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时间:2022-06-07 03:24:40

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摘要: 在语文教学中要发挥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求知欲等内在因素,通过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情感、学习意志的挖掘来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以促进语文教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 语文教学非智力因素培养途径

非智力因素主要包括动机、兴趣、习惯、情感、意志、性格等。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是相互作用、协同运动的,非智力因素对智力因素具有能动作用、促进作用,能保证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并获取成功。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呢?

一、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他把“好”“乐”这些非智力因素看作高于“知”这一智力因素。也就是说,兴趣是求知的动力,是最好的老师,是教学活动的引力场。

1.利用开场导语激趣。好的导入语往往能起到先声夺人,扣住学生心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的作用。比如在教《再别康桥》这一课时,我运用了音乐导入:在王菲悦耳的歌声中,把大家引向那柔美的康河,欣赏那里悠悠的水草,那里的拜伦潭,在夕阳下的金柳,想象在宁静的康桥上寻梦。在教《烛之武退秦师》这课时,我用故事导入:“在三国时期,众所周知,张飞乃是一员猛将,粗中有细,英勇无比。曹军闻其名如雷贯耳。这才有了‘长坂桥大喝一声,吓退曹操百万兵’的故事。可是张飞毕竟武艺高强,吓退敌人情有可原,那么有人只凭三寸不烂之舌就能使两路大军不战而退,大家认为可能吗?”一语道出,犹如投石击水,泛起层层涟漪,学生学习的兴趣大增。

2.利用现代教育教学手段激趣。借助于幻灯片,可以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在教《我的空中楼阁》这一课时,我利用幻灯片,把这一课从枯燥的文字变成优美的画面,学生一边读课文体会意境,一边欣赏画面,可谓图文并茂,兴趣倍增。

3.幽默和抑扬顿挫的教学语言也能激趣。教师的语言艺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以亲切温和、欢愉昂扬、庄严郑重、滑稽幽默等各种语言渲染气氛,制造情境,这样学生就会随你问而思;如果语言平平,毫无激情,学习的气氛便会如一潭死水,不能兴波起浪,这样是很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的。

二、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

所谓培养意志,也就是激励学生养成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培养自制力,学会积累知识。有了自制力才能排除干扰,克服困难,专心致志,刻苦学习,自觉完成学习任务。语文学科与其它学科不同,它既要发展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又有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和坚强的意志品格的任务。叶老说:“语文方面许多项目都经过不断学习,锲而不舍,养成习惯,才能变成他们自己的东西。”

1.借助课外阅读资料,培养他们的意志。教师应选择一些能够励志的书籍,比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让他们多阅读,同时思考怎样坚强;搜集一些古今中外的在逆境中奋发的典型材料,一些名家的励志故事,利用课外活动、班会等时间向学生讲述。学生耳濡目染,逐步渗透,潜意识里能受到熏陶。

2.在课内有意识地磨练他们的意志。学生的坚强意志和自控能力,必须通过具体的实践去锻炼和培养。教师应有意识地给学生学习设置障碍和干扰,从而去磨练他们的意志,使他们处乱不惊,排除干扰,稳住情绪,达到忘我的境地,培养他们的自控力和坚强的意志,让他们变换角度反复写同题作文,达到百写不厌、百写不烦、冷静思考、从容写作之目的。还可以让学生在悦耳动听的音乐声中,惊险紧张的电视镜头前,做些与此无关的作业题;利用周围不利的环境,制造学习障碍,来培养他们的自控能力、适应能力。

三、加强师生的情感交流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师生情感交流至关重要,它能促使学生在情绪高涨的心理状态中进行学习。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则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必要条件,它能使学生轻松地愉快地自觉主动参与思维、理解等一系列智能活动,激发起学生的兴趣,从而大胆发言,勇于表现。在课堂上,教师亲切的话语,面带笑容地提问,专心致志地听学生回答,偶尔的幽默,以及课后的交谈、活动的参与,能沟通师生的心灵,增进师生的了解。课堂中教师的及时表扬是激发学生积极表现的重要途径。无论对错,是否完整,只要在思考,只要敢说,就应表扬鼓励。特别是平时不善于表现、不敢于表现的学生,他们的偶尔一次表现被教师肯定了并且得到大家的赞许,往往会成为他们摆脱自卑、怯懦的起点。所以,在课堂上,教师不要吝啬一个点头、一次微笑、一句表扬鼓励的话语,要善于营造一个民主、宽松、和谐、温馨的课堂氛围。另外,在平时也可以把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开拓学生的视野,使他们在自由的环境中交流思想,表达情感,进而增强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四、转化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推动其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语文的需要、兴趣、情感、愿望等内在的心理因素转化的动机,我们称之为内在动机,而受到教师表扬或是学习成绩优秀等客观的外部条件所激发的动机,则称之为外在动机。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个转化的最基本条件就是学生能体会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学生一旦对语文形成浓厚的兴趣,在生活中就会时时处处自觉地去汲取语文知识,去进行各种语文训练,如:参加各种活动而有感而发的自觉作文等。学生通过这种训练体验到一种愉悦,这时外在的动机便转化成了学习的动力,这种动力进而形成一种行为调控能力,这种能力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地得到保持和稳定,从而使学习的内容不断地丰富和强化。因此,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必须将情感因素放在第一位。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运用“期待效应”。教师应对学生充满信心,确信学生人人都能获得学习的成功,同时帮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自信心。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不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智力因素能力,而且能使学生时常保持积极、乐观、好奇及求知的热情,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

[2]郭德俊.教育心理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3]王耘,叶忠根,林崇德.学生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

[4]司福亭.求索求实求真.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

上一篇:如何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下一篇:如何提高高三语文复习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