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的校园广播影视教育研究

时间:2022-06-07 02:47:42

新媒体环境下的校园广播影视教育研究

摘 要:随着平板电脑、智能手机、无线网络等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我们迈入了一个“微”时代,微博、微信、微电影在我们学习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微广播”、“微电影”成为时下一种最流行的新兴媒体艺术形态。微广播、微电影内容简单充实,具有入门快、制作时间短、投资小、互动性强等特点,赢得了社会广泛关注。将“微广播”、“微电影”引入学校教育,学生成为“微广播”、“微电影”节目创作的主人,创新校园广播影视教育新形态,对于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新媒体;校园影视;微电影

中图分类号:G434 中图分类号: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5)08-0020-02

近年来,我校积极开发广播影视信息资源,拓展广播影视功能,将“微广播”、“微电影”纳入学校教育,探索运行机制,提高影视活动的教育实效。通过实践,逐步形成了以群众性广播影视活动为载体,不断深化对影视教育功能的认识,使影视教育成为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一、新兴技术,为群众性广播影视活动开展提供软硬件保障

校园广播电视活动初期模式是在录音棚、摄像机、编辑机等条件支持下进行的,由于设备限制,仅有少量的学生参与活动,鉴于团队力量限制,校园自制影视节目比较单一,节目数量少,收看形式也主要是集体收看为主,教育功能得不到再提升。

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广播电影电视制作的门槛越来越低,建立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基础之上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既可作为拍摄、录音设备,又可以作为编辑设备,而且能直接,做到了影视设备最简化,广播影视设备的购置成本大幅降低。现在推广数字化学习的学校很多,大部分学校将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运用在个性化一对一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中,我们让移动终端发挥最大效益,尝试将移动终端延伸运用到课外,让学生拿起pad拍摄自己眼中的校园、录制自己的心声。基于移动终端的视音频编辑软件很多,操作简便,能满足学生制作需求。一年来,我们推荐学生利用录音软件录制广播节目;利用美图秀秀、天天视频等软件可以把拍摄的主题照片进行修饰并串联起来,加上适当字幕、音乐,形成多媒体影视作品;运用Pinnacle Studio或者完美视频等软件,可以把平板、手机拍摄的视频片段简单处理,加上转场、特技、配音、字幕,制作出“微电影”。这其中有的软件可以免费使用,有些需要购买,但也只要几十元钱,这些经费是学校能够承受的。若干学生组成小团队可以利用便携式设备进行广播节目和影片的制作,这带动了校园微广播、微电影的兴起。

二、完善机制,保证群众性广播影视活动有序开展

为了扫除技术障碍,我们在信息技术课上进行基于平板电脑的视音频处理教学,经过3-4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小组协作实现图片、音频、视频的采集与编辑制作,影视技术的进步与普及为微电影制作提供了一个最可靠的物质基础。

一年来,我们主要征集以下主题作品,让学生能充分参与其中,拓展学校广播影视教育的自制节目渠道。

1.校园广播班级办。校园广播是实现思想教育、行为习惯教育的有效方式之一,在每个学期开始,学生中心确定每周校园广播的主题,以班级为单位招标制作8-10分钟微广播节目。为了提高班级参与的积极性,以加分形式纳入班级考核。中高年级各班均组成编辑、播音、制作团队,精心策划制作,上传后的节目由学生中心专人负责审核,优秀节目在校园广播集中播放,所有上交合格的节目将在校园网上供学生点播。这样既减轻了辅导老师的压力,又可以让每个班级的学生都能得到锻炼。

2.校园写真尽情拍。为了让学生更加全方位了解学校,我们征集校园写真的视频节目。学生根据学校常规教育、重大活动或者季节特点筹划节目。学生可以结合“十好习惯”教育拍校园现状,结合体育节、科技节、艺术节拍筹备活动,结合节水节电等专题拍学生的想法做法,根据季节介绍校园的开花结果植物,结合时事采访同学的关注点……这样,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报道中来,节目可以是以事件经过为主线,也可以个人(或者团队)视角评论,时间一般在3-5分钟。由于是学生自主创作,往往带有儿童独特的视角,将更好被学生接受,对学生起到更好的教育作用。

3.校园之星秀自己。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成五个层次,其最高层次就是自我实现的需要。以前的校园影视由于精力有限,往往以宣传典型为主,不能照顾很大的范围。随着影视产业的不断发展,草根阶层登上舞台已经司空见惯,我们以微电影为载体,让学生能在微电影舞台上充分展现自己,让其他人也欣赏到自己的特长或成果,从中收获成就感,分享快乐。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两三个人合作进行拍摄,反映自己正面形象,让同学认识自己。这种草根文化可以让更多的学生能把自己的形象展现出来,倡导多元评价,实现关注自我的现实世界,增强学生发展自信。

三、自我教育,广播影视助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由学生自己创作的微广播、微电影,其“微”性正好符合小学生的求快求全心理。在几分钟的时间内,不仅能够将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叙述清楚,并且能够反映校园现实问题,给人或以乐趣或以启迪,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1.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提升学生基本素质

从制作主体上看,微广播、微电影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我展现的舞台,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许多学生能加入到创作者、传播者的行列中,开始自己创作、拍摄、剪辑、上传、欣赏微电影,使得参与的草根阶层有极大的成就感。微广播、微电影的创作通常由3-5人小组完成,有分工明细表和创作计划表,在各个阶段,由专人负责,但是定稿时大家都会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在创作过程中,大家感受最深的是交流与沟通,有争执,但最终会达成一致意见。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大家协调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从内容上看,微广播、微电影的题材丰富,但都是取材于学生生活,学生可以自主参与、自由表达愿望和诉求,满足了学生的主体性心理。一百个人眼中有一百个哈姆雷特,每个人针对事件的看法不一定完全相同,学生制作的微电影关注校园热点,影片要做到与众不同,发展学生的爱好和兴趣,培养学生的个性,微电影创作中留给学生自主发挥的空间很大,微电影的创作最注重的是创意,微电影的创作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微电影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学生需求,比起教师的说教更能打动学生,更能让学生接受教育,从而使学生能有效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例如,有个小组以校园节能为主题,利用课间做操时间在校园巡查,拍下没有熄火的班级和办公室,制作成微电影,播出后引起很大反响,后来大家都非常注意节约用电的问题。

从传播方式看,微广播、微电影除了统一播放外,还可以到网络,学生可以利用课内外时间进行浏览。影片本身的吸引力,加上移动性、即时性、互动性、自主选择性等特点,符合学习时间碎片化的需求,学生还可以借助于QQ、微信等公众软件进行传播,拓展教育传播渠道。微电影的创作有助于分享意识的培养,通过分享,让自己身边的朋友进行关注,增加点击率,扩大影响力,学生可在观影时发表自己的评论、想法,查看并回复其他网友的意见,实现及时的、全方位的互动,比传统的影片时效性更强,更有说服力。微广播、微电影形成更大的话题,形成“蝴蝶效应”达到广泛的传播以及全员的参与讨论,扩大传播的影响范围。

2.学生在广播影视作品制作中提高自我表达能力,提升了信息素养

学生团队要创作广播影视作品,必将从撰稿、拍摄、制作、评价等诸方面下功夫,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激发学生自主求知的欲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相互协作的能力。微电影拍摄是按剧本要求分镜头拍摄,每个镜头都要精心设计,拍摄的素材需要认真取舍,然后利用音视频工具把这些素材按剧本设计进行编辑,添加配音、转场、特效、字幕等,最后生成一部完整的影视作品。学生经过这一系列的流程,基本掌握多媒体信息的获取、管理、处理、与评价,大大提高了学生信息处理能力。在微电影创作中,学生也学会遵守相关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例如,在拍摄外景时,有些人物未经同意出镜的,要尊重个人的肖像权,在画面上打上马赛克等。

总之,技术创造未来,学校教育也要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步伐,把教育与社会发展新事物有机结合起来,多开展一些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活动。通过微广播、微电影融入学校教育,增进了学生兴趣和求知欲,提升了学生信息素养,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了他们更紧密融入社会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邹庆生.在微电影创作中培养学生信息素养[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4):168.

[2]郑雅宁,刘莉.以微电影为例:网络环境下影视受众的心理转变[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3(27):110-111.

上一篇:健康教育应用于产后出血护理中的效果观察 下一篇:以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为依托培养创新复合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