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的时间体验

时间:2022-06-07 08:12:23

新媒体时代的时间体验

新媒体时代,我们的时间,不断被延伸,延伸到那些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都和自己相关;我们的时间,又不断被压缩,少到我们几乎都没有时间倾听别人的声音,甚至也没有时间听听自己内心的声音了。

网络时代的新闻热点足够多,加上自媒体里无数的评论,还有那些时不时就蹦出来的朋友圈爆文,多到几乎可以把你的手机挤爆了。前一分钟才看过的新闻,后一分钟有可能就出现舆论反转,甚至完全颠覆你之前的观点。我们把无限激情投身到一个又一个的舆论热点和关注中,“时间”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飞速流动不断刷新和改写着人们的认知和观念。

我粗略估算了一下,在工作之外的空闲时间,几乎每一个碎片时段都被移动媒体利用了起来:吃饭、等人、坐地铁、上厕所……任何短暂的片刻和人所能及的角落都可能被激发出最大的网络流量。新媒体用极度强调个人主体性的方式和充满极大自由空间的想象,遮蔽了人们被控制,或是个人时间被无情剥夺的现实。 新的“时空设置”

因此,这里想谈谈网络媒体和我们时间体验的关系。现代社会一个重要的变化来自于人们对机器和技术的大量运用,人们凭借科学技术手段不断满足控制世界的欲望,在这个过程中,物质的存在形式被分割为“可以称量重量、可以度量尺寸,或者可以计量的”若干部分。随之,机器不仅仅是作为机械装置而存在, 更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从而“纳入到高速运行的技术文明节奏之中”。

而在众多的机器和技术的发明中, 钟表成为现代工业时代最关键、最核心的机器,依凭一分分、一秒秒的特点,“时间”从人类活动和人类事件中被剥离出来,并且进一步建立了一个独立世界的概念。

如果说,钟表之于时间代表着一种新文明、新秩序的出现,那么,随着现代大众传媒的高度发达和日益普及,媒介全方位地渗入了人们的时间感知和观念形成之中,这当中,网络媒体对人们新的时间观念的塑造首当其冲。

从这个角度看,那些原本我们看起来是自然而然的时间,实则可能都是社会和文化建构的结果。从常识和日常生活体验来看,一天24 小时,每个时间段都有特定的程序安排和分布。简单讲,什么时间吃饭、什么时间下班、什么时间入睡,我们会采用一定的时间框架指引我们的观念和行动。因为这个问题人所共知,也或者因时间太过日常化,我们故而常常忽视其存在。

可是,当我们得知在美国,对大数城市居民而言,春天的到来不是以草木突然萌发的嫩芽为标志(在曼哈顿很少见到绿色)而是以棒球赛季节的开始为标志时,你会发现人们对时间的体验和把握是和其生活方式、传统活动相关联的;当我游走于那些常常做田野调查的少数民族地区时,少不了询问村民到达某个地点要走多远,他们不大会告诉你准确的时间,反而用类似“一顿饭功夫”这样的表述说给你,你明白了,试图精确地用每个时间刻度来安排生活和工作节奏的方式可能在这里是行不通的。

想到这些,你可能就不会觉得时间是自然而然的了。这说的是不同的文化系统和社会结构,会产生人们对时间不同的理解和运用。

进一步来看,如果说,在传统的农业社会,人们时间观念的确立更多和自然规律及生命周期相B,那么,在信息社会, 时间的观念及其表达不可避免地和媒介发生紧密互动。

从历史上看,公元7 世纪欧洲修道院通过一天24 小时内鸣钟7 次将一天

的时间划为7等分,从而形成“教规小时”,人们在其中必须要严格遵守时间规范和遵循一定的行为准则。而今天,普遍化和便捷性的媒介计时方式,人们的时间也仿佛被媒介圈定和分割了。

譬如,很多人早晨被手机闹钟唤醒,而非鸡鸣或钟表;人们在上下班的交通工具上可以收听广播、观看移动电视、使用手机,时间从而被媒介充斥;以前吃饭只是单纯的用餐时间,现在吃饭前一定不能忘了先连上wifi;睡前看看书的时光也几乎被手机、平板电脑挤掉了,人们无限制地延长入睡前的时间……可以想象,在这种生活方式的影响下,人们对于时间的感知和理解常常会和媒介的使用与依赖相连。

媒介带来的,是人们新的“时空设置”。这种新的“时空设置”不仅使得时间本身发生了形态上的变化,同时也对我们的生活意义和文化表达方式产生影响。 陷入媒介的“时间网络”中

早前,曾经出现过《大学教师课堂怒摔两部iphone 6s背后的良苦用心》热帖,里面提到一位大学老师在社会学概论课上,摔了两个不认真听课学生的手机。尽管之后当事人称文中有很多信息错误,但是人们对于课堂中低头族的现象却深有同感。

我身边的很多同事对手机大规模入侵课堂早已深有怨言,一个个端坐在教室里的孩子,仿佛可以把自己包裹在一个厚厚的“虫茧”中,在里面,只有属于他和网络的时间。老师自以为讲得很精彩的内容,也常常难以将他们从那个“时空”中拖拽出来。

不过,大家也都知道,这早已是无法阻挡的现实。不仅中国,课堂玩手机也是一个国际难题。据说,美国一些大学曾有过惩罚规定,在课堂上玩手机被发现,第一、第二次罚款,第三次校长就要约见家长。哈佛大学的老师们因为没收学生手机,却被学生以“侵犯人权”上告。日本顺应潮流,京都大学神经科专业将“弹幕”方式引进课堂,一种新的“时空”图景在课堂上登场。不过,可以想象,这个老师一定要有相当强大的承受力,不仅如此,还要具备在众多杂乱信息中做出飞速判断的眼力。

我的工作时间在某种程度上也被新媒体改变着,就在我写这些文字的过程中,手机不断提示我,那些我加入的五花八门的微信群里信息此起彼伏。不想看吧,生怕错过了哪个重要信息,看一看吧,最后发现没有多大价值,无非是又一个垃圾信息罢了。过去,朋友、家人的聚会聊天中,我极其专注,互相倾听和倾诉的欲望如此强烈。而今,一场难得的聚会,手机却是那个可恶的“插足者”,偶尔抬起头的攀谈,继而很快的埋头于手机刷屏之中。

当然,日常生活的琐碎、庸常和单调,远远无法和网络世界中的纷繁精彩相比,网络里的那些标题党,光看上一眼就足以让你心惊肉跳了。尤其是在某些特定的场合与情形之下,当你不得不去应付一些空洞乏味而又充满了形式化的活动时,偶然偷偷流连于网络世界中,的确能够“以时间换空间”,将自己置身事外。

这如同法国当代著名的社会学家德塞图所提的“假发”理论:一些雇员装作是在为雇主干活,但实际上却是给自己工作。例如有人在上班时间偷偷写一封情书,有人借外出办事到超市买点东西。同样的道理,在各种大会小会,不时能够看到有人打开手机,兴许,这个时段对新闻和八卦的关注度可能是最为高效的。

这里,当然不是要简单去讨论这种变化的好与坏,只是,这些情景让我意识到,在网络时代,我们被控制在新媒介所编织的“时间网络”中,难以自拔。W络和新媒体分割了我们完整的时间流程,也分散了我们对于特定时间段里注意力的集中。

在这种碎片化的时间中,网络媒介以一种悄无声息的方式填满了人们每一个时间的空隙。从表面上看,在今天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影响之下,人们对于时间的支配和使用呈现出更加灵活和个人化的特征,看起来每个人都有着使用时间的充分自由。在这点上,的确和传统社会的时间安排有着天壤之别。

如果说,传统社会人们对于时间的观念是整齐划一和强调共同规范的,而今天,人们对时间的体验和认知则是强调个性化和自主选择性的,尤其是移动媒体的出现,将人们从固定的时空中轻易摆脱出来。但这背后的真相却是:我们对媒介依赖越来越深,被媒介控制的程度愈发加剧了。 个体时间和公共时间融为一体

近些年,人们对于时事热点的关注,前所未有的高涨。

比如,刚刚过去的朴槿惠事件里,当很多人还没完全弄明白前因后果时,BBC的一次直播连线采访却无意造就了一个全世界最红的家庭。当居住在韩国釜山的美国籍政治学副教授罗伯特・ 凯利在家严阵以待要接受BBC的采访时,上幼儿园的女儿欢快地破门而入,还未来得及推开这个熊孩子,另一个驾着学步车的宝宝又径直闯入。继而,一个女子慌张把两个孩子拖拽出门。谁也没有想到,这个意外和完全失控的场面,迅速在网络上流传,其热度甚至一时间盖过了严肃的政治新闻。

要知道,这可是这位教授第一次受 邀担任 BBC 的时事评论员。事后,家人 很担心他再也不会接到 BBC 的邀请了。 在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里,当这段逗趣 的视频被观看了 8400 万次,“BBC Dad” 成为推特热搜词之后,我想,这位教授 一定不用再担心他再次被 BBC 邀请的可 能性了。只不过,不管他以后学问做得再大, 或许,都无法超越“BBC 爸爸”这个标签了.

观察这一系列事件,可以看到,人们 通过对网络媒介的使用和接触,将一系 列公共议题和社会事件“拉入”私人生活 的时空之中。我不知道,新媒体对于公共 时间和私人时间界限的模糊,其提供个 人发表声音和表达意见机会的增加,是 不是相当程度上促进了普通人对于公共 事务和话题的关注热情。但是,至少有 一点,个人时间和公共时间在新媒体面前, 已然不再是泾渭分明的,两者巧妙地被融 为一体。

这种时间上的交织与融合,一定程度上会改变人们对事件和新闻的关注方式。 争相表态、生产占据时间制高点的评论成 为很多主流媒体和自媒体在做的事情。不过,对于那些事态不甚明朗又颇具争议性 的话题,轻易地下判断和分析,有时常常 是危险的。当刺死辱母者事件还未呈现更 清晰的图景,就又开始有舆论“反转”的 趋势了。事实上,“反转”这个词,本身就 是有深刻意味的。如果事件有充分的时间 经过发酵和沉淀,也或者人们有了一个较 为明确的定论说法之后,大概我们不会 用得上“反转”这个词。这个词的出现,本 身就说明了网络中时间变动的快速性。

新媒体对时间的改变,并不仅仅限于 我们公共事务和议题的讨论中,人们生 活中的日常消费、购买行为也被网络时间 改写着。每年“双11”的消费盛宴无疑是 最好的明证,那个零点或限时的抢购节点,将那些原本属于公共空间的消费活动迎进家庭,将购买时间集中那貌似短短的时段里,在这个过程里,“资本正在通过 信息革命进入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和毛孔”。

新媒体时代,我们的时间,不断被延伸,延伸到那些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 都和自己相关 ;我们的时间,又不断被压缩,少到我们几乎都没有时间倾听别人的声音,甚至也没有时间听听自己内心的 声音了。

上一篇:贵阳,个人的幸福与城市的痛楚 下一篇:食用菌的品种选择和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