的评估,区分学生的“已有发展区”和“最近发展区”,并使设计的互动任务难度属于最近发展区域,不应过难也不应过易。教师在设计互动任务时还应将学生学习中的焦虑因素纳入考虑范围内。焦虑是指学生在外语学习中需要用外语进行表达时产生的恐惧和不安心理。研究表明,适度的焦虑能促使学生注意力集中,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从而积极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然而过度的焦虑会对学习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导致学生回避甚至放弃学习。因此,教师在设计互动任务时应对学生的学习心理进行认真细致的分析研究,设计出既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的任务以激发学生主动求知和积极参与的欲望,又使任务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以降低学生的心理负担,使他们积极参与,敢于发表观点,有信心表达,不畏惧犯错误。以便使学生在宽松、融洽的学习氛围中形成互帮互学的学习风气。

2.在任务型外语教学中,教师在设计互动任务时应力求使其具有较强的创造性和趣味性。创造性强的任务可鼓励学生在消化、理解知识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创造性思维去完成难度适中或具有一定挑战性的任务;培养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达到使学生们对知识的掌握从低层面的认识、记忆升华到高层面的分析、创新。趣味性强的任务可使学生受兴趣所致有机地融入外语学习中,这有助于学生的全身心投入并有利于消除学习惰性及认知疲劳,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参与中寻找思维的碰撞,在探究中享受互动乐趣,在激奋中达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3.在互动式任务型外语教学中,教师还应把握好互动任务的密度和频率。课堂互动任务的密度和频率要依教学需要而定。密度太大、频率过高会引起学生疲惫、厌倦,使互动质量下降;密度太小、频度过低会降低学生的语言敏捷度,对语言的后继发展不利。通常情况下,互动任务的密度和频率应保持在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刺激与应答为宜。互动前应给学生一定的时间热身。互动结束后,要总结和评价。

4.在互动式任务型外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密切观察学生参与互动的质和量的情况,并悉心了解影响学生实施互动的智力及非智力因素。树立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评论意识,对学生言语能力的点滴进步作出敏锐反应并及时地表扬,使学生既能体会成功,又能了解自己的不足从而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教师应有效地实施激励性原则,尤其在促进后进学生转化中,应坚持做到少批评多表扬、少下结论多帮助、少抱怨多鼓励。同时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有些内向型学生在互动中表现为缺乏自信心、消极被动,教师应特别注意鼓励、帮助他们冲破自己设立的屏障,增强其自信心,使其敢于、乐于畅所欲言。

5.在互动式任务型外语教学中教师应切实地实施共同评析归纳的原则。学生评析归纳通常是任务型课堂教学的薄弱环节。学生个体间的思维差异很大,不能过于乐观地认为通过讨论与交流,所有学生对所学知识都有全面的认识,都能系统而深刻地掌握事物的本质和事物间内在的关系。因此,教师应针对学生的讨论交流,适时引导学生进行全面清晰的归纳,帮助学生在发散思维后进行必要的聚合思维,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达到对所学知识有比较全面、正确的理解,对学习主题有明确的内在构建。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态度,学会评析,学会归纳。教师应对于学生小组讨论后的发言进行有针对性的点评,一方面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另一方面帮助学生整理思路,形成正确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从学生的角度

1.在互动式任务型外语教学过程中,从老师和同学处得到的反馈会使学生验证自己语言输出的准确性,进而完善他们各自语言系统中的知识,使其朝着目的语方向发展。实际上,当学习者在交际中被驱使产生输出时,努力使自己被同伴理解的欲望会迫使他们暂时应付由于语言知识缺乏带来的困境。大量的结对练习和小组活动是任务型外语教学的特点之一。在任务型外语教学过程中,学生应有效地利用小组或结对的形式完成各种任务。通过结对和小组活动可以最大限度地进行课堂互动,进而提高学生的外语交际能力;可以使学生在模拟真实交际的情境中进行语言活动;学生的语言活动量得以成倍地增长。结对练习和小组活动可为更多的学生提供练习的机会,可增加学生运用所学语言的几率,创设便于学生开口的轻松环境,也可培养学生的交际策略。

2.在执行语言互动任务时,学习者应坚持竞争有序的原则。任务型交互活动中,学生互为对手,彼此竞争,但这种竞争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你赢我输”,而是“双赢”的,目的在于使每个小组在竞争中把任务完成得更好。每位学生不仅应发挥自己在语言上的交际能力,还应关心其他学生发挥各自的语言交际潜力。学生间相互促进,不断努力学习。竞争能促进培养学生的上进心,能唤起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和情感上的力量。这使得学生能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最大的任务,发挥最大的效能。通过竞争活动,既了解别人,也让别人了解自己;互相显示能力,展示个人自主自强的学习风貌。

(三)从物质环境的角度

物质环境对互动式任务型外语教学的实施效果也具有重要的影响。对于互动教学模式来说,理想的教室布局是阶梯式、半圆型或‘U’字型;阶梯的座位使学生身置升高、心理放松;扇面型的座位使每一排的学生与教师的距离相等;‘U’字型的教室更使教师可以走到学生中间,接近学生。在这类教室布局环境中,即使坐在后排的学生提问或发言,教师和其他同学也能够看到、听到,有利于加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彼此关注,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

四、结论

二十一世纪全球性教育旨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成为既拥有广博的知识又具备创造力、适应性和独立性的人才。教师的任务不再局限于传授语言知识和培养语言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和方法,使他们在探求新信息的同时能进行批判性分析和逻辑性推理,并把这些信息根据自己的需要加以应用。互动模式在任务型外语教学中的实施恰恰能够卓有成效地服务于这种现代人才培养的需求。虽然该方面的教学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但大量教学实践已经证明它是培养国际性现代化人才的有效途径。在这方面的进一步探究对外语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给外语教学效果提供了更广阔的改进空间。

参考文献:

[1]程晓堂.任务型语言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李广凤.外语互动课堂中教师的中介作用探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年第11期.

[3]江利华.论任务型教学中的互动性英语课堂[J].江西教育科研,2006年第7期.

[4]马建辉,董辉,史晓静.互动理论对外语课堂教学的启示[J].教学与管理,2006年10月.

[5]王秀村.实现互动式教学的六项措施[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3年第5期.

[6]王致华.任务型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07年12月.

[7]曹冬梅,宋卫东.小议“互动式”教学[J].安徽教育,2004年2月.

[8]卢春艳.互动与主导:外语教学的核心[J].山东外语教学,2003年第5期.

[9]Feez.S.Task-based Syllabus Design[M].Sydney:National Center for English Teaching and Research,1998.

[10]Richards.J.C&T.S.Rodgers.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1.

上一篇:浅析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试论俄语人称指示语的非常规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