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类电视节目泛娱乐化的危害

时间:2022-06-07 12:50:52

求职类电视节目泛娱乐化的危害

【摘 要】求职电视节目作为一种聚焦就业问题的服务类电视节目,其价值导向应该是帮助就业者培养正确的择业观和价值观。但该类节目目前的泛娱乐化现象使其偏离这一方向,引发社会质疑。本文以目前的求职类节目为例,从环节设置、形式及内容三个方面讨论求职类节目泛娱乐化现象的表现,从节目的价值导向、功能、媒体的公信力等方面分析泛娱乐化的危害,并提出解决措施及建议。

【关键词】求职类节目 泛娱乐化 危害

求职类电视节目的泛娱乐化现象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2012年1月9日晚播出的天津卫视《非你莫属》节目中,24岁的新西兰留学生刘俐俐遭到主持人张绍刚和boss团的质疑一事,引发了观众的热议。而在这之后,2012年5月20日的《非你莫属》节目中,海归男郭杰的文凭被招聘者质疑当场晕倒事件,以及东南卫视《步步为赢》第12期节目中出现的选手雇主“对掐”事件,更是将求职类电视节目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泛娱乐化倾向是指传媒娱乐节目的媚俗化、低俗化,是以形式上的浮华炫目、手段上的嬉戏热闹、表现上的玩耍爆料等来解构审美取向、降低文化品位、消解人文精神。①简单来说,就是拿一切来娱乐,娱乐一切。正如尼尔·波兹曼所说“电视正把我们的文化转变成娱乐业的广阔舞台”②

一些观众质疑电视求职节目变成炒作秀场,造成服务功能和媒体公信力下降,偏离了正确的价值导向;更有人发起了抵制收看求职节目的呼吁。这使被娱乐和炒作所包围的电视求职节目处于逐渐失去受众的危险边缘。

一、求职类电视节目的泛娱乐化表现

1、节目环节设置的同质化

电视求职节目的泛娱乐化首先表现在节目环节设置的娱乐化。一批电视求职节目模仿《非诚勿扰》等相亲节目的做法来安排节目环节。从求职者的出场到现场面试的过程,以及最后的结果呈现都设置了较为强烈的戏剧冲突,凸显出娱乐的意味。而这种模仿来的节目设置也导致了求职节目样式的同质化。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2年6月,全国共有47档娱乐性质的求职节目。这些节目的舞台、音乐、节目形式、节目内容都表现出较大的雷同性,甚至连招聘者人数和席位的设置,求职者登场退场的设置,职场分析师和心理指导师的设置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同质化。

2、节目表现形式的秀场化

电视求职节目的泛娱乐化还表现在节目表现手法的秀场化上。现今电视求职节目的舞台往往设计成秀场的形式:闪烁的灯光,劲爆的背景音乐令观众眼花缭乱。这种秀场化的节目形态又通过求职者的自我作秀和招聘者的亮灯灭灯营造出一种选秀节目的娱乐气氛。

节目语言风格的戏谑化也是求职节目表现形式娱乐化的突出表现。从主持人、求职者到嘉宾,都频繁表现出戏谑的语言风格,主持人打趣嘉宾,招聘者互相拆台,主持人嘲弄求职者的话语随处可见。《非你莫属》2011 年6 月19 日的节目中,主持人张绍刚以嘲讽的语气打趣求职者:“我一直非常喜欢类似的上场求职者,他们上场一般不会找到合适的工作,但他们给我们栏目创造了很多笑料。”这种说法也许是为了缓和场上气氛,却对求职者造成了伤害。主持人和嘉宾显得高高在上,缺少电视节目应有的人文关怀。

3、节目表现内容的戏剧化

一些电视求职节目为追求高收视率,以娱乐化、戏剧化的手法对节目进行策划,呈现出过度娱乐化的节目形态。因此,在电视求职节目中,我们往往看到一些不和谐的现象:嘉宾故意提出刁钻的问题,奚落、嘲讽求职者;主持人优越感十足,盛气凌人,求职者利用特殊情感经历吸引眼球,编造人生经历,过度包装自己,把本该带有严肃性、公益性、服务性质的电视求职节目塑造成一个充满戏剧冲突的娱乐片。

二、求职类电视节目泛娱乐化对媒体的危害

追求娱乐效果是电视台增加收视率,提高经济效益的手段。但是过度追求娱乐化的后果是背离价值导向,降低节目效果,造成对求职者的不公。追求娱乐化还远远偏离了节目服务的核心理念,影响当代年轻人的择业观,使他们误把媒介所呈现的虚拟职场当作现实职场。当前电视求职节目泛娱乐化现象因其具有的危害性遭到了社会各界的批评。

1、偏离了价值导向

传播学经典理论“社会责任论”强调大众传媒应该对社会负责、对公众负责。所以电视求职节目的价值导向应该是帮助受众培养正确的择业观、价值观、生活观,倡导积极向上,努力拼搏的精神和靠实力改变生活的信念,引导青年群体产生对求职的正确期望和向往。而大多数电视求职节目为追求高收视率,往往以强化娱乐的效果来吸引观众注意,力图实现“眼球经济”,而忽视了大众媒介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

伯明翰学派的研究早就证实,娱乐文化从来都不是被简单地消费着、娱乐着的,它的内容和形式在传播过程中始终渗透着意识形态企图。③李普曼的拟态环境理论说明,人们往往不是根据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情况采取行动,而是根据由媒介提供的叙述而信以为真地采取行动。因此,歪曲环境抑或对于媒介事件、媒介人物的刻意安排,都可能引起社会的大变动和引发不健康的社会导向。

泛娱乐化的倾向造成求职现场虚假信息泛滥,应聘者作秀严重,给真正有能力胜任的求职者带来不公平竞争,传递出一种“靠浮华外表而非真材实干”的消极求职观。泛娱乐化现象使求职节目偏离了社会价值导向,造成青年择业观念的扭曲和职场不公平竞争的风气。

2、削弱了服务功能

电视求职节目本身是一档服务类的公益节目,聚焦于社会最关注的就业民生大计,在求职者和招聘企业之间搭建了一个平台,通过一种现场全景直播的方式展示了最真实的面试过程。受众可以获得面试知识和职场发展的建议,指引自身的职业规划。而求职节目的泛娱乐化,只让我们看到娱乐的现场、炒作的噱头、明星嘉宾的表演、应聘者和主持人的作秀,造成面试现场失真和失衡,使观众沉浸在表面的娱乐中而无法从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和指导,求职节目的服务功能大打折扣。

3、媒体公信力下降

新闻传媒的公信力是新闻传媒能够获得受众信任的能力,反映了新闻传媒以新闻报道为主体的信息产品被受众认可,信任乃至赞美的程度。公信力是媒介尤其是传统媒体存在和发展的首要条件和优势。当下一些电视求职节目泛娱乐化的节目设置,使观众质疑求职节目的真实性和公平性,媒体的公信力下降,不仅带来收视率的降低,更对媒介的生存发展造成威胁。

三、求职类电视节目泛娱乐化的解决措施

求职类电视节目具有提供娱乐的功能,同时也肩负着传播价值导向、为受众服务的功能。怎样处理好严肃性和娱乐性的关系,平衡娱乐性和实用性,是当今所有电视节目应该思考和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平衡价值导向和娱乐化关系的关键是把握好娱乐的“度”。电视求职节目应该在一定的限度内加入娱乐元素,在发挥娱乐大众功能的同时,强化责任性和服务性。

首先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和服务功能。求职节目娱乐化不能无限膨胀,颠倒主次。要避免仅仅以娱乐为着眼点办求职节目,防止节目中泛娱乐化现象的出现。各级电视台在求职节目中必须牢记责任,把娱乐化的起点定位在引领正确的价值导向,实现服务功能的基础上。务必把握好适当的“度”,既满足受众求职中的娱乐性,又更好地发挥出电视求职节目的价值导向功能,在产生经济收益的同时获得良好的社会效果,发挥大众传媒的社会功能。

第二是加强求职节目的品牌建设。如今,各地电视台争相播出求职节目,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节目品牌就显得更加重要。中国教育电视台一频道十分重视《职来职往》节目品牌建设,定位明确,个性鲜活,栏目形象独特,用寓教于乐的节目理念体现节目的意义,以优质实用的节目内容和良好的公信力在同类节目中处于领先地位。频道在《职来职往》栏目的基础上,为适应新的求职需求,开办了为创业者提供服务的《创赢未来》栏目,值得推广和借鉴。

第三是建立科学的电视评价标准。盲目追求收视率是造成电视求职节目泛娱乐化倾向的重要原因,建立科学的电视评价标准已刻不容缓。广电总局此前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的意见》,明确要求各广播电视播出机构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建立科学客观公正的节目综合评价体系。“不得搞节目收视率排名,不得单纯以收视率搞末尾淘汰制,不得单纯以收视率排名衡量播出机构和电视节目的优劣,坚决扭转唯收视率的倾向。”

第四是提高电视求职节目的质量。具体说来,就是要捕捉职场变化和热点问题,有的放矢地选择话题,同时借力专家制作专业节目。加强创新意识,开发新的节目形态,在节目制作手段上进行多样化创新。在节目内容上深度挖掘,创新与专家的合作方式。注重加强主持人专业素质修养,提高主持人在职场问题上的专业性。加强节目把关,传播真实信息和主流价值观。

参考文献

①王琪森,《“泛娱乐化”倾向不足取》,《文汇报》,2006-5-26

②[美]尼尔·波兹曼 著,章艳 译:《娱乐至死》[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06

③[美]道格拉斯·凯尔纳 著,史安斌译,《媒体奇观——当代美国社会文化透视》[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作者:武汉大学2010级新闻学专业本科生)

责编:姚少宝

上一篇:带你享受极致NAS新体验 下一篇:新闻直播节目主持人如何使用好热线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