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思想,探索中职语文教学改革

时间:2022-06-07 09:46:57

解放思想,探索中职语文教学改革

摘要:本文分析了中职语文的教学现状,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大胆地提出中职语文教学应挣脱传统语文教学模式的束缚,解放思想,创新教学方法,走适合职业教育发展需求的教学改革之路。

关键词:解放;中职;语文;创新

一、语文教学在中职学校的现状

在中等职业教育中,语文教学的现状相当地尴尬。学校领导不重视,语文教师怕教,学生怕学是客观存在的事实。由于中职学校主要以专业技能为教学主要内容,有的中职学校干脆取消了语文课,有的中职学校则把语文课和德育课合并成立公共道德课。在这种情况下,致使中职语文教师缺乏创新精神,教学程式化,形式呆板,教学中缺少情感互动,一言堂打底,教学效果非常的差。由于中职学校对语文课大多没有相应的考核机制,语文教师普遍存在着照本宣科,应付了事的态度,机械地按照教参中内容进行教学,或者直接从网上趴一篇教案,缺乏自我创造性,对学生也缺乏研究,更多的时候在课堂上以维持纪律为主要内容,教师毫无教学激情,学生更对语文缺乏兴趣。这种教师和学生双输的局面导致了语文课在中职学校教学体系中已经沦落到可有可无的地步。这种现状与语文所承担的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作用是背道而驰,令人痛心的。作为语文工作者,理应深刻反思,主动的承担起改变现状,提升教学效果的责任,因此,我们必须要改革原有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大胆寻求语文教学的新思路,新办法。从“以人为本”的理念出发,与时俱进,转变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从源头解放语文教学。

二、解决“中职语文教什么”解放思想

中职语文课到底要教什么?这个看似可笑的问题,却令很多中职语文教师感到困惑。最多的回答是教字、词、句,文章段落、中心思想、语法结构等。由于受传统语文教学的影响,大家一直把语文教学的培养目标界定在听、说、读、写等基本语文能力的培养、提高上。但事实上,教师按照教参,优秀教案去教,学生根本就是无动於衷,毫无效果。这就说明我们在中职语文教什么的问题上没有正确地教学意识。笔者认为职业学校的语文课应和普通中学的语文课区别开来:除了要继续培养、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等基本语文能力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得体地应对各种人、事、场合的基本能力和素养。与其让语文基础较差的中职学生弄懂《荷塘月色》的文章主线,不如让他们懂得欣赏身边的美丽景色,感受美好的自然景色;与其让他们弄懂《我的母亲》段落大意,不如让他们懂得母爱的伟大,懂得父母的艰辛;与其讲解《雷雨》戏剧语言的特点,不如让他们懂得资本家的残酷和人性的自私,让他们学会为人处事。总之,中职语文的教学不能拘泥于教参、教案,要从实用性出发,从学生实际出发,通过语文课让学生掌握在社会上如何与别人交往、沟通等能力,明确善恶是非,学会独立思考。即使有时把语文课上成了思想政治课,艺术欣赏课,上成舞台表演课,又有什么关系?

三、解决“中职语文怎么教”解放教师

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已经从应试教育中脱离出来,不能仅仅还是围绕“听、说、读、写”去教,更重要的是围绕培养学生学习及思维能力,围绕让学生树立健康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来教。任何教学都是为教学对象服务的,中职教育培养的目标是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语文归根结底是他们适应社会运用的工具。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培养学生各种能力要求,在语文课的形式上加以创新:演讲、辩论、表演、影视鉴赏等都可以成为教学形式。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把教师从单一的说教中解放出来,寓教于乐,不拘一格,让语文课堂活起来,在教学中多提问少结论,多引导少评价,多思考少灌宣。在教学内容上不囿于校园,困于教材,多从生活中获取材料,多接地气,增加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回归到现实中,在实践中提升语文能力。同时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多结合学生专业知识,依据专业特色落实教育目标明确语文教学的侧重点。营销专业多加强“说”能力的培养,文秘专业多加强“写”能力的提高,餐旅专业多加强“听”能力的指导。中职语文教学比普高语文的形式更为多样,内容更加丰富,空间也更加自主,相信这样的语文课一定能吸引学生,给学生带来更多学习的快乐。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学生把教育看成自己的需要而乐于接受时,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中职语文要想走出困境,必须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前提。中职语文教学多年来一直在效仿普高教学,在实践中证明,教学效果非常不理想。我们理应痛定思痛,转变观念,做出更多实践性探索,找到一条适合职业教育特点的中职语文教学道路。

参考文献:

[1] 黄政强,《中职语文教学的现状及其对策》,语文教学与研究,2007第20期

[2] 刘松钦,《语文是什么,语文课教什么,语文课怎么教,语文课怎么样 》,百度文库

[3] 袁翠娥,《关于中职语文教学改革研究》,免费论文下载中心网,2010.10

上一篇:如何提高学生的有效阅读 下一篇:如何创设思想品德高效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