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年金有关问题的探讨

时间:2022-06-07 11:18:56

我国企业年金有关问题的探讨

摘要:企业年金制度作为我国多层次养老保险制度的一部分,正随着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不断发展而愈发重要。我国目前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体系,是由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等三个部分组成。企业年金作为我国养老保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成为人们老年生活的重要经济来源。对那些生产经营状况较好、经济效益较为突出、管理基础较强的企业来说、建立、健全企业年金基金、对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稳定企业员工队伍,调动员工积极性,强化本企业人力资源优势、确保企业可持续发展能起到重要作用。

关键词:企业年金 税收政策 保障体系

企业年金的理念进入中国的时间还不太长,大家对企业年金的概念还比较陌生。但是,提到养老保险的补充时,大家都有了一些或多或少的了解。所谓企业年金就是企业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对企业员工缴纳基本养老保险之外,根据国家相关政策的引导,在自愿的前提下,结合企业自身的规模以及企业的经营状况而建立的,在一定程度上,补充本企业员工退休后的收入保障的一种养老金制度。在对基本养老保险补充的基础上建立企业年金,使员工退休后,进一步提高退休人员的生活水平,使员工在领取国家法定养老金之外,还有一笔额外的生活费用,弥补因物价上涨过快,而法定养老金过低所导致的生活水平大幅度下降,特别是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日益加重,企业年金计划会越来越被认可和采用。

企业除了一般性的薪酬以外,如何吸引人才、如何更好地留住人才已成为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课题。目前我国社会保障机制正处于与国际接轨的阶段,企业年金作为一种自愿性的员工福利计划和新型的企业激励机制,已在企业和员工之间建立起长期紧密的联系,鼓励竞争、追求效率,形成双向激励,使员工有更高的满意度和归属感,有利于企业增加长期人力资本投入,减少或克服企业在用工方面的“短期化”行为。企业年金制度的建立已成为一种新型的人力资源管理手段,使得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与企业的发展相匹配,进而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

在我国的基本养老保障体系中,企业年金将会成为重要保障支柱,其发展历程也与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发展密切相关。我国基本养老保险体系已由单一化向多元化发展,责任主体由政府主导扩展向市场,企业年金制度在这一变革中担当了重要角色,不管从制度建设,还是市场化管理,都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总体来说,仍处于探索试点阶段,其真正的作用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

1 导致我国企业年金发展缓慢的因素

1.1 相关税收政策优惠有限,企业建立年金动力不足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令(第20号)《企业年金试行办法》规定:企业和职工个人共同缴纳企业年金所需费用。根据规定企业年金的费用,每年企业缴费不超过本企业上年度职工工资总额的十二分之一。企业职工个人缴费合计一般不超过本企业上年度职工工资总额的六分之一。另外,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年金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的规定:(一)企业年金的个人缴费部分,不得在个人当月工资、薪金计算个人所得税时扣除;(二)企业年金的企业缴费计入个人账户的部分是个人因任职或受雇而取得的所得,属于个人所得税应税收入,在计入个人账户时,应视为个人一个月的工资、薪金(不与正常工资、薪金合并),不扣除任何费用,按照“工资、薪金所得”项目计算当期应纳个人所得税款,并由企业在缴费时代扣代缴。在国务院、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及国家税务总局有关企业年金的税收政策性文件中,对企业缴费列支部分有严格的规定,超额列支部分全额纳税;对年金投资运营阶段,没有税收优惠政策,相应的投资收益仍需纳税;对缴费阶段中的个人缴费部分仍要缴纳个人所得税基本上没有税收优惠。企业年金税收优惠政策不足,无法激起企业参加企业年金的积极性。

1.2 年金管理机构不规范,企业对年金投资管理缺乏信心

随着企业年金市场化管理运营的推进,企业年金工作有了新的发展。但是一些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机构没有按照《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相关规定对受托的企业年金基金进行管理,以及提供相应的基本服务。而是出现管理费用收取混乱、服务不到位、企业年金基金投资失败等现象。虽然《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管理办法》对基金受托人、基金投资管理人和基金保管人的职责作了明确规定,但是,对企业年金基金投资失败如何管理等问题缺乏明确的规定,而基金投资失误造成企业年金的损失,已成为企业年金发展中不可避免的问题。企业年金的安全性引发企业对年金投资管理的信心丧失。

1.3 与基本养老保险相比,在保障体系的设计层面、公平性、强制性等方面存在差异

在社会保险制度中企业年金位于第二层面,处于相应的配套地位。从世界范围来看,基本养老保险的职责和功能是维护社会稳定和保障国民基本生活,因而它的责任主体是国家或政府。而企业年金作为企业对员工的养老保险的补充并不是以此作为额定责任,其责任主体或担保人缺乏永久性,例如企业受财力的影响可能暂时终止为企业员工补充养老保险,企业也可能因倒闭,进而终结补充养老保险。因此,通过国家或政府作为责任主体或担保人的社会保障形式,进而实现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国民基本生活的社会性保障需求。从立法的角度看,企业年金具有半强制性,但是,更多的是借助政策的导向功能。在一定程度上说,企业年金具有自主性与灵活性,缴纳企业年金多数情况下是企业的自愿行为,同时也体现了企业与职工之间的谈判和协商。由此可见,缴纳企业年金并不属于强制。

公平性较差是企业年金的突出特点。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企业,随着法制建设的逐步完善,社会保险中的养老保险作为社会成员的基本保障,更多地体现着“普惠制”,因此,养老保险制度具有一定的公平性。然而在企业年金中,公平性却显得即为脆弱。因此,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企业自身的经营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年金,必然导致劳动者在企业补充养老保险中受益程度出现差异性,进而体现出地域、行业或企业间的补充养老保险水平存在着差异。

在责任方面政府负担的较小。基本养老保险是社会成员应有的权力,更是政府对国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国家或政府对养老保险担负最后的责任。然而企业年金作为对养老保险的补充,政府不会做出任何关于财务方面的担保,所以企业年金取决于企业年金运作状况以及补充养老保险经营主体经营状况,因而企业员工受保障程度具有较大的风险。

1.4 员工对企业年金的认识不足,需求意识不强

在我国企业年金处于起步阶段,与企业年金相关的知识在企业和企业员工之间缺乏足够的认识,以及国家对企业年金的宣传不到位,导致很多企业员工对企业年金的缺乏了解,特别是企业年金关系到企业员工的切身利益,这使得企业员工对工资的期望值远远大于对企业年金的需求。然而具备一定企业年金知识的企业员工,对现实需求要求不高。因为,这些员工工作在经营效益较好的大型企业中,他们的工资待遇、工作环境以及个人发展空间都比一般的企业要优越的多,即使这样的企业没有建立企业年金,在吸引和留住人才方面也具备一定的优势,这些企业的员工其工作的积极性更不会受企业年金的影响而有所降低;相反,在一般企业工作的员工,特别是就业形势严峻的今天,基本的养老保险等福利待遇就已经是他们最大的渴望了,又怎么会敢过多地奢望企业年金呢?

2 建立和完善企业年金的措施

综合上述,我国企业年金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结合我国现阶段关于社会保险的管理模式,在建立和完善企业年金方面应做到:

2.1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企业年金的监管力度

鉴于目前我国对企业年金的性质定位以及强制与否界定不清,导致国内只有大型国企在基本养老保险体制健全的基础上建立企业年金,而大多数中小型企业对于年金的建立缺乏积极性。建议我国通过国家立法对企业年金制度作出强制性的规定,制约企业建立年金的短期行为,并借鉴国外年金的运营管理模式,实现企业年金制度长期发展的目标。可以保证补充养老保险这一长期目标的实现。建立和完善企业年金监管制度,以政府为主导,使政府成为真正的“裁判员”而非“运动员”,提供适合国情的行政、立法、司法监管制度框架,使企业年金的发展满足五大要求,即“规范性、安全性、收益性、可持续性、与其他经济金融制度发展的协调性”。

2.2 完善税收鼓励政策,加大税收优惠力度

企业年金的建立,宏观上旨在较少国家财政负担,微观上旨在帮助企业解决员工养老问题。因此,政府应当从税收层面上给予企业年金税收优惠政策,税收优惠政策的尽快出台会激发企业与员工参与企业年金的热情。目前我国企业年金的税收优惠只在试点地区实行,应推广至全国范围。基于我国企业年金发展的迫切需要,建议我国政府借鉴国外年金税收政策,采用缴费和投资免税、退休金征税的EET征税模式。同时,在给予税收优惠时,应遵循适度原则,保证税收优惠的幅度既能给参加企业年金计划的企业和个人以一定利益,又能兼顾税收收入和政府的财政承受能力。此外,还应考虑公平性原则,在税收优惠限额方面,使税优限额具有一定的弹性,如规模较大的企业年金税收优惠限额可以少于中小企业等;在税率优惠方面,可以采用累进税率法以区分不同收入水平的个人及不同实力的企业,实行差别税收优惠以提高公平性。

2.3 加大政策宣传力度,调动企业和员工建立企业年金的积极性

企业和员工是建立年金的主体,要想使更多的企业和员工积极参与,使企业年金得到较快发展,就必须加大企业年金的宣传力度。各级劳动保障和金融监管部门及管理企业年金基金机构应通过各种渠道开展宣传工作,让员工从感知上了解年金制度,从思想上认同接受年金制度,促进企业年金政策法规贯彻落实,促使社会各界和广大员工共同关心企业年金制度,为发展企业年金制度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1]贺志东.企业会计准则操作实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1.

[2]韩肖萍.浅谈企业年金[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4(8):141-

142.

[3]陈伟诚,廖莉娟.企业年金入市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影响[J].价值工程,2004(08).

上一篇:ABC分类法在H医院儿科门诊流程中的应用 下一篇:关于在养管工程项目中实行工程量清单计价的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