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农产品期货市场 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时间:2022-06-07 03:07:25

完善农产品期货市场 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入世后面临的市场形势变化,推动着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加快了国有粮食企业改革的步伐,同时也对我国粮食期货市场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针对当前我国粮食期货市场存在的交易品种较少、期货交易规模过小、期货与现货价格脱节、监管体系不够完善等问题,必须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使我国的粮食期货市场能够迅速走出困境,实现规范发展,发挥其功能和作用,为我国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乃至国民经济的发展服务。

一、我国粮食期货市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产品现货市场发展不足,流通体制不畅

根据期货市场理论,期货市场应建立在比较发达、成熟的现货市场基础之上。但是从目前状况来看,我国的农产品现货市场还不发达,功能不完善,价格信号不灵敏,交易不活跃,影响了期货市场的发展。我国的粮食现货市场存在着以下问题:(1)粮食总量上供大于求的矛盾突出,粮食市场疲软,全国粮食库存充裕、积压严重,在品质结构上表现为优质品种少且供不应求,甚至每年要大量进口,而劣质品则产量大,销售出现困难。(2)粮食流通体制不畅,市场化程度不高。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的政策,不符合市场形成价格原则,也不利于粮食种植结构和品种结构的调整,加重了我国的财政负担。

(二)期货市场主体缺位,交易品种少、规模小

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主体发育不成熟,是造成前些年我国期货市场出现问题的原因之一。具体表现为中小散户所占比例过大,缺乏稳定市场的机构投资者,大户违规操纵市场行为得不到市场力量的制衡,这种状况严重影响了市场功能的正常发挥。这个特点决定了农产品期货市场资金规模有限,市场稳定性较差,期货价格容易受到个别大户操纵,导致市场价格失真,风险加大,正常的套期保值业务难以运作,同时期货交易的品种少、规模小,曾经上市的农产品期货达到20多种,但由于风险事件频发以及当时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大部分期货品种退出了期货市场。目前现有的粮食交易品种主要集中在大豆和小麦,交易品种的有限性限制了期货市场交易量,粮食交易品种在规模上极不平衡,高的(大豆)占市场份额近70%,低的(小麦)只占18%。交易规模与有关现货品种对它的要求相比还很小,资金、风险在个别品种上较为集中。

(三)期货市场缺乏有效的价格形成机制,难以应付国际价格波动

作为一个粮食大国,如果没有一个发达的粮食期货市场和完善的价格形成机制,我国的粮食市场就只能跟着外国市场走,价格上必然被外国市场所控制,只能被动接受国际市场价格波动,无法积极地参与和影响国际市场价格,不利于增强国家对粮食的宏观调控。同时入世后,我国粮食流通企业要走出去,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参与国际分工,更需要有发达的期货市场为之服务,充分利用期货市场提供的价格信息和避险工具,将现货市场与期货市场有机结合,提高综合竞争能力。因此必须提高对期货市场价格形成机制的功能和作用的认识,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和加入WTO与世界经济接轨的形势,大力发展和完善我国的粮食期货市场,积极应对加入WTO后的机遇和挑战。

二、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充分发挥农产品期货市场在促进农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一)深化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发挥粮食期货市场的信息导向和规避风险的作用,推进农业和粮食生产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最终要实现粮食购销市场化目标,让市场上的生产者与经营者自由买卖、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利用粮食期货市场这一现代市场手段,发挥其价格发现功能和风险管理功能,及时传递准确的信息,提供回避风险的工具,从而有利于引导生产者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种植结构,促进农业技术进步和农业产业化经营,解决粮食产销不对路问题,切实提高农民收入。其次,应鼓励和支持相关企业利用期货市场避险。企业的稳健经营对于稳定农业生产、保护农民利益、推动农民增收有积极的带动作用,通过市场将经营风险转移出去,这可以避免企业将风险转移给农民。当前最关键的是要对国有粮食企业参与期货市场给予多方面支持,尽快出台国有粮食企业参与套期保值交易的相关指引,推动国有粮食企业加强内控制度建设,保证其理性、稳健地参与期市避险。

(二)增加农产品交易品种,扩大期货市场交易规模

我国进入期货市场交易的农产品品种主要有大连交易所的大豆、豆粕、玉米,郑交所的小麦、棉花和上海交易所的橡胶,而美国目前约有27种农产品期货合约和23种期权合约,期货市场对于农业有着重要的影响力。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上市品种的确定是期货市场治理整顿期间的结果,随着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市场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和加入WTO后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全面融合,农产品期货品种创新的空间十分巨大,必须改变目前期货交易品种过少的局面,在规范发展原有交易品种的基础上,适应市场交易主体的交易偏好和需要,适时增加一些规模较小的粮食品种。要注重大宗期货品种和适合的小品种的开发力度,开发大宗粮食期货品种一方面有助于深化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另一方面可以改善我国期货市场的整体形象,促进粮食期货市场的正常运作。开发投资者喜爱的小品种,可以吸引投资者积极入市参与交易,活跃粮食期货市场,目的是在规范发展的基础上,发挥粮食期货市场的“价格晴雨表”作用,使粮食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相互结合起来,实现优势互补和有机统一。

(三)积极培育中介组织,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

期货市场风险转移功能的主要使用主体除国有粮食企业、机构投资者之外,还有广大农民。以户为生产单位的广大农民要使用期货市场的风险分散功能,关键是中介组织的发展,应大力培育农产品中介服务组织,开展订单农业,充分利用期货市场价格的超前性,引导订单双方合理确定订单价格,鼓励订单企业利用期货市场将从农民那里转移过来的风险通过期货市场转移分散出去,最终为农民增收服务。培育中介组织的最有效的方式是实现农业产业化,从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来看,最为有效和有发展潜力的是两种组织形式。一是建立在股份合作制基础上的农工商联合企业,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把产、加、销、技术和生产资料等服务用共同的利益联接起来,形成利益共同体,由公司(农工商联合企业等)进行统一规划和策划,使广大农村变成一个大型的规模化、集约化企业,由企业面对市场。二是“公司+中介组织+农户”的组织模式,通过中介组织来落实公司与农户之间合同或订单中的责权利,对农户和企业生产经营进行监管,同时完成各种中介服务。

(四)健全全国电子期货交易平台,促进统一的农产品价格体制的形成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粮食市场体系建设的目标是要逐步建立以批发市场为主体,以电子商务为方向,以期货市场为先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粮食市场体系。加快全国性的农产品电子交易平台建设,通过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充分发挥期货市场的价格预期功能和风险防范功能,粮食期货价格具有权威性和前瞻性,弥补了粮食现货价格滞后性的不足,有助于生产者合理决策,减弱粮食产量和价格的剧烈波动,可以为政府制定粮食保护价和粮食补贴额度等农业政策提供参考。通过全国性的电子交易平台逐步形成现代化的全国粮食大市场格局,有利于粮食价格体系的形成,切实保护农民以及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利益;有利于粮食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的有机结合,促进粮食批发市场建设和“全国统一、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市场体系的形成。

(作者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商务管理系)

上一篇:美国零售电子商务的发展研究 下一篇:中国中小型旅行社竞争与合作机制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