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指标分析

时间:2022-06-07 06:08:47

循环经济指标分析

一、坚持客观性,依据循环经济的实践设计指标体系

统计认识世界所遵循的指导思想是唯物论的反映论。统计是通过对客观现象进行统计调查,然后经过加工整理形成数据资料。从实际出发,保证统计资料的客观、全面、准确,是统计客观性的基本要求。这也是建立循环经济统计指标体系的基本指导原则。指标体系设计既要把握循环经济的基础理论,更要了解循环经济发展实践,反映循环经济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为发展循环经济提供决策依据。循环经济的理论和实践在不断发展创新。当前,各方面对循环经济所强调的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减少因废弃物的排放而造成的环境损害,都具有共识。但在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上有很大差异。在发达国家,循环经济首先是从解决消费领域废弃物的问题开始,向生产领域延伸,在微观、中观和宏观层面上都有较快发展。从微观层面看,企业内部循环利用资源和废弃物,减少企业资源投人,减少了生产废弃物及空气污染物的排放,提高了企业经营效益。中观层面指工业生态园区的建设,也就是企业与企业之间在生产中形成良性循环,通过贸易方式,利用对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或副产品作为自己生产中的原料,在减少废弃物产生量和减少废弃物处理费用的同时提高经济效益。宏观层面是国家通过立法强制推动循环经济发展。

如日本、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瑞典、丹麦、荷兰等发达国家,以及新加坡、韩国等高收人国家,都制定了综合性或单项的发展循环经济、资源循环利用的法律。目前发展清洁生产和建设生态工业园是发达国家促进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做法。我国推行循环经济最先从工业领域开始,实践手段从传统的“三废”综合回收利用,到提倡“清洁生产”和15014000认证、创建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开展生态示范区建设等。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国家明确提出了循环经济的发展思路,国务院将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有关法规性文件,国家发改委侧重于引导生产环节废弃物的再利用,提高资源综合使用效率;环保总局侧重于从控制废弃物排放量(废物、废气、废水等)的角度来实现无害化。这些标志着我国进人了全面发展循环经济的新阶段。从上述循环经济发展的实践看,指标体系要从客观实际出发,就应该统筹考虑以下两方面:

1.循环经济作为一种经济发展模式,在全球发展方兴未艾,在我国则刚刚起步。因此,设计指标体系既要有超前性,同时要注意国际可比性,以有利于发挥引导循环经济发展的作用。

2.循环经济发展是一个逐步递进的过程,统计指标体系也要有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目前应重在建立,待后逐步完善,从我国实际出发,既反映循环经济的项目投人、规模数量和经济效益产出,又要反映资源及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和环境效益产出。

二、体现总体性,结合经济社会环境整体设计指标体系

社会经济现象具有广泛复杂的联系。统计虽然也注意研究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某些个体事件,但更把某一方面性质相同的事物作为总体研究,其目的是更深人地把握规律。遵循从个别到一般、从表象到本质的认识原理,归纳事物的总体特征,揭示事物的本质。根据统计的这一特征,指标体系设计要全面认识循环经济的性质,把它作为一个总体,在广泛复杂的联系中揭示其本质特征。循环经济的总体性质体现在经济、自然环境及社会三个方面的相互作用及相互衔接。循环经济以高素质的劳动力、高级化的产业结构、低污染的环境质量、以及可持续利用的资源等来保障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的持续协调发展。它涵盖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环境三个方面,追求这三个系统之间达到一种理想的优化组合状态,促进经济持续增长、人们生活不断提高、社会进步和稳定,以及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环境的改善,实现“三赢”发展。依据上述循环经济的总体特性,指标体系设计要从经济、社会、环境整体出发,考虑以下方面:

1.循环经济指标体系要和全面小康指标体系、和谐社会指标体系通盘考虑,相互衔接。也就是说发展循环经济的最终成果要体现在促进产业升级、经济发展、环境改善和社会和谐上。

2.循环经济指标体系要采用一系列关联指标,反映其在GDP增长方式转变、生态环境优化、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方面的贡献度。

3.循环经济指标体系要能转化计算循环经济发展指数,并把这一指数作为全面小康社会进程监测的一个重要指标。

三、突出数且性,紧扣循环经济的本质设计指标体系

一切事物都有质和量两个方面,是质和量的统一体。然而任何质量都表现为一定的数量。统计正是通过数量认识世界,数量性是统计的最重要特征。统计反映事物的数量特征要遵循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的质和量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原理,密切联系社会经济现象的质量特征。因此,指标体系设计要紧扣循环经济的本质,通过数量反映循环经济的发展变化。循环经济的本质是强调经济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其核心是以减量、再用、循环为原则(所谓3R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循环经济以经济发展的可持续为中心,从生产环节人手,转变传统工业社会的“资源~产品~废物”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增长,运用生态学规律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一再生资源”反馈式流程,物质和能源在这个不断进行的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以使经济活动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兼顾经济与环境之间的协调和互利。为了定量分析循环经济的发展变化,根据上述循环经济的本质,指标体系设计必须加强以下几方面:

1.从生产环节中资源的开发、利用,到废弃物的排放这样一个循环过程中根据减量、再用、循环原则选择指标进行描述。

2.从消费环节进行描述。主要指生活垃圾的排放和回收处理等。

3.对循环经济发展中具有代表性的行业进行重点调查描述。

4.选择主要的能源、原材料、废弃物进行典型调查描述。

四、注重可行性,按推行循环经济的需要设计指标体系

循环经济的推行是一项大的系统工程,不仅涉及经济、环境、社会的各个层面,还涉及到许多技术、市场的细节,“牵一发而动全身”。当前一个阶段是我国推行循环经济的关键时期,设计指标体系要从有利于循环经济的推行出发,反映循环经济的进程和循环经济发展条件的变化。与此同时,统计不是万能的,指标选择不可能也不必要面面俱到,要做到既重点突出,又充分考虑我国统计工作的实际情况。这样才能保证指标体系在使用和操作上是可行的。根据可行性要求,从推行循环经济的需要出发,指标体系设计要关注以下方面:

1.产业生态链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条件,明确核心产业是统计循环经济的关键。各类产业或企业间具有产业关联度或潜在关联度,各产业间的物质流形成产业生态链。如果产业间没有关联和关联潜力,就不可能形成循环经济。同时,产业生态链中必须确定一个资源稳定、具有发展前景的核心产业。比如青海盐湖资源开发,把钾肥确定为核心产业,利用钾肥生产的废弃物发展镁、铿等产业,就要作为循环经济产业统计。

2.政府政策导向是发展循环经济的主导条件,指标体系要及时反映政策的导向作用。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循环经济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行动,需要政府的倡导和积极扶持。尤其是循环经济发展初期,政府应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我国推动循环经济发展政策工具主要有:财政、税收、金融、投资等方面的优惠;制定环保评估标准、排放的技术规范及工艺规程;政府以绿色采购和投资来推动生产者生产环保产品;引导、推动并规范循环经济企业,通过合作、收购等方式,进行资产重组,优化资源配置,增强其竞争实力。指标体系应反映其中重要政策工具的效应。

3.市场机制是推行循环经济的充分条件,要关注市场对循环经济发展的影响。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企业以追求最大利润为本能。若产业生态链要正常运转,除了政策导向外,重要的是健全市场机制。指标体系要反映循环经济产品市场份额和价格变动对利润的影n向。4.发挥部门统计优势,充分利用现有统计资料。循环经济统计指标的许多统计数据来源于相关部门,要将政府统计局的数据与部门统计数据密切结合起来,充分利用部门数据,加工现有数据,增加必要的专项调查经费,尽量减少基层统计部门的负担。

五、循环经济指标体系及数据来源渠道

1.指标体系框架

循环经济指标体系由发展条件、发展规模、经济效益、生态效益4部份组成,共18项指标。每项指标数值设当期实现值、基期值和增减百分比。基期可选上年或某一重点年份,根据基期选择不同可分别反映单项指标当年或一个时期内的变动情况。循环经济发展指数综合反映循环经济整体发展状况,采用综合评价分析法计算。循环经济发展指数二名各指标增减百分比x权数

2.指标权数赋予说明

权数在计算循环经济发展指数中起到权衡轻重的作用,权数越大说明该指标越重要。根据指标重要程度,18项指标分别赋予10、6、4、2的不同权数(详见附表)。首先,增加值是反映循环经济总量的核心指标,结合GDP资料可进一步分析计算产业升级和循环经济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资源综合产出率、生产污染物排放减量、生产废弃物资源化率,综合反映循环经济的减量、再用、循环原则(所谓3R原则)。这4项是指标体系的核心指标,分别给予最大权数10。其次,投资额、销售额、实现利润,反映循环经济总量不断扩大的保证程度和经济效益;万元GDP能耗、水循环利用量、生活废弃物资源化率,与3R原则紧密相关,尤其是说明能源和水这两大紧缺资源的节约程度,所以这6项是主要指标,权重分别为6。再次,研发项目数指标反映科技对循环经济的先导作用;产品种类产量反映循环经济的行业品种分布广度,它也体现产量规模,但规模的大小主要在增加值中体现;从业人员也从一个侧面反映规模,这里主要用来辅助说明社会效益;能源原材料占工业成本比重主要也是辅助说明效益状况,这4项属于次要指标,权数分别为4。最后,政府扶持资金、税收优惠二项指标反映发展条件,随着时间的推移,发展条件更依赖于市场份额和价格,这一点在销售额、实现利润中也能体现;循环经济企业单位数和清洁生产达标企业也属重复反映规模状况的指标。这4项指标属辅助指标,故权数最低,分别为2。指标体系总权数为100,其中发展条件为14,发展规模为26,经济和生态效益分别为26、34,这些权数分配比例突出了效益优先的原则。既要积极发展、不断扩大循环经济规模,更要真抓实干,不能把循环经济作为一个杂货筐,什么都往里面装。发展循环经济要体现经济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的本质,促进可持续发展。

3.数据资料的采集

一般指标可在现行相关报表中以“列示其中项”的方式取得资料,特殊指标在实施初期或重要年份采取专项调查。各项指标的数据来源渠道详见附表。需要说明一点,采用综合评价分析法一般要先确定一个标准值或先进水平值,然后进行对比,本文采用基期值代替。这是因为当前很难确定标准值或先进值,且在循环经济发展初期,用基期值代替,比较切合实际,能综合性地说明循环经济发展状况。综上所述,指标体系体现了循环经济的本质涵义,适应了推行和发展循环经济实践的需要,适用于区域性的综合评价。但是该体系在反映循环经济的科技进步方面尚欠缺,比如新技术工艺的推行、新标准规范的实施及矿产资源回采率、贫化率的提高状况等。随着循环经济的发展,有待不断完善。

上一篇:规范市区室外广告监管办法 下一篇:有机农业低碳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