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精神如何与企业文化完美结合

时间:2022-06-07 09:50:28

体育精神如何与企业文化完美结合

摘 要 体育精神提倡“重在参与、永不放弃、永不低头”等精神,注重团队结合,竞技的公平、公正等原则。这些精神与企业文化的塑造以及宣传不谋而合,本文以体育精神为基点,论述企业文化如何塑造,具体包括,管理模式变革、注重人本主义、建立企业的共同愿景、改善企业的激励机制以及提升企业成员的能力,从多方面激发企业员工工作积极性及主动性,永不放弃,永不低头,持续学习,提升企业软实力。

关键词 体育精神 原则 企业文化 软实力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企业文化一般是指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共同愿景、核心价值观、日常生产生活方式以及行为规范等一系列的总称,是企业在经验管理过程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征的精神财富的综合。企业文化包括共同愿景、核心价值观、行为准则、规章制度、道德规范等内容,它以全体工作人员为对象,通过宣传、教育、常态化培训、非正式交流等方式,以最大限度地统一员工思想,规范员工行为、凝聚团队力量,提高员工的归属感以及成就感提升企业的凝聚力及感召力,最终将企业生产与员工工作生活相结合,实现企业的目标。

体育精神是一种文化的意思形态,是通过体育运动而形成并集中体现人类的力量、智慧与求胜心等最具有积极意义的形态综合,是伴随体育运动过程逐步形成的最高级产物。它从文化角度反映人类的崇高,体育精神的魅力在于能够产生较强的激励效果、号召力以及征服力而成为体育本身所特有的最积极的教育因素,能够指导甚至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行为准则。此外,体育精神更注重集体主义,团队精神,讲究团队协作,艰苦奋斗、刻苦拼搏、公平竞争、创新精神等精神,其中创新精神更是当代体育精神展示的核心内容。

从以上企业文化与体育精神的内涵我们可以看出,体育精神与企业文化在很多的意识形态里面是辩证统一的,如体育精神中的集中主义精神以及团队协作精神,与企业文化中的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企业的共同愿景以及核心价值观有着很直接的联系,此外企业的非正式交流方式目的之一在于拉近员工彼此之间的关系,提升企业团队的凝聚力,这点与体育精神中的团队精神不谋而合;体育精神中的艰苦奋斗、刻苦拼搏精神指的是任何人不管自身具有哪些天赋、外在的环境条件如何的优越,都需要时时刻刻为目标而坚持不懈的奋斗,只有这样才能在竞争日益加剧的趋势下激流勇进,不断攀越高峰,到达预期的目的地或实现预期的目标。而企业文化中常态化培训的目的与体育精神中的艰苦奋斗、刻苦拼搏精神虽然展现形式不一样,但是两者的目的却是一致的。此外企业文化与体育精神内涵具有关联性的内容还有很多,在此笔者就不一一论述。

但是就目前理论界对于企业文化的塑造、宣传、推广等内容的研究上,将体育精神融入企业文化,将两者相结合而对企业文化构建的理论研究相当缺乏,对于如何将体育精神与企业文化相结合,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升企业员工的素养、企业的凝聚力。

一、目前我国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企业在我国上下五千年的发展潮流总有着几千年的历程,但不同时期,不同社会背景下,企业的经营模式、管理模式都有着很大的差别,集中体现的企业文化的差别,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有几十年的光阴,但是我国企业的发展也是在摸着石头过河,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如传统的管理模式已日益凸显其局限和不足;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企业员工对于艰苦奋斗这类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日益淡化;员工的权力、义务以及获得的利益之间的关系不过协调,导致员工的离职频率日益高涨等。

(一)企业管理模式凸显不足。

自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日起,不管是我国的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不管企业运作模式有怎样的差异性,这些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采取的都是刚性管理制度。刚性管理指的是一种以工作为中心,强调规章制度的管理模式,它凭借制度约束、纪律监督、奖惩规则等手段对企业员工进行管理,具体表现为它要求在实际的管理活动中,一切照章办事,不讲情面,注重效率和实绩,以形成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的局面。传统的刚性管理制度的完整落地需要极强的外在条件才能真正实现规章制度下人人平等的局面,首先,企业建立的规章制度必须完整完善,涉及到企业产品的开发,销售以及售后的各个环节,每一个子环节都不能忽略,仅这点我国能够达到这一标准的企业就屈指可数;其次,在绩效考核规范的建设中,只注重对结果的考核,这点对企业的很多员工都不公平,因为很多事件的失败在过剩中具有很多的不可控因素,这些不可控因素往往是企业日常的操作模式中存在漏洞导致的,而非企业成员个人因素导致的;第三,目前我国企业管理规章制度中的一个核心环节――责任明确化,对于责任明确化目前很多企业都做的不足,这就必然导致了多种事件的发生,如,对于交叉领域的工作,假设为生产部门与销售部门的交叉性的工作,这种工作其实需要两个部门之间协调相关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才能做或才能做好,由于企业的权责不明确,可能导致的后果是这件事情长期被搁置,等到企业领导询问之后才发现,这件事还没有开始,追究责任人时,却没有规章制度的约束,企业领导只好重新分配相关人员进行,这对企业的损失是无法估量的,而可悲的是这种情况在我国企业中常常发生。

由以上的分析,我们发展目前我国企业采取的刚性管理制度存在着很多与企业日程生产生活实际不相符的内容,不仅不能实现规章制度下人人平等的局面,更损害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而柔性管理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能够很好的弥补刚性管理的不足。

(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缺失。

吃苦耐劳、艰苦奋斗、乐于奉献等精神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吃水不忘打井人”是告诫人们在享受成功之时不能忘记一些默默奉献的成员,要对员工、伙伴时时怀着一个感恩之心。但是,现今我国绝大多数企业的中坚力量集中体现在80、90后这一类群体,由于生活条件的改善,这类群体自小就没有吃过苦头,往往居安却不能思危,很少懂得吃苦在前,享乐在后,更不用说践行这里理念;虽然说现今的外在环境(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对这类性格特征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影响,但是自私自利性格形成的主要原因还在于这类群体自身的因素,企业对这类群体不良因素的改变往往缺乏应有的策略,这就导致目前社会上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一旦企业的一些理念与这类群体有所偏差,这类群体就形成离职倾向,导致企业人员流动巨大,这对企业的损失是巨大的,流失价值也难以估量。

(三)权、责、利不够协调。

一个企业行之有效的管理必须是权、责、利三者相互协调、相得益彰的发展,权、责、利协调是企业员工最基本的权力。但是目前我国的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往往体现了不管大事小事都是老板一个人说了算的经营模式,只有少数的高层领导,老板在认可他具有善于捕捉市场机会以及有很强大的人脉关系条件下,企业老板才进行适当的放权,对于一般的部门经理、班组长而言,只有虚有头衔,没有任何权利以及利益的分配,这样造成了企业的员工在行为处事上一味的听取老板的意见,只按照老板的要求办事,不仅使员工的整体水平逐渐下降,同时也会使员工的创新思维模式的降低。导致这样现象的产生根本的原因在于企业管理模式中没有协调好权、责、利之间的关系,至于如何协调权、责、利之间的关系是社会各界人士都应该关注的焦点。

二、体育精神在践行人的行为中的作用

(一)体育精神倡导健身之道。

生命在于运动,进行体育锻炼的一个目的在于,强健身体的同时增强人对理想信念的检定,给人注入充沛的体力以及精力的同时焕发人的精神风貌。

(二)体育精神倡导怡情之道。

体育可以陶冶人的性情,自古一拉修身和养性两者之间是密不可分的,体育能够使“动(体育运动)”与“静(陶冶人的情操)”相结合,在完成健身的同时能够怡情。

(三)体育精神倡导快乐之道

体育既是身体的运动也是心情的运动,体育运动倡导的是快乐的运动,在运动中寻求,给人以快乐感、满足感、成就感等多重感知,增强团体成员之间的信任感、建立彼此之间终身的友谊,使快乐伴随终生。

三、体育精神与企业文化完美结合的策略

笔者认为,企业文化建设要将宏观层面与微观层面相结合进行,宏观层面主要是指一些战略性、理念性的东西,如企业管理模式,企业目标,价值观等;微观层面主要指一些战术层面的东西,如企业的绩效考核机制、激励机制、协作精神等内容。只有将体育精神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宏微观两个层面的内容相结合,才能实现体育精神与企业文化的完美结合。

(一)宏观层面。

以人为本,注入柔性管理。前面我们已经论述,目前我国企业管理模式集中体现的刚性管理模式,而这种管理模式与全球一体化环境下企业的运作有着很严重的冲突,因此传统的刚性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合如今企业管理的需求。管理模式的创新是目前企业需求的焦点,使柔性管理呼之欲出。柔性管理的核心理念注重以人为本,这种管理模式相对刚性管理模式的优势在于将思维方式由线性向非线性的方式转变,要求组织架构由军事化的管理架构向着网络化、扁平化的组织架构转变,同时企业的老板及领导在赋予一定权力的同时不再担任“领导”角色,而是成为员工的教练或兄长的角色。

当然,企业管理制度的形成历经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发展历程,虽然刚性管理存在着很多的弊端,但企业的管理模式的改革不能够大刀阔斧的进行,而是要循序渐进,在改革初期还需要一定的刚性管理制度作为支撑,将柔性管理慢慢的融入企业文化中,在历经一段时间的践行后,才能将刚性管理完全抛弃。至于如何在现有的管理制度中融入柔性管理,依据心里学原理,企业的每个成员都有一套属于自身的行为心智模式,因此首要做的事情就是如何改变企业成员的心智模式,这就需要企业老板及高层领导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进行定期化、随时化、常态化处理,直到改善成员的心智模式为止,之后才能在实际管理操作中较好的融入柔性管理模式。

民主集中,践行人本主义。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不是某一人或某几个人的价值观,而是整个企业,属于企业每一个成员的价值观,因此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必须是建立的企业每个成员共同遵守的信念基础上,也就是要体现出企业每位成员的需求,这就需要践行人本主义,人本主义核心在于民主集中制,民主在集中之前。因此在构建企业核心价值观之间,应对企业的每个成员进行调研,通过问卷、面访、正式以及非正式的交流,深入挖掘成员的需求,之后进行集中,使企业核心价值观能够最大限度的满足每一位成员。这是企业核心价值观形成的一种比较妥善的路径,也是践行人本主义的本质。

团队协作,树立共同愿景。一个良好的企业文化,共同愿景的塑造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在我国很多新建企业在经历短短几年的发展时光之后就销声匿迹,不仅在于企业在运营策略上存在着很多的不足,更在于企业对未来的发展态势缺乏明确的规划,鼠目寸光,只注重短期,缺乏长期眼光,岂有不亡之理?纵观国内外成功的企业,共同愿景的塑造都很成功,如中国移动,企业建立的愿景就是做移动通信的专家,企业成员不管身居何职,不管工作进程怎样,就算处于事业的十字路口,前面都有一个导航灯在指引着企业、成员前行。由此共同愿景的重要性就无需多言。

至于企业如何树立共同愿景呢,笔者认为这与企业所处的行业息息相关,不能一概而论,就以一家新建的生产插线板企业而言,首先要分析国内的插线板行业的总体情况,有没有做市场细分,竞争对手的产品核心要素是什么,有没有竞争对手没有涉及到的核心要素,如国内插线板行业老大当属公牛插线板,公牛插线板注重安全性,共同愿景是做全国最具安全性的插线板,使客户用的放心,使的舒心。虽然公牛插线板的市场份额很大,但不能说明一家新兴企业就没有发展的空间,共同愿景可以针对细分市场进行,如年轻一族注重外观,可以将这一领域的细分市场定位为做标新立异的插线板等。

在此笔者以插线板行业进行举例说明,旨在宣导一个理念,就是共同愿景的塑造,要通过团队的共同努力,实现精准定位,找出卖点,之后集思广益建立企业的共同愿景,这样才能使企业不管处于什么样的情况下,在前进的道路上始终不会迷失方向。

(二)微观层面。

追求结果,兼顾过程,重塑机制。体育精神不仅倡导对胜利(结果)的追求,更强调重在参与(过程)的重要性,这点为企业文化的塑造解决了燃眉之急,目前国内企业绩效考核机制、监控机制、惩奖机制等都是注重事件结果的处理,完全忽视对过程的处理,这也是导致企业凝聚力不足、员工流失平凡的很重要的原因。因此笔者认为应借鉴体育精神中的关注结果,重在参与的精神,优化、完善企业相关机制,企业绩效考核机制中不仅要注重事情处理的数量更要注重事件处理的质量,将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进行权重分配,使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兼顾、相得益彰的处理;监控机制要不仅要关注事情处理的结果更要关注事情处理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可能性的变化,对于一些不可控因素的发生,不能将失败的结果归咎于企业成员执行不力;惩奖机制也是要注重事情处理的过程,与监督机制想结合,针对事情处理过程中出现的突况,将这些突况进行可控以及不可控性分类,对于由于不可控性因素造成失败这种结果,不应该对企业成员进行惩罚,相反在企业资源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反而应该对其进行奖励,提高成员对企业的感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感染力以及号召力。

永不放弃、艰苦奋斗,提升成员能力。体育精神中强调运动员要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永不放弃、艰苦奋斗的精神,这点在企业文化塑造以及践行中都应该值得借鉴。对于企业新成员而言,新进入者以行业,对这一行业的真实情况必定不会了解太多,这就需要成员在很短的时间内能够洞悉这一行业并能为企业创造价值,这就要求员工需要艰苦奋斗的精神,不断学习、不断成长、不断进步,同时还不能在面临困难时有放弃的念头,这样才能迅速的融入企业融入团队;对于老成员而言,更需要艰苦奋斗,持续学习,首先要应对企业新成员的挑战;其次,还要应对外界环境的变化,这就更需要成员艰苦奋斗、持续学习同时不能放弃,这样才能激发这类群体的创新思维能力,改变思维定势,为企业应对不同的环境提升企业的软实力。

(作者: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副教授,学士。研究方向:体育教学、运动训练)

参考文献:

[1]梁泳文,黄国良,张萍等.职工体育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江西科技示范大学学报,2010(09).

[2]王勇.管理性企业文化缺失探究.中国人民先政治学院,2010(05).

[3]黄晓华,黄晓春.体育精神的哲学思考.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

[4]曾凡强,陈卫华.体育精神的培养.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11.16:39-43.

上一篇:小微工贸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探讨 下一篇:加强基层国税部门税收专业化管理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