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时间:2022-06-07 09:07:01

独立学院“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摘要]为激发学生学习“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兴趣,使学生在学习上有主动性,本文介绍了该课程教学实践中的几点改革: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怎样巧妙利用英语、引入趣味实例、编译工其的选择、三位一体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C语言程序设计 教学改革 趣味游戏 实例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549(2010)03-0144-02

引 言

语言是用于交流思想的工具,日常生活中人们使用汉语、英语进行交流,而C语言则是用于人与计算机交流的,是一种通用的程序设计语言,具有丰富的运算符和表达式、表达能力强、编译目标文件质量高、效率高、语言灵活、可移植性强等特点,因此受到众多程序设计者的青睐。然而,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大学生而言,由于该程序设计语言语句灵活,语法限制不太严格,加上独立学院学生本身基础较差,学生普遍反映学不懂,直接导致他们失去了学习C语言的兴趣,C语言似乎变成了一门“可望而不可及”的计算机语言,最终导致“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现象十分普遍。是什么因素造成了这种现象?又有哪些方法可以改善或避免这种现象?下面笔者将对这些问题做一些研究和探讨。

一、造成“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现象的原因

(一)学生本身基础较差

我国高等教育自扩招以来实现了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从录取新生的层次来看,独立学院录取的学生学习主动性、自觉性不足,学习习惯不好。许多学生的学习不具有计划性,不考虑各学科之间的关联性,基本上是被动上课,课后也以完成作业为主,基本上不涉及预习、学习、复习的简单而基本的过程。由于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索性不够,学生几乎不提问题,对不懂的学习内容也难以表达哪里不懂,为什么不懂。这就势必造成C语言难学的局面。

(二)教师教学方法存在问题

教师在讲授这门课时。普遍采用“填鸭式”教学方法,从上课一直讲到下课,教学活动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在讲台上讲授,学生在下面被动地记笔记,经常出现“教师讲完、学生记完、下课忘完”的现象。

二、采用多种教学改革措施,提高教学效果

(一)培养学习兴趣

学生进入大学校园后,对大学生活充满了好奇。大学的学习与中学的学习有明显的差异,大学是要培养有学习方法和学习思维的人才,通过在大学校园这个充满了竞争、创新、个性培养和发展的平台上,展示学生最精彩的人生。把学生从兴奋、激动的心情中引入到学习中来,高校教师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恩格斯说:“兴趣与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在C语言教学中,为了使初哔者能尽快进入计算机课程的学习,在课程讲授的整个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采取的方法是:上课的准备阶段仅介绍计算机应用影响社会发展的例子,如网络、银行和游戏等,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计算机应用上来,同时,也列举一些c语言能解决的“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等课程中难以解决的大型问题,如:“菲波纳契兔子问题”“水仙花数”“竞赛记分”等。上课的初期阶段,介绍一些国外高校计算机学科发展的形势与状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计算机C语言课程的必要性,随着课程的不断深入,大量的规则、定义、要求及格式等内容的出现,很容易使一部分(甚至是大部分)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在讲这部分内容时,我会将教学内容形象地做成课堂小游戏由学生来完成(比如冒泡法),或者把这些规则及格式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讲述出来,让学生知道所以然,把好奇转化为学习兴趣,让大家积极主动、自觉独立地获取知识,打好学习程序设计语言的基础。努力把枯燥无味的“语言”讲得生动、活泼。

(二)运用自然语言的思维建构c语言的基础知识

大学生对英语的基本词汇和句法都已经熟练掌握,这是他们能学好C语言的良好条件。教师应充分发挥英语这一“天然拐杖”的作用,把学生作为“学习主体”“教学中心”,通过多媒体课件将C语言基础知识的要点用精炼的英文关键字或短句显示出来,同时提示一些必要的数学知识,演示几个经典的具体实例,引导和启发学生运用自然语言的思维,自主地建构c语言的语法规则和句法结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起到适时和必要的提示;学生作为主体直接参与教学,用已学过的英语知识产生正迁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学生完全在一种“探索与发现”式的学习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建构属于自己的c语言基础知识。

(三)趣味实例教学法

用趣味程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在实例中掌握c语言的语法和程序设计方法。在每个实例的基础上,对学生多提问,并进行功能扩展,以复习学过的知识,也可巩固当前所学内容。在实际的教学中,选择与生活相关、具有一定趣味性的实例来讲解,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我们称为趣味实例教学法,通过该方法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例如,学习循环结构的时候,根据实际,可选择“判断输入的密码是否正确”(假设正确密码为”),若正确,显示“Welcome!”,否则显示“please input password again:”,且要求重新输入,输入累计不超过3次,如果3次均错误则显示“Pass word is error l”。C程序如下:#include“stdio.h”

main()

{int i:

cnar passworo='p'

printf(”please input password:”}:

for(i=0:i

{password=getch():

printf(”*”):}

if{password==’p’)

rintf(”\nWelcome]”);break;)

else

{if(i==2)

{printf(”\nPassword is error!”):

break;}

else

printf(”\nplease input password again:”):

(四)选择更形象、直观的编译工具

众所周知,目前各院校所使用的C语言编译工具基本上是Tc2.0或3.0系统,这种编译工具的缺点就是不支持鼠标,不支持中文,不像在WINDOWS界面中的操作那样方便;学生往往一看到这个界面就产生了畏难感,在花了大量的时间来熟悉这个环境后收到的效果非常不理想。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研究,我们采用WinTc作为c语言的程序编译器,该编译器的特点是在WINDOWS窗口下编辑Tc代码,可充分利用WINDOWS的支持剪贴版和中文的特点;从而学生更容易掌握该编译器的使用方法,提高了编程效率。

(五)三位一体教学法

做作业是复习、练习的过程,也是深入学习的过程。每次课后,给学生布置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的一些习题,以巩固课堂上所学的内容,另外还可通过学生所做作业的好坏来了解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以及教师的教学效果。作业中表现出与众不同的、新颖的程序设计方法和思路,要对该学生进行表扬与讲解,鼓励学生在思维上、方法上寻找不同的特色,培养另辟新径的有创意的学风。

每次上机前,教师都应根据教学计划,系统地布置上机作业,让学生明确上机任务,编写好上机调试的程序,使学生每次上机实习后都有所收获。上机要求按所学内容划分层次:知识运用、创新设计和合作分析等。这种在实习过程中,老师对一些操作难点,分组集中演示的方法,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般在学习一章后,安排时间进行讨论,老师提出一个主题或一些问题,学生分组进行商量后,拟定一个对策与方案,然后与其他组的同学进行讨论,各方可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也可提出不同的方法,并且对提出新颖的策略一方给予肯定与表扬。通过讨论,学生提高了口头表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并在这过程中学到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取长补短,并培养了协作精神和团队理念。

三、结束语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所进行的教学改革实践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本门课程的核心知识,激发了学生继续探索和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发掘了学生的创新潜能。教学是一个需要持续改进和完善的过程,我们将不断总结课程教学的经验,使C语言教学迈向新的台阶。

上一篇:重视教学监控能力的培养,提高外语教师的核心能... 下一篇:英语专业大一新生合作学习五要素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