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媒体中隐私权的保护

时间:2022-06-07 02:06:13

网络媒体中隐私权的保护

前段时间,“孕妇让座理件”在网上被炒得沸沸扬扬。网络新科技的飞速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同时也给隐私权的保护提出了新的挑战。

事件回放

5月22日上午,某论坛上一名网友发了题为《偷拍公交见闻》的帖子,并上传了4张未经任何处理的照片。图片的内容是一名孕妇挺着大肚子站在公交车上,她身边3个座位上坐着3名男子,这3名男子不是低头,就是把头扭向窗外,没有人给孕妇让座。孕妇就用自己的手机拍下了这一幕,照片中,3名乘客的面部被曝光。该网友(也就这名孕妇)没有做更多评论,只是在照片最后写了一句“真给青岛男人丢脸!”这个帖子发出后,一时间成了论坛最热的帖子。网上言论一方面谴责乘客冷漠,另一方面谴责孕妇侵权。

孕妇让座事件一名当事人因为被曝光,因此被单位解除合同(正在试用期),据说当事人在整理资料,直接找孕妇单位讨个公道,并且已经找到其单位要求赔偿。有律师认为,“在这件事中,孕妇并非将别人的照片作善意地使用,也没有征得当事人的许可,就将照片公布,肯定是侵犯了当事人的肖像权。‘就算是小偷,你也无权随便在网上贴照片来谴责’。这位孕妇此举更多的是对当事人精神权利的损害,是对个人隐私的侵犯。”

网络传播使隐私权更易受侵犯

1、网络信息跨空间传播的高速化

在网络媒体上,我们往往看不到头版头条新闻在哪儿,新闻内容总在不断滚动更新。信息可以在瞬间传遍全球。如果说世界已成为一个地球村的话,那么网络信息的快速流动,已使得我们这个村落中各个国家的居民不再有空间距离上的意义。网络这种即时性的特点,缩短了信息传播的周期,拉近了受众与信息传播者或某一事件的“距离”。

只要一有人在网上泄露了某些与个人有关的敏感信息,网络传播的高速化使得这些有害信息能够迅速及时地传遍世界各个角落,其不良影响可想而知。传统报纸存在着空间上的局限性,电子媒介的信息传播又是转瞬即逝的。网络的这一特点使得信息到达面迅速扩大,其影响也随之加大。

2、网络信息传播的交互性

在传统媒体中,传媒工作人员将选择制作好的信息发送给受众,这是一种点对面的传播。受众只能被动地接受信息,而不能参与其中,更不能成为信息的者。网络媒体改变了这一现状,只要拥有一台电脑,每一个人都成为信息的传播者。也就是说任何网民都能够自由地信息、转载、讨论等。这其中当然也包含一些个人的资料、图片及其他私人信息等。

3、网络信息传播的匿名性

一些网民违背道德法律,将一些偷拍、恶搞图片以及一些侮辱诽谤性言辞到网上,其原因也无非是因为网络的匿名性,没有人会知道这些信息是谁的。这就使得网络隐私权的侵权更加猖獗。

网络信息传播的跨时空性、交互性以及匿名性都促使了网络环境中隐私权的侵犯。由于我国对于隐私权没有专门的立法,对网络隐私权的保护就更加没有明确的法律,这也是网络中隐私权侵权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原因。网络媒体中侵害隐私权的方式

网络时代对隐私权的侵害方式因网络在其中所起的作用不同而分为两种,以网络为载体的侵权和以网络为工具的侵权。

1、以网络为截体的侵权

这类侵权方式指的是在当事人不知或违反其意愿的情况下,在网络上有关当事人的个人信息。由于网络传播的特点,一旦个人信息被公布,所造成的影响是巨大的,对当事人造成的危害及影响也是深远的。受害人可能因此社会评价降低,名誉遭到损害。“孕妇让座事件”就属于这类侵权。

2、以网络为工具的侵权

这类侵权主要表现为以网络为工具对个人数据的侵犯。这种行为是一种负面运用网络的行为,以网络的存在为前提,离开网络就不能实现。这其中又包括电子邮件中个人数据的泄露;网络经营者未经数据主体允许,收集、公布、利用或篡改个人数据;黑客入侵个人计算机系统窃取个人数据等。这类侵权最能体现网络时代隐私权的侵权特征,技术性高、隐蔽性强。

网络媒体中隐私权保护的对策

从法律上明确隐私权作为独立民事权利的地位,进而尽快制定隐私权法,既加强对隐私权的传统法律保护,也重视对信息时代下网络隐私权的调整,建立一套完整的隐私权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具体规定何为隐私权,如隐私权的定义、隐私权的侵权方式以及侵害公民隐私权的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责任承担方式等。隐私权的侵权方式不应只局限与“宣扬”、“公开”、“披露”,应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特别是网络时代的隐私权特点来规定。对于侵害隐私权民事责任的构成应具备4个要件:(1)侵权行为人有侵害隐私权的加害行为;(2)被侵权者的隐私权受到损害;(3)侵权行为人的加害行为与被侵权者的损害之间有因果关系;(4)侵权行为人在主观上有过错。

不对隐私权进行专门立法保护无法解决我国在隐私权保护领域的难题(如隐私权保护与名誉权保护的交叉、与言论表达自由和新闻出版自由的界限等),更无法面对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电子产品的广泛应用对网络空间个人隐私权提出的挑战。④我们应该在考虑本国国情的同时,积极关注国际上的立法趋势和立法动态,从中吸取可行的经验措施,形成我国网络隐私立法的一般方式和原则,并逐渐向隐私保护的国际标准靠拢,取得国际协调,争取在电子信息网络建设和发展刚刚起步的时候取得主动。

上一篇:“三农”报道的创新与实践 下一篇:网络采访的兴起及其特点